时间:2024-05-11
□ 韩 玮
图57
藤本花卉的创作与其他中国画作品的创作一样,作品的格调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格调的雅俗之分向来是评价一幅中国画作品优劣的分水岭。藤本花卉的创作也不例外。
格调首先来自学养。“人品不高,落笔无法”,“其人无文,其行不远”,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一个没有文化修养的人,要想画出格调高雅、气势跌宕的作品,是难以想象的事情。虽然每个人的审美好恶有所不同,但审美好恶同样取决于文化修养。修养是中国画创作的基础,也是中国画创作的核心,所有艺术观念的形成、艺术创作的手段、技法形式莫不来源于此。审美好恶的不同,并不会影响基础的、共性化的文化理念。文化修养是决定中国画创作格调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尤其是“当代画人不读书”已成为一种劣习的时候,学习者尤应注意。
文化修养确定了思维方式,也构成了审美意识,它是格调形成的根源,也是个人风格形成的主导因素。只有具备了高深的文化修养,才能使中国画的艺术创作在人与物象的心灵交融中取其菁华,在感知世界的同时做出推己及物的审美判断,从而摆脱自然属性的约束,去追求和强调客观物象最内在的神髓。中国画历史上精于藤本花卉的画家代不乏人,自徐青藤堪称经典的《墨葡萄图》始,到吴昌硕的大气磅礴、赵之谦的平和中正、任伯年的洒脱飘逸、齐白石的含蓄内敛、张朋的气势开张,种种带有典型个性特质的格调的形成,无不与他们的文化修养息息相关。
格调与造型相关。藤本花卉的造型是构成格调高低的关键之一,客观形态的约束是格调低下的重要因素。缠藤囿于形式,当断不断,当连不连,既无缠绕性,又无大疏大密之变,无粗细、浓淡、干湿之分,或呆似柴棍,或类似填空;画花只怕不像,画叶唯恐不清,清浑不分,瓣瓣分明,最终只能使画面杂乱无章,俗不可耐。
格调与色彩相连。藤本花卉的创作,色彩通常是很重要的因素,虽然有藤枝的墨色作为辅助,色彩易于统一,但花与果实的色彩配置也是画面雅俗的关键。用色要讲基调,有了色彩的基调,画面才能统一。色彩的基础并不以客观物象的固有色为准,这是中国画用色的长处和自由。色彩要讲对比,对比是绘画最基本的表现语言,也是色彩运用的基本要素。但对比不是简单的对固有色的约束,而是要讲究色彩的多样性和对比的艺术性及整体的统一性,而中国画的意象色彩运用更要重视于此。
格调来自构成。画面章法的新颖,也是能否形成高格调的因素之一。出奇制胜的章法变化,可以使同样画法的藤本花卉产生不一样的视觉感受,这既是画面产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更是画家艺术修养得以展示的重要方面。
图58
图59
格调来自内涵。画面上多种物象的巧妙布置,“画眼”与情趣的创造,诗、书、印的配合及对观者的启发和共鸣,都是画面内涵表达的重要原因。无内涵表达的画面创造必定是浮浅的,简单化的画面创作不可能有深层次的格调表达。
至于格调与笔法、墨法的关系更是人所共知的事情。笔法的整体气势、韵致,笔法的雅与俗,笔法的厚重与轻巧,笔法与造型的结合,笔法对墨法的表达,墨法的浓淡干湿变化,墨法的层次,水韵墨章的整体构成,等等诸多变化,都是与格调密不可分的关键环节。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