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妩媚飘逸 疏朗俊爽——赏王文治书《王维〈终南别业〉》

时间:2024-05-11

□赵启斌

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清代书法家、画家,镇江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探花,官翰林侍读,出为云南知府。其擅长书法,绘画善花鸟,尤善墨梅,并精音律之学。王文治书法师法董其昌,与梁同书齐名,世称“梁、王”,又与刘墉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的称誉。当时有“天下三‘梁’(指梁同书、梁衍、梁国治),不及江南一‘王’(“王”即为王文治)”的说法。著有《梦楼诗集》《论书绝句三十首》等。

王文治以其在镇江地区的书画活动和精湛的文化造诣成为“京江画派”(镇江画派)的灵魂人物,并以深具自我特色的绘画诗文题跋和书画创作引领“京江画派”走向繁盛。“京江画派”是由王文治、潘恭寿、张、顾鹤庆等人创立的地域性绘画流派,又称“京江派”“丹徒派”,是以地名、地区命名的山水绘画流派。冯金伯《墨香居画识》谓此画派“落笔浓重,展卷了然,望而知为京江人”。在18、19世纪的艺术史进程中,王文治及其“京江画派”的绘画艺术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京江画派”的出现成为中国山水画在近现代重新崛起的前奏。透过王文治的书法特点和审美境界,可从侧面感受到“京江画派”特有的笔墨情调、文化气息和审美特色。

《名纸廉泉联》清.王文治

王文治书法最得力处显然来自董其昌、笪重光和张即之,尤其是对董其昌书法神髓的汲取,使他形成了秀丽飘逸、潇洒疏朗的风格。这一审美特色从南京博物院所藏王文治书写的《王维〈终南别业〉》中能充分感受出来,从中可窥见其性情、才思和学养。王文治书《王维〈终南别业〉》全文如下:“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阴。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晴溪二兄先生正画,王文治。”

此作在章法布局上深受董其昌拉大行距的空间布局影响,竖行之间的距离比较大,行间布白婉约秀美,在妩媚飘逸、疏朗俊爽之中将自己的审美感受充分表现出来。在创作过程中,王文治比较注重行气的贯通,通过线条的自然映带、字体肥瘦大小和笔墨浓淡干湿的变化来把握行笔的节奏,收到了“不疾不徐而风规自远”的效果,令人耳目一新。

《王维〈终南别业〉》在间架结构的安排上也颇有特色,多注重字形肥瘦、大小对比,整体结构紧密、内敛,字形呈现出向外放射状,从而使字与字之间产生联系与呼应,整个空间也因之活跃起来。王文治这一书法结体的形成,有着深厚的晋唐书法基础和六朝书法神韵、唐宋秀美飘逸的审美意象,为其审美特色的出现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基础和文化渊源。

王文治此作运笔柔润,墨淡韵逸,用笔很有规矩,转少折多,果断有致、干净利落;用墨多以青黑色淡墨为主,为俊朗疏秀笔墨韵味的出现提供了墨法上的支撑。尤其是其瘦硬、俊美、娟秀的线条,可以从后来的启功、宋文治等书画家的笔墨特色上显现出来,从中可感受到王文治这一书法风格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

《王维〈终南别业〉》清.王文治 纸本 127.4cm×40cm 南京博物院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