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节日里的民俗摄影攻略

时间:2024-05-11

□ 三峡影像

从严格意义上讲,民俗摄影是以表现民俗事象题材的影像作品。民俗摄影工作者应该对民俗文化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具有一种特定民俗文化的观察力和极强的民俗意识,对具体民俗事象的形成、发展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能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准确地把握民俗事象的深厚内涵,拍出优秀的民俗摄影作品。否则,极容易使创作思路长时间停留在单纯为了猎奇而纪录或囿于唯美的艺术创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选择好民俗摄影题材

民俗摄影题材极多,人们的衣食住行、各式各样的人生礼仪、节庆活动、宗族村落、生产活动、市井商贸、信仰禁忌、社火戏剧、游艺竞技、民间庆典等,都是其中的一种。但毋庸置疑,民俗人文最璀璨、最精华的部分往往在传统民俗节庆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民俗摄影的真实性

由于民俗摄影是历史的纪录,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因此要强调作品的真实性,否则就失去了民俗摄影的存在价值。可以说,民俗摄影属于纪实摄影的范畴,强调真实性。切记,摄影的纪实性并不能代替民俗摄影作品的真实性,二者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纪实性是摄影具有的技术特征,每一张照片都具有纪实性。我们所强调的摄影作品的真实性,则是指画面内容所反映的民俗事象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即民俗事象本质的真实,不是违背民俗真实和民俗规律的形象。现实中的民俗事象,并非从任何角度、任何瞬间拍摄都能表达出它所固有的本质意义。这就说明,用一幅或几幅照片就想准确地反映一项民俗活动的真实本质,并非一件易事。首先,要求摄影者对所拍内容要有事先的了解,并有一定的拍摄功底,注意观察选择那些能说明事物本质的画面拍摄;其次,要求作品充分表现生活的本来面目、环境的自然状态及人物自然的神态;第三,要注重体现作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在摄影技法上应尽量采用写实的手法,格调要力求朴实,避免过分夸张、变形。在拍摄时,尽量不要去干预和摆布被摄对象。

表现民俗摄影的艺术性

民俗摄影是用摄影艺术的手段来表现民俗生活,力求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民俗摄影的艺术性,就是要运用摄影形象思维和摄影造型法则来表现民俗事象,以展现其本质的美。民俗摄影师应该具备足够的摄影功底去展现民俗事象的美,包括构图、用光、色彩、选择最佳的瞬间和角度等能力。

1、构图的选择

良好的构图是好作品所必备的技巧,既能突出主体,又可以增加照片的可读性,让人更容易理解照片的内容。拍摄时,问自己几个问题:你想展示什么?照片里的事物给你什么感觉?你想突出什么部分?有更好的拍摄角度吗?以民俗节庆活动拍摄为例,人群总是很杂乱无章,这时候我们就应该遵循一些原则,比如:群像之中有对比、群体之中找中心。

2、用光的考究

我们在拍摄民俗作品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由于现场的光比很大、人员杂乱,拍摄出的画面往往会有很强烈的阴影和高光。因此,出色的光线至关重要,把控好光线及色彩,是摄影师的重要法宝。

3、景深的应用

在拍摄民俗作品时,吸引我们最多目光的还是场景中的有趣元素。这时候我们要利用好镜头的景深关系,通过镜头的景深,让想要的元素凸显出来,也可以利用景深来加强画面的气氛。

通常,大光圈可在拍摄民俗作品中的局部小景和静物发挥作用,过小的光圈会导致画面杂乱没有主体。所以,我们要合理地利用景深。在拍摄一些局部特写和场景里有特色的民俗物品的时候,可以使用比较大的光圈,而拍摄体现节日气氛的作品,就要将光圈收缩几挡。

体现民俗摄影的情感

不少民俗纪实摄影家都曾说过,纪实摄影创作,其实是一个表现感情、倾注感情的过程,照片的情绪应该能触动人心。有不少摄影人往往会刻意强调视觉上的冲击力——照片中没有体现出温情,没有体现出人道关爱,凸显的是摄影者对自己未曾见识过的已经被当今社会所逐渐淘汰的、落后的、低俗的文化现象。这样的照片无疑是不被人看好的。因此,一幅饱含情感的民俗摄影作品,更有助于主题的扩展与表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