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3
周芳伊 王恩隆 高明利
【摘 要】 痛风性关节炎属中医学“白虎历节”“痹证”“痛风”等范畴,常反复剧烈发作,且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由于“不通则痛”“久痛必瘀”,所以活血化瘀法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深远的意义。应用中医药治疗本病有一定的优势,就近年来活血化瘀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白虎历节;活血化瘀法;综述
痛风性关节炎是常见的风湿病之一。西医学研究表明,痛风患者普遍有瘀血的临床表现,出现诸如关节肿痛、压痛,局部肌肤发热,伴随着屈伸不利、倦怠乏力、舌质紫黯有瘀点、脉细涩等临床表现。由于本病发病率高,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关节残疾,因此应予以重视。近年来,运用中医药治疗痛风表现出相当的优势,尤其是活血化瘀法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现对活血化瘀法治疗痛风的研究近况做简要综述。
1 病因病机
1.1 古代医家对痛风的认识 痛风之名最早始于金元时期[1]。中医学认为,痛风是由于过食肥甘厚味,脾运不健,湿痰内生化热,阻滞经络,致使气滞血瘀;或久病失治,邪气入里,伤及脾肾,导致脾肾阳虚,寒湿阻络,气血凝滞不通而致病。早在《素问·痹论篇》就对痛风临床症状和病因病机有所论述:“痹证或痛或不痛,或麻木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历代医家对血瘀非常重视,并对瘀血认识研究逐步加深[2]。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论及痛风认为,本病是湿邪郁久化热,湿热搏结气血,气血凝滞,阻滞经络关节,不通则痛;日久渍流浊阻,痰瘀焦结,导致关节僵硬肿胀变形[3]。《黄帝内经》中有“血脉凝泣”“脉不通”等描述,说明血脉运行不畅,易生痹阻,并对其病因病机做了系统阐述[4]。《丹溪心法》曰:“肥人肢体痛,……若肢节肿痛,此为瘀血。”指出痰瘀可致痹病[5]。清·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指出本病的治疗当逐风寒、祛湿热,提出“痹证有瘀血说”,治宜活血化瘀,为本病的治疗开拓了新的思路[6]。
1.2 现代医家对痛风的认识 朱良春[7]首次提出“浊瘀痹”的概念,认为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湿浊瘀滞内阻。瘀血存于体内,痰浊毒邪等沉积于骨节,关节局部红肿热痛,发为痛风。路志正[8]认为,痛风痹是由于饮食作息不规律,痰湿浊毒瘀阻所致。因此,治疗时应当首先注意调整日常生活习惯,杜绝一切膏粱厚味;用藥以健脾祛湿为主,配合活血通络等一系列治法。娄多峰[9]认为,治疗痹证应注重正虚是发病的内在因素,“不通”“不荣”是发病的病理关键,痰浊瘀血是疾病活动的病理产物,因此以化痰泄浊、活血养血治疗贯穿治痹始终。冯兴华[10]认为,以关节为主要表现的风湿病,瘀血是贯穿整个病程的致病因素和病理产物,同时对于风湿病有内脏损害者,瘀血在某些阶段也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胡荫奇[11]提出痰、热、瘀多为痛风的病机。由此可见,瘀血阻络是痛风的核心病机,治疗应以活血化瘀为主[12]。瘀血可致痹,痹病又易致瘀,因此活血化瘀通痹极其重要[13]。所以,“血瘀”在痛风的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14]。
2 辨证论治
2.1 痛风辨证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中将痛风分为4型,分别为湿热蕴结型、寒湿痹阻型、脾虚湿阻型、痰瘀痹阻型[15]。郑志坚[16]将痛风分为行痹、寒痹(痛痹)、着痹等8型。胡天洪等[17]运用中医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0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分为4型:湿热壅盛型,予四妙散加减;寒湿阻络型,予蠲痹汤加减;痰瘀阻络型,予桃红四物汤加减;肝肾阴虚型,予六味地黄汤加减。颜红红[18]根据临床症状分为3型:湿热蕴结型,治宜清热利湿、通络止痛;瘀血阻滞型,治宜活血止痛、祛瘀通络;肝肾亏虚型,治宜祛风湿、补肝肾、活血通络。
2.2 痛风论治 张程悦等[19]应用四妙萆薢饮,以泄浊化湿、清热通络之法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并减轻,血尿酸水平明显降低。李秀峰[20]给予脾虚湿阻型患者六君子汤合桃红四物汤为基础方:土茯苓15 g,生白术、清半夏、生地黄、当归、茯苓、党参、甘草、陈皮、桃仁、白芍、川芎各9 g,红花6 g。治疗3个月后患者关节肿胀症状减轻,患者复诊时上方中桃仁、红花各加至12 g,疼痛症状较前明显好转。王海南等[21]在临床中治疗痛风运用处方组成如下:生薏苡仁30 g,茯苓、生黄芪各20 g,丹参、麸炒苍术、秦艽各15 g,桃仁、姜厚朴、陈皮、炒王不留行、酒大黄、绵萆薢各12 g,醋穿山甲、炒莱菔子、炒芥子、泽兰、醋莪术、蜜甘草各10 g,法半夏9 g。患者口服7剂后症状改善,但仍夜间疼痛,考虑瘀血仍重,加活血药,再予7剂后门诊复诊,患者关节几乎不痛。宋倩等[22]选取732例口服中药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结果发现在732个处方中,活血化瘀药被频繁使用,其中活血化瘀药和祛风除湿药占99.01%,仅次于占99.24%的健脾利湿药和清热药。李蓉[23]选取150例痛风患者,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予以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物组成:苍术、黄柏、泽泻、桃仁、川芎、川牛膝、赤芍、生地黄、当归各10 g,红花、甘草各5 g。每日1剂,1周为1个疗程。1周后复诊各项指标,结果均低于就诊前。谭先国[24]选取26例痛风门诊患者,经西药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运用活血化瘀法,方用自拟活血化瘀汤加减,药用生地黄、赤芍各15 g,牛膝10 g,桃仁30 g,每日1剂,早、中、晚3次分服,外加活血膏每日1次敷于痛处,1周为1个疗程,结果1周后患者关节疼痛减轻。杨建宏[25]认为,痛风为痹久不愈,气血瘀滞,表现为关节漫肿或畸形,同时伴阴阳气血的虚衰,因此治疗上不仅要扶正固本,还要加强活血化瘀,故选取当归芍药散合四妙散加减。高冰[26]认为,痛风性关节炎产生的尿酸盐结晶会沉积在关节腔内、滑膜、痛风结节处、双肾等,采用三棱、莪术软坚散结、行气化瘀,用量均为30 g,可有效预防结节变大、变硬;针对久病入络,同时加入桃仁、红花,可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止痛。陈廷生[27]用外洗中药方(当归、红花、白芷、延胡索、川芎、威灵仙、大黄等)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关节肿痛和血尿酸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闫海峰等[28]通过检索符合标准的文献,并将其中医治疗痛风的中药归类,结果以利湿为主占29.68%,其次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清热药,此3类药物占全部功效组成的48.60%;由此可见,活血化瘀在治疗痛风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江勋等[29]整理近20年关于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相关文献,中药按照功能分17大类,37小类,其中清热药排列第1位,活血化瘀药仅次于清热药位居第2位,同时加上利水渗湿药、祛风湿药、补虚药,累计出现2160次,占80.72%;由此可见,中医活血化瘀法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 小 结
痹证大多呈现出一个缓慢侵蚀的过程,疾病久治不愈,病邪由外入内,由轻而重,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呈现出瘀血的现象[30],从而五脏气机升降失调,气血痰浊交阻,痰瘀形成,致经络闭阻,胶着于骨骸,导致关节僵硬肿胀、畸形、疼痛加剧等,其证多顽固。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痛风发病率直线上升[31]。流行病学资料也显示,痛风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32]。西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常用药物有别嘌呤醇、苯溴马隆、秋水仙碱及非甾体抗炎药等,然而不良反应仍客观存在[25]。运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可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并可提高临床疗效。总之,各医家辨证治疗痛风多数能标本兼顾,扶正祛邪并举,在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活血化瘀等众多治法中,活血化瘀法的应用尤为突出,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所在。综上所述,无论痛风属于何种证型,均应把活血化瘀法贯穿治疗始终,治疗时应视病情变化采取不同的活血化瘀药物[33]。将各名医研究加以整理,发现对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仍有不妥之处,缺乏完整的辨证论治方案。今后应重点研究活血化瘀法在痛风性关节炎中的具体应用,提供更深广的思路,以改善痛风患者的临床症状,大幅度提升生活质量。
4 参考文献
[1] 王青,张少强,田佳星.仝小林教授辨治痛风经验[J].吉林中医药,2017,37(11):1095-1098.
[2] 李满意,刘红艳,陈传榜,等.老人痹的源流及历史文献复习[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9,8(2):52-56.
[3] 刘海云,于静,姜兆荣,等.金明秀教授从“毒”论治痛风性关节炎经验总结[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3(8):1072-1074,1078.
[4] 李小茜,何建成.血瘀证之溯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10):2449-2452.
[5] 吴志方,蔡炎,罗辉,等.罗毅文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验介绍[J].新中医,2017,49(5):150-152.
[6] 王冬.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的湿痹病证治规律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
[7] 田华,顾冬梅.朱良春教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验介绍[J].新中医,2010,42(9):132-133.
[8] 石瑞舫.路志正治疗痛风痹经验[J].河北中医,2011,33(7):965-966.
[9] 刘红艳,李满意,娄玉钤.娄多峰教授风湿病虚邪瘀调护思想浅识[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2):52-54.
[10] 马桂琴,冯兴华,何夏秀,等.冯兴华治疗瘀血痹学术思想[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4):68-70.
[11] 唐先平.胡荫奇辨治痛风的经验[J].江苏中医药,2010,42(7):8-9.
[12] 李建洪,杨博,张晓宇,等.從痰瘀论治痛风探析[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7,6(11):52-54,63.
[13] 熊源胤.张荒生教授益气祛瘀通络法治疗风湿痹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
[14] 陈江华,顾向明.痛风急性期患者血瘀相关指标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2):221-222.
[1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270-274.
[16] 郑志坚.老年痛风的中医药保健[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4,7(1):74.
[17] 胡天洪,江久,骆剑姣.中医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07,19(4):278.
[18] 颜红红.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4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20(2):55-56.
[19] 张程悦,汪悦.四妙萆薢饮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32例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120-121.
[20] 李秀峰,董霞,魏淑凤.健脾化湿、泄浊活血法治疗脾虚湿阻型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8,46(12):1505-1507.
[21] 王海南,刘宏潇,樊蕾,等.从痰瘀论治痛风的临证体会[J].北京中医药,2011,30(12):909-911.
[22] 宋倩,刘健,忻凌,等.基于数据挖掘的痛风急性期患者中药处方模式的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7,19(12):1935-1941.
[23] 李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法治疗高海拔地区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4,46(9):84-86.
[24] 谭先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治疗痛风26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6):655-656.
[25] 杨建宏.试述活血化瘀药物在痛风治疗中的作用[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0,14(3):12.
[26] 米婧,高冰,彭平华,等.高冰教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经验[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8):240-241.
[27] 陈廷生.中药外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128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8,17(5):39-40.
[28] 闫海峰,杨凯伦,樊克涛,等.中药治疗痛风相关专利用药规律分析[J].天津中医药,2016,33(10):629-633.
[29] 江勋,胡爱民.痛风病中医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分析[J].湖南中医杂志,2017,33(5):141-143.
[30] DIAZ-TORN? C,PEREZ-HERRERO N,PEREZ-RUIZ F.New medications in developm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uricemia of gout[J].Curr Opin Rheumatol,2015,27(2):164-169.
[31] 李丹,张剑勇.痛风现代流行病学及降尿酸药物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4):73-76.
[32] WEAVER AL.Epidemiology of gout[J].Cleve Clin J Med,2008,75(S5):9-12.
[33] 刘健.风湿病中医临床思维[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9):753-761.
收稿日期:2019-04-22;修回日期:2019-06-0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