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文 / 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 杨蕊 李曦淼
***总书记在2021 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的重大政治要求,为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具体路径。在我们党历史上,任何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的重要前提和方法,就是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当前,应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在民族工作领域大兴调查研究,推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掌握民族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全面提升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能力水平。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做好民族工作的传家宝。新中国成立之初,民族地区发展落后,民族矛盾尖锐,民族关系复杂,基于对现实情况的把握,党中央通过“派下去”和“请上来”,推动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并在“慎重稳进”原则下全面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三个离不开”、“两个共同”思想指导下,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对民族地区采取差别化扶持政策,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新时代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深入民族地区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民族工作领域新情况、新变化、新要求,科学地提出了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方向与主线,有力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调查研究是推动我国民族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得以形成并最终确立,各少数民族也基于不同的发展背景,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民族地区历史沿革、发展基础、文化发展的差异性,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次深入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中,全面了解民族地区发展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中国民族工作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走出了一条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新时代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长期调查研究和实践基础上,对各民族和民族工作认识持续深化,形成了***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了理论遵循。
调查研究是应对民族地区风险挑战的重要手段。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加强对民族地区治理中的风险防范,始终是我国国家治理的重大主题。新时代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一方面境外敌对势力不断利用民族、宗教等因素加紧对我进行渗透;另一方面,我国民族工作也面临着与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主要表现在经济快速发展与发展底子差并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趋势加强与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矛盾并存、民族地区大局稳定与局部区域反分裂斗争长期复杂尖锐并存等方面。因此,为有效防范化解民族领域各项风险挑战,领导干部必须以大量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为基础,了解中华民族与各民族发展史,准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这四组关系,为化解风险提供坚实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坚持群众路线。历史唯物主义指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坚持群众路线,始终是我们党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工作方法。做好民族工作领域的调查研究,了解各族群众实际困难、掌握各族群众真实诉求,是推进民族理论创新和政策出台的重要来源,也是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领导干部只有深入民族地区,投身到少数民族群众中,与少数民族群众建立深厚感情,才能把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挖掘出来,把他们的呼声和愿望反映出来。同时,要拜少数民族群众为师,尊重各民族间的差异性,充分发挥各民族代表人士的带动作用,把各少数民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广泛吸纳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全面总结他们的创造性经验,使党和国家的决策能真正符合各族群众的真实需要。
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领导干部坚守党性原则的重要体现,也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有效、解决现实问题的客观要求。当前,各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同一地区的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同一民族,仍然有着各不相同的发展情况,为提出更具针对性、更为有效的政策举措,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中就必须始终以实事求是为首要原则。一方面,不仅要去看那些发展比较快、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更要去那些比较偏远、落后,情况比较复杂、矛盾比较尖锐的地方。另一方面,对做得好的地方要肯定成绩,及时对好的经验做法进行提炼和推广,对做得不好的地方也绝不能逃避问题、忽视矛盾,要敢于发挥斗争精神,以多调研、常调研的心态投入到这些地方,多听多看多问,真正把情况摸清摸透,找到问题产生的症结所在,切切实实地把少数民族群众真实情况反映出来。
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矛盾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发现堵点难点的关键所在。***总书记曾明确指出:“严重的问题不是存在问题,而是不愿不敢直面问题、不想不去解决问题。”民族地区问题复杂多样,领导干部只有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对问题抽丝剥茧,才能做到准确理解问题、有效解决问题。因此,做好民族领域的调查研究,首先要直面问题。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可能是老问题新表现,也可能是新问题新表现,各种情况都会有,领导干部要以迎难而上的态度正视问题,绝不能对问题视而不见,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错误。其次,坚持问题导向。解决问题是发现问题的最终归宿,也是开展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对已经发现的问题,要全面系统地梳理问题的各种表现,透过表象深挖其内在的发生发展规律,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性矛盾,有针对性地结合国家、地方对民族地区的大政方针和具体实际,提出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解决措施,并在多方统筹协调下实现举措的落地及后续的跟踪完善,真正让少数民族群众的困难和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得以有效解决。
***总书记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形式主义的调研或用错方法的调研,不仅不会产生好的效果,甚至还会给各族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消极影响。因此,做好调查研究,必须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
首先,准确理解调查研究。调查是研究的前提,研究是调查的目的,调查研究就是为了将其研究成果转化为利国利民的科学决策。衡量调查做得充不充分,就要看资料够不够全面和客观。评价研究做得深不深,就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这两个过程环环相扣,无论“重调查轻研究”还是“轻调查重研究”,抑或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意味着调查研究工作的开展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当前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风险挑战尤为严峻,只有从思想上全面认识调查研究重要意义,才能为做好民族工作领域调查研究提供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自觉,真正把调查研究做好做细做扎实。
其次,把握民族地区做好调查研究的特殊性。开展民族地区的调查研究,除要落实与非民族地区一致的普遍性要求外,还应充分尊重民族地区的特殊性。一是掌握民族地区发展史和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在我国民族地区,尤其是近年来易地扶贫搬迁,互嵌式社区发展背景下,同一地区往往居住着多种民族,不同民族甚至同一民族也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这使得各民族关系及民族问题极为复杂。领导干部只有对调研地区各民族发展史、当地民风民俗和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有所掌握,才能为调研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二是做好沟通媒介的准备。民族地区尚有部分群众掌握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水平相对较低。为准确获取第一手材料,就要求调研队伍中必须有听得懂甚至会说当地民族语言的人员,最大程度减少沟通上的障碍。其三,做好行程上的衔接。一般来说,部分民族地区交通条件不便,村落之间甚至住户之间相隔距离较远,这就要求调研方案的设计要提前考虑此类客观因素,做好行程上的衔接,避免出现时间不够、到达不了等情况。
资料分析与研究。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信息的获取、分析都能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与设备取得更为精确和科学的结果。做好民族工作领域的调查研究,同样要将传统方式方法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增强调查研究的科学性与实效性。一是随着民族地区大量中青年外出就学就业,为尽可能实现调研人群的全覆盖,获取更为全面的资料,就要求调研人员在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座谈访谈、随机走访等方式外,还必须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信息的收集。二是由于民族地区情况的复杂性,在对调研成果做研究时,不仅要借助由民族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等所组成的专家团队,还要充分运用大数据平台进行分析,予以多角度的剖析,多维度的论证,保证民族地区政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最后,常态化跟踪回访。实践是检验决策正确与否的试金石,正确的决策能有效解决民族工作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满足少数民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反之,错误的决策不仅不能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甚至还会激化矛盾,产生更为严重复杂的问题。因此,注重对调查研究成果真正解决问题情况进行持续的跟踪回访,建立常态化跟踪回访机制,一方面,能及时掌握决策的实施情况和作用效果,对做得好的及时把经验做法进行提炼和推广;另一方面,对决策有待完善的部分,或是在决策执行中所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并进行修改和完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