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那条乡村路

时间:2024-04-24

文 / 殷著虹

沿着香格里拉市区的达娃路一直向西,在与环城西路的交汇处放眼望去,能看到达浪草原上一条柏油马路直通石卡雪山脚下的布伦自然村,沿着这条柏油马路走去,便可欣赏到秀美的纳帕湖(也称纳帕海)风光。若是冬春季节,纳帕湖是一个鸟的天堂,成千上万的越冬候鸟在这里栖息,那一对对游荡在湖中的黄鸭、绿头鸭,那一群群欢舞在旷野的黑颈鹤、斑头雁,构成一个百鸟鸣唱、千羽起舞的世界;假若是夏秋季节,纳帕湖的景色更加迷人,湖面上碧波荡漾、波光粼粼,偶有欢快鱼儿跃出水面,湖中倒映着起伏连绵的群山和袅袅炊烟下的藏家人住房,湖岸上那万紫千红的鲜花迎风绽放,成群的牛羊撒落在辽阔的草原上……

沿着这条路可尽情领略湖光山色,再随这条路绕纳帕湖一周后又能返回到香格里拉市区,所以这条路便被称为“环湖路”。环湖路是近年来香格里拉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新建的观光线路,在此之前它仅仅是几条断断续续的乡村道路。每当我乘车驰骋在环湖路上时,总会忘情于车窗外的秀美景色,踏上这条路总有一种回家的感受。特别是行至市区到布伦村的路段,路对我的诱惑可谓是方兴未艾,它像慈祥的藏族老阿妈替我织出的腰带一样,将我的心与故土之情连接在一起。

那是1975 年8 月15 日,我告别了学生时代,来到纳帕湖畔的布伦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临行当天,州县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召开大会欢送我们,会后又分送我们这群应届初中、高中毕业生到各地农村插队落户。那天县里的卡车把我们送抵曙光大队(今建塘镇尼史村)后,大队党支部又为我们召开欢迎大会,接着生产队的马车把我们接到了先锋小队(今布伦自然村)。

到达布伦村已是傍晚时分了,我们这才发现当天走过的路是绕了一个大圈子,一眼望去,县城就在布伦村东方,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可不知道为什么要舍近求远走那么长的路。村里人告诉我们说:“赶马车到大队和城里就得绕着走,因为没有比这更近的大路(即马车路)。”果真是这样的,这以后我们每次到城里购物或办事,走的路是达浪草原上的羊肠小道,途中还得经过两道架着独木桥的河沟,若遇上雨水季节,这条小路更是很难通行。所以,那时从村里进城都要赶着驮牛或骑着马而行,进城成了当时布伦人一件稀奇而又时髦的事情。

就在1976 年的春播过后,生产队决定要修筑一条通往县城的乡村道路。这下可把我们乐坏了,想到今后进县城用不着那么受累了,我们知青个个高兴得摩拳擦掌。当然,修筑乡村道路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我们和村里群众进城方便,而是那时生产队刚买了一台铁牛55型拖拉机,村民们都盼望着拖拉机早日开进村里来,因而修路的决定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大伙的热情也十分高涨。之后村里的男女老少齐上阵,争先恐后地投入到了乡村道路的建设中。

那时我们知青还承担起了道路的勘测任务,大家把在学校“开门办学”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实际工作中。当确认道路边线的绳索拉好后,村民们便踊跃上阵开挖沟渠;当路心木桩打下后,大伙又齐心协力筑路基。接着是挖沙、填坑;然后架桥、培土。劳动竞赛的场景打破了草原的宁静,忙碌的身影演绎着激情岁月。一个多月过后,一条坦坦荡荡的大道便出现在了草原上。记得那时村里有一位双眼失明的大姑娘,硬要和大伙一起端沙子、背草坪,她把参加修筑乡村道路看作是自己的荣耀;还有一位老党员,为架设木桥,主动把家里建盖房屋的木材贡献出来,他说是要发扬“先修路,后置窝”的革命精神。那时筑路工地上从早到晚红旗飞舞、歌声荡漾,战天斗地的景象比那春日暖阳还要热烈。

乡村的道路终于修通了,拖拉机也开进了村。因为有了大路和开来了拖拉机,村民的向往和追求从此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应当说,这条路自修通之后便承载起了布伦村不尽岁月和长长历程,牵动着村民们迈向美好生活的步伐。当然,也情系着我们下乡知识青年的美好愿望。随着这条路开通后,村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进城方便多了,不需要再走那泥泞的小路,也不需要再牵上牛马才进城了。

那些像候鸟一样的工作队员,也喜欢踏上这条路到布伦村下乡支农或搞运动。当见到骑自行车的人往返于这条乡村道路时,村民们的羡慕之情油然而生。那时所有的人家都盼望着能拥有手推车和自行车。于是,这年的年终分配之后,布伦村便掀起了一场购买手推车和自行车的热潮。可那时即便手中有钱,想要买到自行车却不容易,得有购物票证或托关系才能买到,因此为买自行车,有的村里人不惜把过年的酥油拿去送人,寻求能购买自行车的票证;还有的人带上分配到户的肉食走亲访友,托付他人从外乡买回自行车。

可恨的是,当时县里下派的工作队员并不理解村民的心愿,不仅不支持村民,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相反还把村里的购买自行车热当作“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事例,在全县进行了通报批评,严重挫伤了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积极性。但历史潮流却是挡不住的,到了1977年的农历五月,布伦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胶轮手推车和自行车,这让当时远近社队的群众刮目相看。从此,在布伦村的乡村道路上,过往人流从未间断,它成了村里人走出贫困、走向富裕的希望之路。

往事虽然已经沉淀在了逝去的岁月里,但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不断刷新了这条路两端的城乡面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给中国大地带来蓬勃兴旺的同时,也给这条乡村道路带来了无限生机。随着农村联产承包制的深入人心,布伦村老百姓的生活逐渐走向了富裕。2001 年的春天,当时的我是州里政法系统的一名干警,被派到尼史村组织开展村改工作。当来到布伦自然村时,见到这条乡村路上繁忙的车辆你追我赶,人来车往的场景让我心中充满了喜悦。那拖拉机和汽车从我身边呼啸而过,让我想起草原上奔驰的骏马;那发动机隆隆声和喇叭声从远方传来,让我想起草原上悠扬的牧歌。那时布伦村的老百姓已经摆脱了贫困,许多家庭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先富裕起来的人家还有了拖拉机和汽车。村民们最爱谈论的话题就是,选举好村里的“两委”班子,带领村里人勤劳致富奔小康,使更多的农户拥有农业机械和汽车。由此可见,村民们对农村实现机械化的向往是多么的迫切。

车轮滚滚,时光如梭。就在布伦村村民不断实现美好愿望的同时,这条路也载着喜悦和颂歌来到了今天。随着香格里拉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到石卡雪山和纳帕湖景区观光的游客不断增多,昔日的乡村道路已经被改造成了平坦而又宽敞的柏油路,布伦村便成了环游纳帕湖的必经之地。自然环境的优越和交通条件的便利,无疑给布伦村的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同时在村里人的艰苦创业和辛勤努力下,布伦人正逐渐改变着传统的农牧业生产方式,有的人家成了远近闻名的运输专业户,有的人家专门从事建筑材料的加工生产,还有的人家走向市场开展投资和经商活动,更多的人家把种植养殖业转换成了特色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正当布伦村老百姓的勤劳化作了富裕体面的现实生活时,喜庆和幸福,也就在这条乡村道路上不期而遇。

有多少达浪草原上的美丽花朵,就有多少布伦人幸福的歌声;有多少布伦人美好的向往,就有多少纳帕湖畔醉人的风景。如今的布伦村,村里村外车水马龙,农牧兴旺歌声荡漾,好一派欣欣向荣的风光景象!当我带着喜悦的心情又一次来到布伦村时,更是被村民们真诚的祝福所打动。走进各家各户,奢华的装饰、时尚的摆设,让人深切感受到布伦人的富裕,真为他们过上甜美的日子而由衷地喜悦。在畅谈盛世年华时,村里人对我说:“没有雪山上流来的源泉,就没有纳帕湖的波浪;没有党指引的美好前程,就没有藏家人的幸福生活。”说得多好啊!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时代让布伦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藏民们的美好光景一年比一年强。

布伦村人的希望是从修筑乡村道路开始的,而布伦村的发展又是在乡村道路的变迁中实现的。谁也未曾料想到,最初的一条乡村道路,变成了如今的康庄大道,当年我们知青和村民们的梦境变成现实。这条乡村道路成了我们一代人艰苦创业和追求幸福的象征,它像一条藏家人的七彩腰带,牵动着我的思绪,伴着我的悠悠乡情,激励着我和布伦村的村民们坚定信念跟党走,走向各民族前程似锦的辉煌明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