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文·图 / 梁凤英
圆明园是我国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全园占地面积5200余亩,建筑面积约16 万平方米,园林风景百余处,在著名法国作家雨果笔下有着“万园之园”的美誉。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会来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为中国的“夏宫”。
圆明园西洋楼迷宫(图片来自网络)
圆明园始建于1707 年(康熙四十六年),最初是康熙帝赐给皇四子胤蹚的一座园林,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的经营,终成占地5000 多亩的大型皇家园林,堪称中国古典建筑园林艺术的集大成之作。1723 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间,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帝时,国势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1860 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圆明园再遭劫难。之后,又遭到官僚、军阀、土匪的毁灭性盗抢,终变成一片废墟。1976 年,圆明园管理处成立,圆明园遗址逐步得到有组织的保护及整修,随后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走进正门,看见圆明园里绿树成荫,郁郁葱葱;湖边的柳树垂下万条绿色的枝条,像一个绿色的帘子,令人心旷神怡。往前走,就到了荷花池。满池的荷花一眼望不到边,一朵朵荷花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更加妖娆、美丽。走近一看,荷花丛中大大小小的莲蓬随风摇曳,仿佛欢迎我们的到来。
走过荷花池,我来到了圆明园遗址。这里千姿百态的石头,星罗棋布般散落在山坡和草丛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间那几根高大的石柱和一座拱形的石门。石柱矗立在山坡上,它不仅造型奇特,而且上面还布满了精雕细刻的花纹。石门躺在山坡下,同样也有许多雕刻精美的花纹。里面有亭台楼阁,还有同颐和园一样的长廊。但是,八国联军的侵入,不仅把园中的金银财宝掠夺一空,还纵火烧毁了这座万园之园。长春园北部仿建有座欧式园林,俗称“西洋楼”,西洋楼是圆明园最著名的主体建筑之一,它的人工喷泉,时称“水法”,特点是数量多、气势大、构思奇特,主要包括谐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处大型喷泉群。西洋楼景区占地面积不过圆明三园总占地面积的百分之二,但却是成片仿建欧式园林的一次成功尝试,这在东西方园林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曾在欧洲引起强烈反响。当时请了西方传教士做设计指导,由中国工人照着图纸建造,建筑形式是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风格。建筑材料多用汉白玉石,用三合土筑成,里面还有鸡蛋清和糯米浆,起到黏合作用,在当时也是很奢侈的工程了。现在残存的有谐奇趣、线法桥、黄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和线法画等十余个建筑和庭园。
谐奇趣位于西洋楼景区西端南部,是清乾隆十六年(1751 年)秋季峻工的第一座欧式建筑,也是乾隆第一次吃西餐的地方。主楼三层,顶层三间,一、二层皆七间。楼前左右九间弧形游廊连着两层八角楼厅,是演奏中西方音乐之处。楼南为大型海棠式喷水池,池内设有由铜羊、铜鸭和西洋翻尾石鱼等组成的喷泉。楼北也有一座小型菊花式的喷水池。喷泉的供水楼在谐奇趣西北,称作蓄水楼。
方外观遗址
万花阵,即迷宫,现已经重新复建。每年中秋节皇帝坐在亭子里,宫女们手持黄色莲花灯从迷宫入口进去,谁先到达亭子,就可以得到赏赐,所以又称黄花阵。养雀笼犹如现代的动物园,俗称雀鸟笼。设有小型喷水塔,室内以笼展陈孔雀等鸟类。传说孔雀只有见到了皇帝时才开屏,令皇帝大喜。后经推测,应该是当时驯兽师训练孔雀开屏时,故意穿着黄色衣服,因为那时只有皇帝才穿龙袍。
方外观建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 年),为二层西式小楼,左右有环形石阶通二楼,是乾隆的维吾尔族妃子——容妃(香妃)做礼拜的清真寺,室内安放着两块伊斯兰教的石碑,在直径为四尺的白色大理石上,雕刻有阿拉伯碑文。这两块石碑已不复存在,但其碑文已被复制下来。
海晏堂是西洋楼景区最大的宫殿,招待外宾的地方。主建筑阶前有大型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着12 只青铜制造的兽面人身铜像(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对应十二生肖)。海晏堂十二生肖喷泉青铜头像,现有3 尊存于法国和我国台湾,牛、虎、猴、猪首现存保利艺术博物馆。据悉现有7 个兽首已经被找回。当时人力控制每昼夜依次喷水各一时辰(2小时),到正午时刻,十二生肖一齐喷水,俗称“水力钟”。皇帝看到“水力钟”就知道几时几刻了。
大水法是教科书上经常看到的一处景点,因为它是西洋楼景区最壮观的喷泉。当年,皇帝是坐在对面的观水法观赏这一组喷泉的。据说由于大水法不是坐北朝南,当时皇帝想把大水法和观水法的位置对调重建,外国使者闻讯觉得可惜又浪费财力物力,建议皇帝在观水法皇帝宝座的台基后面修建一堵高大的石雕围屏风。
这片举世闻名的遗址到处都是断壁残垣,到处都是触目惊心!所有的景物的名称后面无一例外都缀着“遗址”这两个叫人心堵到说不出话来的字眼。所有的景物,都能够想象得到当时的繁华景象。我小心翼翼地在这些废墟中行走,在那些东倒西歪的石头面前几乎不知所措。这里有藤蔓搭成的小径,形成了天然的门廊,硕大的花朵就在人的脸旁散发着芳香。我仔细寻找着被烧被毁的痕迹,但是没有,并没有我所怕见到的那种狼藉一片的遭难样子。所有的花草树木,都那么悠然自得那么生机勃勃地摇曳着,空气是那么的清新,有鸟儿不时婉转地叫着掠过花影树头,这一切都安宁得叫人几乎忘记了曾经的血泪。
随后,我看到了被封在玻璃柜里的烧焦的屋柱,上面的花纹炭化定格成了永远的黑色;破碎的琉璃瓦,从宫殿的顶端跌落到尘土里所沾染的灰尘还在上面。我看到了很多很多的模型展示着这个园林曾经的辉煌。而如今,山水花树的祥和与废墟残骸的悲惨,这两种非常极端的景物带给人的强烈震撼,成为了这个园子的灵魂,也是圆明园存在的意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