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地黄丸“家族兄弟”多

时间:2024-05-13

韩晓

地黄丸“家族”以六味地黄丸为代表方剂。此方出自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最早是“八味地黄丸”,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原为治疗小儿因肝肾不足而出现的各种临床证候而设立,主要治疗慢性病小儿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行迟、语迟、发迟、齿迟。

钱氏指出:“小儿纯阳,无烦益火”,小儿为纯阳之体,易发热助阳,桂枝、附子为辛热之品,主温肾阳,故把八味地黄丸里面的附子和桂枝这种温补的药物去掉了,生地黄改为熟地黄,变成了现在的六味地黄丸。方中重用熟地滋阴补肾,填精补血为主药;辅以山萸补养肝肾;山药补脾固肾,为“三补”,用以治本;佐以泽泻利水,丹皮凉血,清泻肝火,茯苓渗湿利水健脾,为“三泻”。此药以补阴为主,补中寓泻,补泻并用,甘淡和平,传统上应用于各种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引起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耳聋耳鸣、遗精盗汗、骨蒸潮热等症。

六味地黄丸是现在补阴药的代表方剂,被制成各种剂型,如蜜丸、胶囊、颗粒剂、口服液等。现代研究表明,六味地黄丸除了治疗小儿因肝肾不足而出现的各种临床证候之外,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防治肿瘤,降低血压,改善冠心病,改善肾功能,降低血糖等作用。

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衍生出“地黄丸”的众“兄弟”

麦味地黄丸  又名八仙长寿丸。此方出自明代龚廷贤的《寿世保元》,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滋补肾阴,使亏虚的肾阴得以恢复;再配以麦冬清养肺阴,解热除烦,滋养强壮;润滑消炎;配以五味子滋肾、敛收肺气。八种药物配伍组合,共奏滋肾养肺之功,适用于肺肾阴虚之诸证;主要治疗肺肾阴虚所致的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眩晕耳鸣等症,对于因咳久伤阴,或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所致的咽干、口渴、咳喘,痰中帶血等病症疗效更佳。

归芍地黄丸  此方出自明代秦景明的《症因脉治》,原名叫六味归芍汤,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了养血柔肝的当归和白芍,有填精养血之功。其功效为治肝肾不足、阴虚发热、头晕耳鸣、腰腿疼痛、烦躁不宁、骨蒸盗汗等症,对血虚头晕、崩漏等疗效显著。

杞菊地黄丸  此方出自明代眼科医家傅仁宇的《审视瑶函》,由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而成,主治肝肾阴亏的眩晕、耳鸣、目涩畏光、视物昏花等症。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此方直接针对眼部病变的。方中加入枸杞不仅有补肾作用,还能滋养肝脏,再配以养肝明目的菊花,对老年人常见的视力模糊、眼睛干涩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知柏地黄丸  此方出自清代吴谦的《医宗金鉴》,是由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而成,增强了滋阴降火作用,平阴秘阳,用于治疗肾阴虚所致的骨蒸潮热、耳鸣遗精,口干咽燥、频出虚汗等症。

桂附地黄丸  处方来源于汉代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是在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的基础上,加上肉桂、炮附子两味药,壮阳胜阴,为温补肾阳加了一把“火”,使阳无所畏、而自归原,以奏阴阳双补的功效,用于治疗肾阳不足、腰膝酸冷、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等症。特别适宜有畏寒肢冷、大便溏薄甚至性功能障碍等症状的中老年人服用。

肉桂地黄丸  此方出自清代顾世澄的《疡医大全》,是由六味地黄丸加肉桂而成。方中熟地能滋肾填精,泽泻能清泄肾火,并能防止熟地之滋腻作用,山茱萸养阴涩精,山药补脾固精,牡丹皮能清泻肝火,肉桂主要引火归元,本方主要治疗肾阴虚引起的虚火上炎。

明目地黄丸  此方出自《万病回春》,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上菊花、枸杞子、当归、白芍、白蒺藜、石决明而成。六味地黄丸中的六味滋养肝肾,枸杞子、当归、白芍补肾益阴,养肝明目,石决明平肝潜阳、明目,菊花、白蒺藜疏风热清肝明目,诸药相合共奏滋养肝肾、明目的功效,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的目涩羞明、视物昏花、迎风流泪、夜盲等症。

七味都气丸  此方出自清代杨乘六的《医宗己任编》,是由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而成。五味子敛肺滋肾、敛精止泻、生津敛汗,全方补中有泻,寓温于清,以通为涩,气化斡运,化机鼓荡,具有补肾纳气、涩精止遗的功效,故常用于肾阴不足,不能纳气,呼多吸少,喘促胸闷,久咳咽干气短,遗精盗汗,小便频数等症。此方所用的五味子为北五味子,其所含多糖和脂肪酸远远大于南五味子。李时珍曰:“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产者,色红;北产者,色黑,入滋补药必用北产者乃良。”

耳聋左慈丸  此方出自清代医家凌奂的《饲鹤亭集方》,是由六味地黄丸加柴胡、煅磁石而成。方中熟地黄质润甘补微温,入肝肾经,善滋阴养血、填精固本,精血充足则耳聪目明,故重用为君药。煅磁石辛寒而咸、镇潜兼补,善补肾益精、平肝潜阳、聪耳明目;制山茱萸酸甘温补固涩,善补肝肾之精血;山药甘平补涩,既补肾阴,又补脾气与脾阴。三者相伍,既增强君药滋肾养肝之功,又平肝潜阳,故为臣药。牡丹皮苦泄辛散微寒,善清热凉血散瘀,既泄相火,又制山茱萸之温涩。泽泻甘寒清利,善泄热利湿,配熟地黄以泻浮火、降浊;茯苓平而淡渗脾湿,配山药健运脾气而益肾;柴胡芳香清散疏升,主入肝经,善疏解肝郁,以利平抑肝阳,故为佐药。诸药合用,滋补兼镇潜,共奏滋阴清热、益气平肝之功,故善治肝肾阴虚肾水不足、虚火上升所致的耳呜耳聋、头晕目眩等。注意:痰瘀阻滞者慎用。服药期间,注意饮食调理,忌食或少食辛辣刺激及油腻之物。

编辑:迟昊  XuDaPing123@163.com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