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3
余宪文
“撒脱”,其含意就是把心胸放得大度一些,对诸般非原则问题采取宽容的态度,善于对烦恼进行自我解脱。
老年人,比较普遍的是渴求精神上的抚慰远胜于在物质上的追求。这种特有的老年人心理,并不是什么“反常”。布衣素食、粗茶淡饭的生活早已习惯,如今能够享受每餐有肉,摆脱了窘困,不再为吃穿忧愁,已经满足了。但退离了工作岗位,社会接触面陡然变窄,生活圈子集中到家庭,一种“自我价值”的失落感,使心理上难以平衡。所以,不知不觉地把“自我的存在”看得特别重,希望别人能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尊敬。
这种心理状态下所支配的举止,有时候连我自己也感到很可笑。譬如说,孩子花10元钱买一只鸭子来孝敬老人,父母心中有了“甜丝丝”的感受之后,常会付出高一两倍的经济补偿,且心安。又譬如,在大街上遇上他人问路,只要问者几个“老大爷”加“请问”的礼貌毕至,自己也就详而尽之地介绍走向,甚至还会亲领前往,最终也只不过是“谢谢”两个字的回报,而心灵上却有一种满足的快意。诸如此类的细微琐事,想起来似乎连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遗憾的是,在社会伦理道德还未完全好转的状况下,老人的这种渴求精神上满足的愿望,还不可能“万事如意”。首当其冲的是子女的不孝,其次是社会上对老年人的缺敬,以及一些生活中遇到的自尊心受损等,都会引起老人的恼怒或忧烦。基于此,在主观需求与客观限制难以统一的状况下,唯一的办法就是调整主观意识,也就是学会“撒脱”。
也许是我的“阿Q精神”多一些,所以能善于解脱烦恼。譬如我家的大儿媳为了孩子的漂亮、“成才”,可以成百上千地进行花费,而逢年过节时,连给老人赠送一斤糖的心意都没有。这种拼命搜刮老人而充实自己小家的行径不可恼吗?但我会想,我有党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赐予的“老有所养”,并不依赖子女而生活。大的不是那么孝顺,老二、老三倒也没有相继效尤,这就够了,十个指头都不一般齐,又何必强求完美无缺呢!在社会上,乘车坐船时兴“力大为王”,我不坐,挤凶了我缓一辆车再上,也就过去了。何苦去与别人争高低。营业员态度恶劣,只要不侮及人身攻击,我另走一家去求和蔼待客,一样可以避免生气。有人会说这是懦弱,但我觉得这是老年人的“大度气量”、“长生之道”。当然,单只是回避烦恼,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自己在精神上的需求,努力向好的方向开拓。广增爱好、垂钓、习书学画,茶馆里听“山海经”、逛街中看“众生相”,把烦恼用找寻自娱而淡化掉。另一方面,习写文章,报刊采用了,就是体现了自我的存在价值。参加一些义务的公益活动,别人的感激、好评也是精神享受。在退休后的七八个年头里,我努力淡化烦恼,并孜孜不倦地从多角度上去寻求精神上的抚慰。朋友们称我为“乐天老头”,这与我的“撒脱”有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