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3
郭春洋
骐骐今年5岁,读大班,是一个比较活泼的男孩。他的妈妈给他报了本学期集体沙盘游戏的小组课,在游戏课程结束后,骐骐妈妈想和我交流骐骐的情况,但是骐骐急切地想回家,甚至躺在地上哭闹起来,骐骐妈妈不得不先带他回家。第二天,我收到了骐骐妈妈的邮件。
郭老师,您好!
骐骐在课堂环境下的注意力一直不好,他与同龄人的交流沟通能力也不太强。我们针对他这两个方面的问题给他报名了沙盘游戏课程,希望能培养他的人际沟通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据我对他在园情况的观察以及沙盘课后我对他的询问,我估计他在沙盘游戏过程中一直没有好好跟着老师的引导,也没有和本组小朋友一起参与游戏。他可能一直都在自己玩自己的。我们对他的现状挺着急和担忧的。
另外,昨天的情景您也看到了,他哭闹的原因是他着急回家去玩玩具,他不愿意等待我跟您讲话。这种情况的发生是不是也和他无法融入集体活动有关?
您可以时间空余了再回复我,谢谢您!
骐骐在目前的沙盘游戏课程中,不会主动选择某一个小组,他习惯选不同的玩具到不同的组玩,但是在每一组停留的时间又很短,基本跟这个组的组员没有语言和眼神的交流,蜻蜓点水地在这个小组的沙盘里放一个玩具,或者在另一个小组的沙盘里拿走一个玩具。针对这个情况,我尝试和某一个小组的小朋友一起邀请他加入,他也能接受,但是同样,没过多久,他就会拿着玩具到另一个组去。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我每一次和走动中的他进行交流,他都能接收到信号,但还是会比较急切地想去实现他的下一个想法,像一阵风一样走掉。这种一直游走的节奏限制了他对我的回应。
据幼儿园的配班老师反映,在延时课上,骐骐能比较好地保持一直坐在座位上,但对于老师的引导没有回应和随同;让他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把他分到那个小组,但很快他就离开去其他组了,停留的时间也同样短;户外活动的时候,他前半段还很认真,后半段就被其他事情吸引,甚至随意跑出队伍。
他的种种表现,都像他妈妈那天课后想与我交流时一样,并不愿意等待和投入注意力,总像一阵风一样急切地奔向他的下一个目标。
当我将我所了解到的情况写成回信后,很快收到了骐骐妈妈的回信。
她说,孩子在与家人沟通方面比他与老师和同龄人沟通要好,但这是不是恰恰说明他的社会化进程不太顺利?
我并没有急于回答她,而是在回信中询问她,在家里跟孩子交流的时候,是不是经常迁就他?
她说是的,家长或多或少会有意迎合他的节奏,比较迁就他,看他没注意听,就提醒他,待他认真听了再开始说。
我回信说,倾听、理解、回应是信息的接受者完成沟通过程十分必要的因素,而且这三个因素紧密联结。您讲到骐骐在家里和家人沟通比较好,那说明他的理解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语言工具的运用都没有问题。是他的注意力问题影响了他在交往过程中倾听别人,包括倾听之后的回应。倾听这一环节出了岔子,交往和沟通基本停止在了一开始,时间久了小朋友们也不会主动和他讲话。由于缺少一个交往情景来吸引他的注意力,让他保持相对较长时间的投入,于是就逐渐发展成了片段性注意。
骐骐无论在课堂还是与同伴交往中,都无法做到认真“听”、从头到尾把对方说的话听清楚。
况且,在课堂环境或与同龄人交往的场景中,跟他讲话的一方是很难做到完全依据着他的节奏对他说话的。所以,当彼此节奏不合拍时,或者他不能专注且完整地听完对方的话,并做出相应反馈,你来我往的沟通就无法形成。
关于“听”这方面的训练,我给骐骐妈妈分享了小游戏“你来讲,我来猜”,一方选定一个事物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不说出这个事物的名字,让听的人来猜。在离园后或周末创造一些机会让骐骐和同龄人一起玩,多组织一些听和回应的游戏。对象最好是家住附近的同班小朋友,因为如果这个游戏体验比较好,白天在幼儿园的时间他们可能会继续这个互动,那这个交往过程就会得到巩固。
我也建议她可以和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沟通骐骐的情况,带孩子去医院做一个全方位的评估,如果诊断结果考虑自闭症谱系障碍,那一定要遵医嘱采取相应的干预,抓住6岁以前的最佳干预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训练。
关于不融入集体活动这件事,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有两种情况:一种人主动选择独处,而不觉得孤独;另一种人被迫选择独处,他会感到孤独,挫败感可能还很强。两种人看似相同,但是从本质上看有很大的不同:前者对融入集体没有任何兴趣,甚至不需要融入集体,也能有丰富的生活;但后者则是很想融入,但总融不进去,即使好不容易进入了,也很快就被淘汰出来。
对于成年人来说,如果主动不融入集体,对他自身发展的影响一定会有,但绝不会像对孩子的影响那么大。与成年个体相比,年幼的个体更需要集体活动的融入,因为有太多的情感和能力需要在同辈人群中得以分享和交流。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思考,有些孩子的确就只喜欢独处。既然孩子对融入集体生活没有兴趣,不能从集体活动中获取更多的快乐,只要他愿意,尊重他也未尝不是一种选择。而且在多数情况下,虽然他们没有什么朋友,但集体也不排斥他,他们也能和集体中的个体保持正常的日常交流。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他们的社会性肯定是有殘缺的,但所有的个体都会有不同的残缺,不是吗?
一味强迫他们主动走进别人,走进集体,或许会适得其反。
当然,如果孩子是因为患有精神类疾病而导致了交流障碍,就一定要及时就医了。
另外,对于一些乐于融入集体,但性格慢热的孩子,父母和老师也不要着急。除了使用技巧,更重要的是等待,要给孩子做足准备的时间。孩子鼓起勇气去接近和融入集体的过程,是他们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理应为适应社会生活做出的努力,虽然这个过程会有点痛苦,但陪伴与等待才是我们的明智之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