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3
31岁的长沙妈妈,从26楼坠落身亡。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大的8岁,小的才1岁多。
28岁的济南妈妈,喝农药自杀,一同还带走了8个月大的女儿。
30岁的南京妈妈,抱着不足百天的孩子,从17楼坠落身亡。
近期多位影视明星在节目上谈及自己产后抑郁经历时的崩溃状态……
这些妈妈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患有产后抑郁症。
早期识别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和一般抑郁症在临床表现上没有本质差异,主要表现:
◎ 核心症状:情绪低落,常感到心情压抑、沮丧;兴趣或愉悦感丧失;精力下降,疲劳感增加,活动减少。
◎ 心理症状:焦虑、集中注意能力下降、自我评价降低、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认为前途暗淡悲观、自杀或伤婴观念或行为、强迫观念,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
◎ 躯体症状:睡眠障碍、食欲或体重下降、性欲下降,非特异性軀体症状如头痛、腰背痛、恶心、口干、便秘、肠胃胀气等。
出于照护婴儿的需要,多数产妇存在睡眠紊乱、容易疲惫和食欲下降等症状。临床医生要注意鉴别诊断产后抑郁发作与正常的生理心理反应和产后情绪不良。产后情绪不良的典型症状包括易哭泣、悲伤、焦虑、易激惹和情绪不稳定等,一般不会出现精神病性症状,上述症状在产后2~5天达到高峰,多在2周内逐渐缓解,其症状达不到轻度抑郁的诊断标准,并且具有自限性,对产妇的社会功能影响不大,因此不必过多干预。产妇在婴儿不吵闹或有他人协助照护时,多数可维持正常的睡眠时间和精力,这属于正常的生理心理反应。而产后抑郁发作患者即使在没有环境干扰的情况下,依然存在精力不足及睡眠问题。
发病原因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产科因素、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是上述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遗传因素:抑郁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但目前其遗传方式尚不明确。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孕妇产后发病率较高,说明基因在个体的疾病易感性中起着重要作用。
2 生理因素:妊娠期和分娩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重要原因。妊娠后期,孕妇体内雌激素、黄体酮、皮质激素、甲状腺素不同程度增高,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到高峰;在分娩后24小时内,胎盘类固醇减少,激素水平迅速下降。体内激素的这种快速波动及持续的缺乏对产妇情绪的影响非常大。哺乳时可出现催产素和催乳素升高,可缓解产后激素快速下降对大脑的影响,因此认为哺乳过程可保护产后不容易出现抑郁发作。
3 心理因素:性格内向、心理承受力差、敏感、追求完美的女性更容易出现产后抑郁症。由于新妈妈的角色改变,使产妇面临自身康复和育婴两大难题,再加之家庭、工作多重压力,会难以承受压力而出现角色行为冲突和适应不良;而且分娩后照顾婴儿会缩短产妇睡眠时间,长期睡眠不足易使大脑疲惫,产生负面情绪,让人更容易感到伤感和忧郁,进而心理变得脆弱,承受能力明显下降,会慢慢地表现出失眠、焦虑不安、抑郁等精神症状。
4 产科因素:产科并发症如慢性肺疾病、高血压、消化道溃疡、慢性肾病、肝硬化、妊娠期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癫痫等与产后情绪关系密切。另外,分娩时剧烈的疼痛、负性分娩方式、分娩后子宫复旧情况、不良妊娠结局等都是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分娩后还会带来盆底功能失调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尿失禁、便秘、盆腔疼痛、盆腔脏器脱垂、性功能障碍和反复的泌尿系感染等,会增加患产后抑郁症的风险。
5 社会家庭因素:社会家庭支持会影响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婚姻满意度低、家庭成员有重男轻女观念、居住环境恶劣,尤其是缺少来源于丈夫支持的产妇,其社会家庭支持系统不完善,产后抑郁风险增高。有些产妇由于分娩,可能会失去就业的机会,且家庭经济来源减少,压力增加,从而增加产后抑郁的风险。另外,我国特殊习俗“坐月子”中很多不科学的要求会导致产妇更加烦躁,引发家庭矛盾,不利于产后恢复,尤其影响情绪,但科学合理地坐月子,或选择月子中心能够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a 心理治疗:针对产后有哺乳需要的轻至中度抑郁发作患者,建议一线使用认知行为治疗(CBT)及人际关系疗法(IPT)等心理治疗方法;对于严重产后抑郁发作的患者,不建议将心理治疗方法作为首选。网络CBT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相比于传统面谈式CBT更具有灵活性,同样适用于轻中度产后抑郁发作患者。
b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需要兼顾产妇和婴儿的安全性。对于严重产后抑郁发作或心理治疗无效的轻至中度抑郁发作患者,建议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治疗,如舍曲林、西酞普兰及艾司西酞普兰可作为一线治疗药物。首款专门针对产后抑郁症的抗抑郁药物Zulresso是一款静脉注射液,用于治疗18岁到45岁女性的产后抑郁症,需连续静脉注射60小时(2.5天)。临床试验显示,这种抗抑郁药物起效快,与安慰剂相比,该药物可大幅改善中度和重度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而且疗效长达30天。
对于有哺乳需要的患者,在治疗前须告知患者有关母乳喂养时服用药物的潜在风险,遵循最低有效剂量原则,避免多药联用。同时,应注意监测婴儿是否出现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并且评估其生长发育情况,对于早产及患病的婴儿应更加谨慎。
c 物理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和症状严重的患者,尤其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有自杀、伤人企图、拒食、拒水的患者,可选择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电休克治疗的疗效确定,产妇在麻醉苏醒后就可以恢复母乳喂养。重复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无需麻醉和服药的治疗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抑郁发作患者的治疗。
d 光照治疗:光照治疗可有效改善季节性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并且不良反应较轻微,仅有头痛、视觉疲劳和易怒等,多数患者均可耐受。
自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以来,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生育二孩。在人们的刻板印象当中,产后抑郁这种事情只会发生在头胎,有过生育经验的妈妈能从容地避开或处理它。事实上,产后抑郁有一定的复发率,产后抑郁患者治愈后,再次分娩时复发风险高达30%~50%。因此,产后抑郁症不容被忽视,而是应该被重视,早期识别、早期干预能预防及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阻止悲剧的酿成。
宁玉萍,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担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广州市惠爱医院)党委书记,广州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院院长。擅长精神疾病及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诊治,尤其是抑郁障碍、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等。
广东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认知障碍分会副会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神经/精神疾病)同行评议专家。《Journal of neuropsychiatric disease and treatment》副主编,《中华精神科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编委。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