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3
“yes父母”,教出自我中心的孩子
两对是好友的夫妻来我家吃饭,其中一对带了他们的孩子。
这个妈妈基本上没有请保姆,因为都“看不上”,所以目前不到两岁的孩子弄得她暴瘦,而且精疲力竭。
这位伟大的妈妈因为自己小时候没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爱和照顾,所以,现在对孩子是完全不说“不”的教育方式。这对“yes父母”,尽心尽力给出他们的爱,令人感动,但这样真的是对孩子最好的吗?
对孩子的行为完全没有干预,孩子其实会觉得非常迷茫,而且,长大后会比较倾向于自我中心。这个孩子现在不会说话,每次稍有不顺心,就张嘴哇哇大哭,而且多半时间都是假哭,只是威胁父母、得偿所愿,学会了以感受来控制别人。
我心中只盼望这个孩子能够早点上学,和其他孩子多互动,学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关系,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而不是用自己的行为去控制别人的感受。
毕竟,這个真实的世界,不会单一的像她父母那样的永远包容付出。
我个人的意见是:孩子在不懂事的时候,襁褓中吧,是应该完全回应他的需求,要吃就吃、要睡就睡、要抱就抱,绝不勉强、拒绝他。但当孩子已经懂得察言观色、能够听得懂大人意思的时候,就到了教导礼貌和界限的时候。
然而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原则,每次拒绝孩子的要求之前,一定要先说出、同理、理解他的要求和背后的情绪。
比方说:孩子要出去外面玩,但是已经晚了,考虑温度、安全和作息等问题,你不能带他去,他也许立马大哭起来抗议。这时,你就要先说出他的需求:
“宝宝想出去玩,现在就想出去玩,可是太阳公公已经回家了,我们不出去了。宝宝很伤心,真的很想玩。那这样,明天我们找一个特别好玩的地方,而且跟太阳公公说抱歉,好吗?”
方法是:说出他的需求,同理他的情绪,提出一个“听起来”很好玩、新鲜的建议。
现在很多做父母的,竭尽所能讨好孩子,可孩子最需要的却是“最好版本的自己”的父母,不是为了自己的某些教育原则、未了的心愿,某些固有、僵化的想法,而无法真正快乐自在的父母。
为了童年匮乏的自己,毫无选择地弥补孩子,这对孩子未必是好事。这样的执着,在孩子身上寻找价值感,变成依赖孩子对他们的依赖。所谓的霸道女、妈宝男,就是这样产生的吧。
如何教导孩子面对现实
还有些父母,没头没脑地天天给孩子当加油队,孩子就是最棒、最好的。这些孩子长大以后,会特别讨厌挫败、打击,容易罹患抑郁症。别人不理解,觉得你父母对你那么好、那么支持,你怎么会得抑郁症。
其实,那个满口赞美、捧高孩子的父母,就是在告诉孩子:你不可以输,不可以平庸,不可以比别人差。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也着实可怜,压力得有多大啊。
那么,我们就不赞美孩子了吗?孩子成绩好、钢琴弹得好、体育运动出色,不能赞美他?当然需要赞美,否则你又跑到另外一个极端—“孩子永远不够好”的父母那里去了。
怎么赞美?你可以和他一同享受成功的喜悦、优秀的成果,但要赞美的是他的努力、付出、过程,而不是赞美他的天赋、表现。
让他的焦点放在“我虽然有不错的天赋,但练习、努力和机遇更重要”,让孩子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不会对自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和幻想。
从一本书里面,我也看到过一个很棒的故事。
9岁的小伊参加她喜欢的体操比赛,几个项目都还算表现得不错,但其他参赛者也非常有实力,最后到了总决赛的时候,小伊并没能赢得任何奖牌。如果你是小伊的父母,你会怎么做?
告诉她,你认为她是表现最好的一个;
告诉她,她被夺走了理当赢得的奖牌;
告诉她,体操其实不是那么重要;
告诉她,她有能力,下次再接再厉就可以胜出;
告诉她,她的表现确实没有资格胜出。
孩子挫败了,一定会觉得难受,她的情绪是你需要去认同、抚慰的,但任何不适当的言语处置,可能在长期效应来说,是有害的。
选1的话,其实你在说谎,对孩子没有任何帮助。
选2,这是归咎其他人,这种思维习惯千万别让孩子养成。孩子需要自我负责,她的表现不错,但不足以赢得奖牌是事实,不能养成把自己的不够优秀归咎于他人的习惯。
选3,这是在教导她,当没有立即把一件事情做好时、没有立刻获奖,就贬低这件事,或者放弃。
选4,这是一个看似合理,但很可怕的处理方法。你也许在鼓励她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对目标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和幻想。你真想让孩子这样吗?除非你自己“需要”孩子出人头地为你争光,这样是不是太自私了?
选5,似乎这样说有点残酷,但可以委婉一点的表达。
所以书中给出正确的方式是:
“亲爱的宝贝,我知道你很失望。你抱了很大的希望,又做出了最佳表现,但没能得奖,当然会非常失望。但你知道吗,你现在其实还没到可以获奖的火候,有很多其他的小朋友训练的时间比你长,先天条件也可能比你好,甚至远比你还努力。
如果体操是你非常喜欢的事,就尽力去做,享受这个过程,再多努力一些。”
如果是为了兴趣,胜负就不重要;如果想要得奖,那么,她需要更加努力。
这是教导孩子如何务实地去面对现实,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脚踏实地去做自己想要的事。
你真的无条件爱你的孩子吗?还是拿他来当做为你加分的工具?或把你的恐惧投射在他身上,给他增加心理负担?
做个明智的父母吧!
作者|张德芬(华语世界知名作家,中国大陆个人成长类书籍的奠基者之一,陆续出版《遇见未知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爱到极致是放手》等成长类经典著作,推广心理情感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读者产生积极的转变。
来源|张德芬空间(用户数量众多、颇具影响力的心理成长新媒体平台,涵盖心理健康、自我成长、亲密关系、亲子关系等种类丰富的原创文章、在线课程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