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家庭三角的力量

时间:2024-05-13

韩祖晔

在为越来越多的高中生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逐渐感受到了来自家庭的力量对这个年龄孩子的影响力之大。高中生呈现出来的心理困惑类型有多种,当个体咨询逐层深入时,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学生在咨询中做了一些改变的决定,在学校的时段里有了行为上的变化、情绪上的改善,然而一回归到家庭中,就再次回到之前的模式里。因此,在咨询过程里适时地引入家庭成员,调动家庭三角的力量来帮助案主,尤为重要。

案主情况

学生小甲,男,18岁,高三,家庭关系较紧张。小甲的父亲因工作原因常年在外地,母亲全职在家陪同小甲,时常介入小甲的生活与决定,常发生矛盾,冲突严重时小甲会有离家出走等行为。他与妈妈常用的应对姿态均为指责型。在高中前两年,由于亲子关系议题,我分别对小甲和其妈妈进行过5次和2次心理咨询,达到了当时的咨询目标。

本次咨询发生在高三第一学期。由于小甲的手机被母亲严管,他通过中午不吃饭攒钱的方式购买了一部新手机,在学校使用,同时还会购买一些魔术扑克等物品。小甲的母亲发现了这一情况,同时查看他的网上购物记录等,她与小甲沟通时发生了激烈的情绪冲突。他母亲将这一情况反馈给班主任。在班主任的建议下,小甲主动前来咨询。

案例初步分析

本案例涉及两个重要人物—小甲、小甲的妈妈。从行为层面上来看,两人的应对模式均为指责型,两人关系为纠结型;在没有冲突事件时关系较好,出现冲突事件时均用指责来应对与解决。小甲想用购买“限制之外”的物品来获得自主权,来增加更多的自我控制部分,增加安全感。小甲的妈妈想用“继续限制”的方式来增加自己对小甲的控制,从而获得更多的权利和安全感。可见,在冲突的背后,其实是两个相同的情感诉求。

在高中前两年里我与小甲、妈妈的多次咨询历程里,我意识到在这个家庭系统中,爸爸的行为有着较大的影响力。但由于当时的咨询目标及客观条件,我未能将其引入到咨询系统里。而在高三的高压情景里,小甲及妈妈所能达成的暂时的平衡状态很难再继续实现,若仍仅作用于小甲及妈妈,改变将很难发生。因此,我邀请小甲爸爸加入咨询中,形成与真实生活里一样完整的家庭三角系统。

案例工作内容

我分别对小甲的父亲进行了1次咨询,邀请他在生活中更多地参与到家庭生活中,进而改变家庭互动;对小甲的母亲进行了1次咨询,帮她明晰出她的情感诉求,并向她明确表达,我期待这一次事件能让小甲爸爸进行主导解决,了解她对小甲爸爸的期待;对小甲进行了2次咨询,在第1次咨询中让小甲可以有时空进行更多的、更充分的情绪表达,了解他对爸爸的期待;在完成对爸爸、妈妈的咨询之后开展对小甲的第2次咨询,让他叙述家庭系统中父母的行为变化,了解他的冰山各层的变化。

案例工作过程

第1次咨询(对小甲):高三的学习生活压力很大,让他感觉很焦虑与不安。小甲说,省钱买手机(行为)并不是因为他对于手机的依赖,而是他认为手机是一种他与妈妈角力的象征(观点)。平时妈妈对他的限制与管理过多,这让他很不满(感受)。因此,当他拥有手机时,他感觉自己是有权力的,是开心的。他很欣赏他的爸爸,但爸爸常年不在家,他认为爸爸不关心他,不理解他,他在家里会有孤独感与无力感。同时,小甲提到了家里的其他亲戚,我由此引导他去讲一讲他很欣赏的其他家人,来为他明晰在家庭里的榜样及支持力量。他没有更多地去讲欣赏的家人,而是聊到了他最在意的家人关系以及小时候的事情。这些事情的共性是:家人对他无条件地喜欢与疼爱。讲到这些话题时,小甲的情绪很激动,一直在哭。我由此切入,按照萨提亚冰山的各层进行引导提问,最终小甲表达出“我希望他们能更信任我一些,相信我能自己做好。”“我希望我可以对自己做更多的主。”等期待提升自我价值感的表述,从而完成了对小甲的个体概念化。

第2次咨询(对妈妈):在征得了小甲的同意后,我以对小甲情绪触动很大的那个家庭故事为切入点,与小甲的妈妈进行了沟通。妈妈在听到这个故事之后,为我讲述了这个故事的另一面的样子。而从这一面看,这个故事带给妈妈的情绪体验是痛苦的,是被抛弃的无力感,她由此形成的观点是:我一定要尽全力保护好自己的孩子,这样才能让自己有安全感。在形成妈妈的个体概念化之后,我帮她明晰出她对家人的情感诉求,特别是对小甲爸爸的期待,并向她明确表达,我期待这一次事件能让小甲爸爸进行主导解决。

第3次咨询(对爸爸):在与小甲爸爸的咨询中,我同样以对小甲情绪触动很大的那個家庭故事为切入点进行沟通。爸爸对此没有太多的情绪表达,而是希望将话题更多地集中于如何改善当前的家庭关系上。通过引导,爸爸表达了自己对小甲的期待、关注和担心。我将小甲及妈妈的期待一起呈现出来,爸爸看到了其中与他自己期待的相通之处,说这是他所没有想到的,之前的互动都纠结于冲突之上,而没有看到下面的相同之处。

第4次咨询(对小甲):在一周之后与小甲进行第2次咨询。他叙述了父母的行为变化,爸爸对工作安排进行了调整,不再出差,周末时爸爸接小甲到校外一起自习、一起午餐等,他会以男性的社会角色来和小甲探讨一些事情,小甲感到很开心。在与妈妈互动中,小甲愿意尝试着去把那个“限制与管理”再释意为“担心与关心”,背后的含义不是他以前理解的“不信任”,而更多的是“不安和担心”。在建立起对行为新的解释与理解之后,小甲在再次发生冲突事件时,会提醒自己不要情绪化,先停一停,先练习做到这一点,然后再进行平静的表达练习。

案例收获

高三是一个或多或少都会感觉到较大的压力的时段,不仅学生会感受到焦虑,家长亦如此。在这样的压力情境下,学生、家长会比之前更容易有情绪化的表达和行为,导致冲突的发生。在此基础上,若可以把家庭资源也利用起来,把家庭三角转动起来,也许会触及更深一层的机制,这样解决起来更有效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