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民族瑰宝 熠熠生辉——评《汉族题材云南少数民族古籍译注》丛书

时间:2024-04-24

文/云南教育出版社 王巧灵 图/刘玲

在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云南出版集团公司的关心重视下,经各方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由云南教育出版社倾力打造的国家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项目《汉族题材云南少数民族古籍译注》丛书目前已出版五卷:彝族的《董永记》《唐王记》《齐小荣》《毛洪记》《凤凰记》,白族的《白扇记》《磨房记》。2019 年内还将出版傣族的《唐僧取经》,彝族的《卖花记》《张四姐》《红鱼姑娘》,全套丛书预计二十余卷。

汉族题材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有的来自汉族的正史或野史,有的来自汉族民间故事或传说,有的来自汉族民间戏剧,有的来自汉族古典小说,有的来自道教、佛教的经典。它们都是被少数民族群众接受并广泛传播的汉族经典,大都篇幅宏富、情节曲折、内容生动,深受各族人民喜爱。在吸纳汉文化的同时具有较强的选择性,不少作品改变了体裁形式,或切换了主题,或改变了情节,从而实现了文学艺术上的再加工或再创作,成为易被本民族接受的艺术模式。

比如,流传于红河彝族地区近三百年的《齐小荣》,讲述了长工齐小荣和富家小姐徐玉英的爱情故事。长诗采用古彝文五字一句的五言体,而且几乎句句押韵,只押尾韵。作品所反映的习俗风情,娶亲的隆重场面等,完全是彝家的礼仪特色。故事发生的地点,却远在山东济南溶萨钟、刘家庄,与绿春的牛孔彝乡相隔千里,一南一北。在情节设置上,如女扮男装进学、齐小荣作书童陪读、进京赶考中状元等也无疑是来自汉地早已流传的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显然,作品最早应是以山东民间传说作为创作的素材,或是从山东民间说唱故事移植过来的,但也生动地反映了彝族民众对以科举破解“山羊和鸡不能在一起”的等级差别的认同和接受。

云南一批懂专业、能吃苦、有奉献精神的少数民族古籍专家,身负少数民族古籍的抢救和整理译注重任。他们本着对民族的爱和历史责任感,数十年无怨无悔地坚守着云南少数民族古籍这座让历史的风雨冲刷得支离破碎的巨大书库,面对诸多难题:一是散藏于民间的少数民族古籍因历史久远、保存条件差,文本纸质脆化酸化、发霉粘连、鼠咬蠹蛀,日益损毁严重,濒于失传。专家说:“云南是少数民族古籍流失的‘重灾区’,资源销蚀亦为全国第一,每年以上千册(卷)流失。”二是少数民族古籍大多由民族的民间知识分子、祭司、民间艺人等所掌握使用,精通古籍者本身为数不多。古籍传承人,现在绝大部分年事已高、后继无人,一旦谢世,他们所掌握的那些文化遗产也将被永远带走,造成难以弥补的遗憾。三是少数民族古籍有较强的地域性,即同一民族不同地区的古籍之间差异较大,甲地看不懂乙地的古籍。为避免少数民族古籍成为无人能释读的“天书”,需要抓住尚有一些精通古籍者健在的时机,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把这些难解的古籍率先翻译注解。四是在卷帙浩繁的古籍中,需从众多文本中精挑细选,甄别、发现相对应的文本源。对搜集到的多种文本进行对校,最大程度忠实于文本内容进行译注,从而形成最完整的版本。

经众多繁复的努力,抢救、搜集、整理、出版、研究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大批濒临流失的云南少数民族古籍得以保存下来。少数民族古籍专家择优译注了一大批优秀的精品古籍。

《汉族题材云南少数民族古籍译注》丛书由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云岭文化名家、省民语委办主任普学旺先生担任主编,主要以云南彝族、白族或傣族为研究对象,收录了在这几个民族中流传最广的汉族题材少数民族古籍,首次采用彝文(古白文、傣文)、国际音标标注、直译、句译、整体意译等五对照科学版本形式,译注了在彝族、白族、傣族中流传的汉族题材云南少数民族古籍,内容全面,书写精美,翻译准确到位。《汉族题材云南少数民族古籍译注》丛书代表了这一领域的最新成果,入选2018 年国家“十三五”出版规划。

汉族题材少数民族古籍这一被岁月湮没的民族文化瑰宝面世后,散发出熠熠光芒,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有专家称:作者实事求是地坚持真理,客观真实地研究古籍文献。入选丛书的每个作品都是梳理多个文本后精选而出的,版本权威,内容完整。丛书的问世,充实和丰富了云南甚至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宝库,这为保存和再造云南少数民族古籍翻开了新的一页。学界研究者说:这套丛书为今后的各种民族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多方位的视野,具有其他作品无法替代的多重价值。比如,根据版本的地域语音特征进行译注的文本,在研究民族语言、民族文字翻译方面颇具价值;真实可信的文本,有利于进行云南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及比较研究;文本浓厚的民族、地方特色,所体现的先民的开放与智慧,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互渗互动和中华文化认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民族学家评价:它是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的颂歌,是中华民族团结史的见证,对全面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构建中华文化精神秩序,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丛书的面世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真可谓功在当代,利泽千秋。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