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3
沈栖
步入古稀之年,我不得不承认自己老了:体力、精力不再能与年轻人比肩;智力呢,似也难望中壮年人项背。
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懂得怎样老下去,是智慧中的重要课题,也是伟大生活艺术中最难的一事。”对身处晚暮者而言,“懂得怎样老下去”既然是“智慧中的重要课题”,就得认真思考;既然是“生活艺术中最难的一事”,就得潜心体验,于其中获得无穷乐趣。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机体功能会逐步退化,一些被冠以“退行性”之名的病变渐次出现。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须焦虑。重要的是:多些随遇而安,少些刻意追求;多些量力而行,少些“超载运行”;多些与世无争,少些锱铢必较。善于过“老了”以后日子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和智者。
當年,赵王以“尚能饭否”来衡量廉颇是否“老矣”;如今,我们还要添上一句:“尚能思否?”不要盲目信从,而要坚持己见,万不可因为“我们”而放弃“我”。这样,晚景才有光泽、有滋味、有意义,不说被人敬重,至少为人认可。老年人的智力随着年龄增长、经验增多而日趋成熟,但倘要摒弃传统观念中的消极因素,与时俱进,那么学点新知识、新技能(如使用智能手机、电脑)也是必需的。人到老年,已是到了人生地图上的最后一站,要想突破原有的生命地图的局限,唯有紧随时代。可以“后进”,但切莫“落伍”。
日本近代小说家、《源氏物语》现代文译者谷崎润一郎中壮年时著作颇丰,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刺青》《春琴抄》《细雪》等。1952年年届66岁时,他在《关于“慢笔”》一文中提出了“消闲生活”的理念:“我把精力全都用在了两个方面:一是口述创作,请人记录下来;二是重读各个时期的作品,一一回忆往昔的情景。”不论从事什么工作,任何人要想潇洒而自由地“老下去”,“消闲生活”的情趣都不可或缺。
美国老年医学专家卡尔·佩雷莫于2004年率领研究小组访问了1500余名65岁以上的老人,写下了被誉为“浓缩了8万年人生智慧”的《关于生活的30堂课》一书,其中对老年人有一个忠告:“做自己满意的事,安度愉悦而舒适的晚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