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钟南山:不惜生命做逆行者,传承好家风

时间:2024-05-13

二水

在新冠肺炎暴发初期,钟南山一边告诉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登上了开往武汉的高铁,挂帅出征;他还曾多次前往北京,参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座谈会,并第一个站出来直言疫情存在“人传人”,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防范;在他的主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他每天到医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听取专家组汇报省内重症患者的病情,并逐一打电话询问治疗情况,给予临床指导意见……

无论在广州、武汉,还是在北京,84岁的钟南山一直为疫情奔走着。即使上了飞机,他也不肯休息,坚持工作,研究危重病人的治疗方案,并认真地做记录。

最令人感动的是,他在采访中几度哽咽,眼含泪光地说:“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简短的话语,成了老百姓心中的“定海神针”。

是什么样的信念,让这位年逾八旬的逆行者有自信和勇气帮助武汉“过关”?又是怎样的力量,支撑着他毅然挑起千钧重担?

与妻子因体育结缘

钟南山为疫情不停地奔波,妻子李姨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是,陪伴了钟南山半个多世纪的她深知,这个男人绝不会轻易下火线,“劝是劝不住的,因为他太在乎自己的病人了”。

“李姨”是周围人对钟南山妻子的称呼,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名字叫李少芬,曾是篮球国手。

1952年,16岁的李少芬通过选拔成为中国女子篮球队首批队员之一。一年后,她随队参加了在罗马尼亚举行的世界青年友谊运动会,那是她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可惜的是,她们打得很糟糕。回国后,周恩来总理提出让她们到苏联学习球技。

在那之后的5年时间里,中国女子篮球队每年都要在苏联训练四五个月。渐渐地,李少芬的球技得到了提高,成为国家队的核心球员。因技术十分全面,场上的5个位置,她均可胜任。

留苏归来后,李少芬和队友们先后获得了1963年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和1964年四国女子篮球邀请赛的冠军。

打出成绩的李少芬,自然成为其他国家球探眼中的目标。一家由法国军火商掌控的篮球俱乐部找到了她,“法国人当时给我开出了很高的薪水,还许诺带我们一边打比赛一边周游世界”。但她拒绝了对方的邀请,一来是不想让国家好不容易培养的体育人才流失,二来是她当时已和钟南山确定了恋爱关系。

钟、李两家是世交,但让两个年轻人真正走到一起的是体育。

1955年,钟南山考入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且成了一名田径队运动员。后来,因为要参加全运会,为了加强训练,他申请到训练条件较好的国家队训练,这才有机会和同在北京训练的李少芬熟络起来。

自然而然,体育成了他们的共同话题,训练场成了他们的约会地点。

1963年年底,李少芬与钟南山在北京结婚。两人的婚礼简单而朴素,没有婚纱和礼服,连婚房也是体委安排的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面放了一张床和简单的家居用品后,再无下脚的地方。但李少芬毫无怨言,与钟南山过着幸福的日子。

如今,钟南山和李少芬的子女也继承了他们的衣钵。儿子钟惟德做了一名医生,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科主任医师,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同时也是医院篮球队的主力;女儿钟惟月则继承了优秀的运动基因,成了一名游泳运动员,获得过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100米蝶泳冠军,还曾在1994年打破短池蝶泳的世界纪录。

“在我的生活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的父亲”

名满天下的钟南山为人十分谦虚,他常常说:“我不过就是一个大夫。”而这源自他从父亲那里继承的医术仁心。

钟南山的父亲钟世藩,是中国著名儿科专家,曾被世界卫生组织聘为医学顾问。

当年,21岁的钟世藩考入中国医学界最高学府—北京协和医学院。经过8年的专业深造,他在博士毕业后留校当了一名儿科医生。

1946年,已在医学界颇有名气的钟世藩被任命为广州中央医院(现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同时兼任儿科主任。

20世纪50年代,钟世藩首创儿科病毒实验室,这也是中国当时规格最高的臨床病毒实验室。此前,他都是自费买小白鼠在自家顶楼做实验,儿子钟南山的医学启蒙就是从那里开始的。

除了做病毒研究,钟世藩还坚持在每周二一早做主任查房。在查房过程中,他会不时地向年轻医生提问。其实,钟世藩的目的不是为了考倒年轻医生,而是希望年轻人能够重视基本技能,不仅要动口,还要动手。他还要求医生的病例记录字迹端正、清楚易懂,汇报病情时必须脱稿。时至今日,这个查房传统仍在延续着。

钟世藩踏实勤恳的科研及工作作风、对待病人的亲切态度,让儿子钟南山耳濡目染。

在钟南山的记忆中,父亲永远是孜孜不倦、勤于好学的人。钟世藩晚年时,因长期超负荷工作导致视力急剧下降,看东西非常费力。可他心系中国儿科诊断水平,即便是在眼疾非常严重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查阅大量国内外儿科资料,结合自己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历时4年写出了《儿科疾病鉴别诊断》。该书出版后,反响空前,一连加印了6版,发往全国基层医院。

1987年,钟世藩临终前还在和钟南山讨论与病毒相关的专业话题,并嘱咐他,自己死后千万不要开追悼会,节约大家的时间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可以说,父亲的言行为钟南山树立了一生的榜样。

一家走出8位医学专家

与父亲钟世藩相比,母亲廖月琴及其家族的故事更具传奇色彩。

廖月琴是中国护理学专家,也毕业于协和医学院,曾被当时的卫生署派到美国波士顿学习高级护理。之后,她担任过现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是广东省肿瘤医院创始人之一。

廖月琴刚当副院长的那段时间,钟南山常看见她去上夜校,读的书都是关于解剖、肿瘤的。钟南山问母亲为什么要学这些,当时已经50岁的廖月琴说:“自己既然当了肿瘤医院的领导,总不能连肿瘤是什么都不知道吧。”

从廖家走出来的医学专家,不只廖月琴一位。

钟南山的大姨廖素琴是上海第一医院营养室主任,她的丈夫戴天佑是著名的肺科专家。他们的儿子,也就是钟南山的表哥戴尅戎,是骨科生物力学专家,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钟南山的舅舅廖永廉是原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博士,回鼓浪屿后成为厦门第二医院内科主任,曾在1957年发现福建省第一例钩端螺旋体病。他的妻子陈锦彩也是护理出身,参加过“八·一三淞沪会战”的战地救护工作。

也许是命中注定,廖氏家族中单是廖月琴这一系就有8位医生,而且个个都在医学界颇有建树,是实至名归的“医学世家”!

钟南山的家人们,正是从自己的家庭中汲取到无穷的力量与勇气,反哺于他们深爱的小家和大家。

父亲曾对钟南山说:“一个人,能在世界上留下点儿东西,那他在世界上就不算白活了。”如今,钟南山对自己的后辈说:“钟家的优良传统有两个,第一就是要永远有执着的追求;第二是办事要严谨,要实在。”

钟南山继承了父辈良好的家风,传承了下去,并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在他们的岗位上为祖国和人民奉献力量。

(摘自微信公众号“环球人物”,彼岸花开荐)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