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3
李柳 曹佳佳
【摘 要】目的:研究俯卧位通气干预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收治的9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用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仰卧位通气干预,实验组采用俯卧位通气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儿的死亡率以及VAP发生率,实验组更低,且实验组血气指标恢复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干预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效改善患儿的通气质量,减少呼吸机使用的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疾病的发生率。
【关键词】俯卧位通气干预护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分析指标;应用效果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早产儿比较常见的临床症状,因为早产儿的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导致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亦或者新生儿发生重度肺炎引起呼吸衰竭,且患儿的病情发展非常迅速,同时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在导致新生儿死亡的疾病中占有非常高的比例。 机械通气治疗是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抢救和治疗比较常用的方式,经诸多的临床研究证实,俯卧位通气治疗要比常规仰卧位效果更加理想[1,2]。基于此,本文针对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俯卧位通气干预护理,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收治的9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每组45例。实验组,男26例,女19例,日龄4d~6d,平均日龄(5.23±1.78)d;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日龄4d~6d,平均日龄(5.47±1.66)d。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进行抗感染、纠正电解质、吸痰、营养支持等治疗。
1.2.1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仰卧位通气干预护理,每2h帮助患儿改变一次体位,对其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等。
1.2.2 实验组患儿采用俯卧位通气干预护理,在保温箱中调整好患儿的体位,使其保持在侧卧位,固定好呼吸机导管,避免出现脱落。护理人员用一只手扶住患儿的头颈部,适应5分钟~10分钟的侧卧位之后,用手托住头颈以及胸部将患儿调整到俯卧为,抬高患儿的头颈及胸部至20°~30°,在此期间注意观察患儿的管道,保持其通畅程度,使患儿四肢保持自然屈伸的姿势,不要将其压倒身体下面,持续60分钟~120分钟的通气治疗,每隔3个小时采用上述方法进行一次治疗。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1)对比兩组患儿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的死亡率。(2)对比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VAP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的死亡率对比
实验组死亡率以及VAP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变化对比
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常规机械通气护理期间采用头高脚底的仰卧位,患儿的治疗效果不够理想,人体中肺组织以及肺泡密度在靠近背部一侧会比较大, 采用仰卧位患儿的肺泡扩张不足,同时新生儿因为肺功能发育不够成熟,使其正常功能受到影响,导致通气质量受到影响[3] 。对比两组患儿的死亡率以及VAP发生率,实验组更低,且实验组血气指标恢复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俯卧位通气干预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效改善患儿的通气质量,减少呼吸机使用的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疾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李玉峰,王燕,蔡春连,等.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4):436-442.
[2] 董朝琼,唐小凤.俯卧位通气干预护理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作用研究[J].现代医学,2019,47(11):1420-1423.
[3] 王方方,刘郴州,刘东,等.俯卧位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效果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9,26(7):947-94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