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3
陈莹莹
【摘 要】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孕产妇再次剖宫产手术并发症。方法: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选择60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患者,根据切口位置不同进行分组,研究组(n =30),在瘢痕组织上2cm做切口,对照组(n =30),在瘢痕组织下2cm做切口,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生活质量以及母婴结局。结果:相比对照组,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提高较多(P <0.05),研究组的手术、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 <0.05),且术中出血量也显著减少(P <0.05),研究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 <0.05),研究组母婴结局改善显著(P <0.05)。結论: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切口位置选择对治疗效果有影响,在瘢痕组织上2cm切口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显着缩短手术、住院时间,减少失血量,减少手术并发症,改善母婴结局,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价值。
【关键词】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手术并发症;位置选择;临床效果
子宫瘢痕是指剖宫产或宫腔内肿瘤切除后子宫的状态,对妊娠、分娩和产后有很大影响[1]。瘢痕子宫主要发生在剖宫产、子宫肌瘤切除术、子宫穿孔或破裂修补术、子宫成形术等妇产科手术后[2]。剖宫产是瘢痕子宫的主要原因,再妊娠可发生子宫破裂、产后出血、前置胎盘等[3]。瘢痕子宫妊娠女性剖宫产、损伤、感染、粘连加重、伤口愈合不良等手术并发症增加[4]。而再次怀孕,子宫下段瘢痕愈合不良,子宫收缩规律的孕妇子宫下段瘢痕的子宫肌层被拉长、变薄甚至消失,瘢痕组织的弹性降低,并且失去了原有的器官结构[5]。再次剖宫产时,对于子宫下段较薄的患者,应先去除原有的手术疤痕,再缝合子宫。本研究分析瘢痕子宫孕产妇再次剖宫产手术并发症。
1.1 一般资料
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选择60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患者,根据切口位置不同,进行分组,所有患者均对研究知情且签知情同意书,两组基本资料经比较发现没有差距,见表1。
1.2 方法
研究组在瘢痕组织上2cm做切口,采用硬膜外麻醉,术中切断脐带,宫腔内注射催产素10单位,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250μg。先切开子宫的浆膜层和部分子宫肌层,然后钝撕2厘米~3厘米。然后,将拇指和食指放在子宫和呈现之间。子宫肌层在两侧呈弧形切开约10厘米~14厘米,即“先切,后撕,再切”。长短视胎儿大小而定,缝合后从切口上方1.0cm处插入1号针打结,缝合上端,反向连续垫绷带表层肌肉层,埋入浆膜层缝合没有出血。腹腔注射0.9%氯化钠,抽血及羊水,常规封腹。子宫下段切口采用“先切后撕后切”弧形向上切口,可有效避免血管出血。
对照组在瘢痕组织下2cm做切口,采用硬膜外麻醉,术中切断脐带,宫腔内注射催产素10单位,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250μg。切口在疤痕组织下方2厘米处。首先切开子宫的浆膜层和部分子宫肌层,然后钝性撕下2厘米~3厘米。然后,将拇指和食指放在子宫和第一次暴露之间。子宫肌层在两侧呈弧形切断约10厘米~14厘米,即“先切,后撕,再切”。长度取决于胎儿的大小。胎儿娩出后,清洗宫腔,使用可吸收线1根,缝合后从切口上方1.0cm处插入1号针打结,缝合上端,反向连续垫绷带表层肌层,将浆膜层埋并缝合,无出血。腹腔注射0.9%氯化钠,抽血及羊水,常规封腹。子宫下段切口采用“先切后撕后切”弧形向上切口,可有效避免血管出血。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生活质量以及母婴结局。
1.4 统计学方法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相比对照组,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提高较多(P<0.05),见表2。
2.2 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相比对照组,研究组的手术、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且术中出血量也显著减少(P<0.05),见表3。
2.3 两组手术并发症对比
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见表4。
2.4 两组术后生活质量比较
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见表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