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普外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影响效果

时间:2024-05-13

殷健林

【关键词】系统化护理干预;普外手术;焦虑;自我效能

作为一种应激源,手术一般会使患者产生负面情绪,如焦虑等,这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手术的顺利开展,特别多数患者为初次手术,对手术缺乏正确认识,而且大部分患者对于手术的期望较高,以至于自身出现较强的焦虑感[1],因此如何降低患者术前的焦虑情绪也至关重要。本文具体探讨了对普外科手术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选择在本院进行初次择期普外手术的患者122例,纳入标准:ASAⅠ级~Ⅱ级;年龄18岁~70岁,平均年龄(45.35±12.39)岁,具有手术指征;入院到手术时间≥5d;不存在脏器功能损伤的患者;无精神病史;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存在精神类疾病患者;存在认知障碍,无法进行正常沟通的患者;妊娠与哺乳期妇女。

在122例患者中,男62例,女60例,年龄19~69岁,平均年龄(44.09±1.95)岁,体重指数21kg/m2~23kg/m2,平均体重指数(22.48±1.32)kg/m2;手术类型:胆囊手术72例,胃肠手术28例,其他22例;ASAⅠ级78例,Ⅱ级4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系统组,每组各61例。经统计学软件验证,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在术前给予常规护理,按照常规术前访视流程有巡回护士进行,将手术前准备和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详细告知。

1.2.2系统组:在术前给予系统化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由手术室具有至少5年工作经验的专职护士负责实施,术前参阅病历后,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对患者手术前的准备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2)将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宣传,使治疗疾病的信心能够提高,与患者建立较好的关系,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支持并配合工作。指导患者积极进行功能锻炼,以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调整训练强度及进度,也将患者提出的提问题进行解答。(3)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对患者家属进行思想工作,并对患者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解,并增强患者的社会支持度,使患者的焦虑情况减少。两组护理观察时间都持续到患者手术即刻。

1.3观察指标

(1)在护理前后根据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分数越高,焦虑情绪越严重。(2)采用自我效能量表(GSE)在护理前后评定,共包括10个条目,每个条目为4级评分,总分为4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自我效能越强。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评分与自我效能评分均有改善,且系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均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上,手术是一种常用的手段,在改善患者预后的同时也会使患者产生一定的负性情绪,如焦虑等,对治疗效果产生严重的影响。若患者术前产生焦虑情绪,其体内的机体内皮质醇和茶酚胺的分泌将会增加,严重影响患者手术过程和预后效果。现代医学认为对患者的护理应当强调整体护理,重视心理护理,且心理护理应该在整个治疗和护肤过程中贯穿,尤其是心理护理能够将患者的过高期望加以纠正,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明显改善,增强自信心[2]。传统护理工作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术前护理内容不明确,缺少科学、统一、實用的术前护理程序,对手术之前的护理效果产生严重的影响。系统化护理干预需要充分运用各种护理技巧,针对患者实际存在的焦虑情绪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使患者以良好的状态接受手术,并且其也有助于患者正确认知和改善不良情绪,有利于患者的心理改变,促进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3]。本研究显示护理后两组的焦虑评分低于护理前,自我效能评分高于护理前,且系统组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也都有统计学意义。从机制上分析,系统化护理干预要求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有利于患者的心理改变,促进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并且其根据患者需求制定护理程序,从多方面对影响患者焦虑情绪的因素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从而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

综上所述,系统化护理干预在普外手术患者的应用能促进缓解术前焦虑情绪,改善患者的自我效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