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骨扫描联合磁共振成像诊断膝部骨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时间:2024-05-13

卢小兰 邓调红

【关键词】骨扫描;磁共振成像;膝部骨肿瘤

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附属组织或者骨骼部位的肿瘤,膝部属于骨肿瘤的多发部位,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会不利于其运动功能,因而,早期的诊断对改善膝部骨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非常重要[1]。本研究分析了骨扫描联合磁共振成像诊断膝部骨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我院的60例膝部骨肿瘤患者,将其中采取骨扫描检查的15例患者为骨扫描检查组,采取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30例患者作为磁共振成像组,采取骨扫描联合磁共振成像的15患者为联合组。骨扫描检查组15例,男6例,女9例,年龄35岁~79岁,平均年龄(54.29±3.78)岁;体重31kg~85kg,平均体重(53.24±6.93)kg。磁共振成像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35岁~79岁,平均年龄(55.13±2.64)岁,体重32kg~85kg,平均体重(53.69±7.12)kg。联合组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8岁~36岁,平均年龄(54.17±3.42)岁,体重32kg~84kg,平均体重(53.19±5.42)kg。

1.2方法

1.2.1骨扫描检查的方法:对膝部骨肿瘤患者静脉注射750~1000MBq的骨显像剂99Tcm-MDP,指导其多饮水,3~6个小时后给予全身骨扫描,对病变情况进行观察。

1.2.2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方法:①SE轴位T1WI,矩陣为256mm×256mm,TR为450ms,层厚为5mm,TE为15ms,层间距为1mm;②SE轴位T2W,矩阵为256mm×256mmI,TR为3643ms,TE为100ms,层厚为5mm,层间距为1mm;③质子压脂序列,层厚为5mm,TE为130ms,TR为8500ms,矩阵为256mm×256mm,层间距为1mm。

1.3观察指标

比较3种检查方法诊断膝部恶性肿瘤及良性肿瘤的符合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骨扫描联合磁共振成像联合组诊断膝部恶性肿瘤的符合率(87.50%)及膝部良性肿瘤的符合率(100.00%)明显高于骨扫描检查组及磁共振成像组(P<0.05),见表1。

3讨论

研究发现,在全身肿瘤的发生率中,骨肿瘤的发病率占2%~3%,且呈升高的趋势,严重威胁骨肿瘤患者的生命安全[2]。磁共振成像检查是利用磁共振的现象,从机体内获得电磁信号,对物质在磁场中的磁化强度改变情况进行探测,而且重建出人体信息的一种检查手段[3]。磁共振成像具有脂肪抑制、延迟扫描、分辨率高和动态增强等优势,而且其软组织密度分辨率较高,造成的放射线损害较轻,能整体和全面观察患者的软组织形态,明显提高组织肿块、肿瘤以及相邻组织的清晰度,有助于观察周边的水肿情况和侵犯情况,但是单独采取磁共振成像诊断膝部骨肿瘤,扫描耗时比较长、无法显示钙化病灶或骨化病灶、效率比较低等[4]。骨扫描检查方法主要用于临床上骨骼系统转移瘤患者的检查,由于其特殊的药剂作用,对于机体内全身骨骼系统转移瘤具有比较高的敏感性[5]。本研究结果发现,骨扫描联合磁共振成像联合检查对于膝部恶性肿瘤及膝部良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骨扫描检查及磁共振成像,为临床上提供更加可靠以及更加全面的影像资料,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综上所述,骨扫描联合磁共振成像诊断膝部骨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