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3
徐华丽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整体性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取急诊整体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心包填塞、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心律失常、迷走神经反射和低血压发生率(5.71%)明显低于对照组(22.86%)(P<0.05);观察组的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急诊整体性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诊整体性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指机体内的冠状动脉血流突然中断,而导致的心肌急性缺血反应,其病情发展速度非常快,容易引起心肌细胞坏死。保护心脏功能,挽救濒死心肌,预防并发症发生,控制病情發展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急救原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27岁~75岁,平均年龄(51.49±5.72)岁,发病时间12min~165min,平均时间(63.49±11.27)min。对照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27岁~75岁,平均年龄(50.83±6.24)岁,发病时间12min~165min,平均时间(63.25±11.49)min。两组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到急救电话后马上安排接诊,接诊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快速地给予评估,且按照其具体的情况进行吸氧以及建立静脉通路等急诊抢救干预,当明确其病情后,再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案。观察组:①医护人员准备好所需要的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接到急救电话后在5分钟内出诊。②在出诊途中,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家属保持电话沟通,耐心地指导家属如何正确地进行简单和有效的急救,通过询问了解患者的具体发病情况。③到达现场后,连接心电图,采取面罩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后,给予输液治疗。④通知我院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组好各项急救准备,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安全的转送到医院。⑤到达我院后,接诊护士需要马上开启绿色通道,将其转送到急诊抢救室。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心肌酶学检查。⑦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送入导管室,开展PCI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心包填塞、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心律失常、迷走神经反射和低血压发生率。比较两组的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包填塞、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心律失常、迷走神经反射和低血压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的心包填塞、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心律失常、迷走神经反射和低血压发生率(5.71%)明显低于对照组(22.86%)(P<0.05),见表1。
2.2 两组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对比
观察组的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基本病因是机体内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血管黏膜受到损伤后,导致表面胶原纤维暴露,血小板聚集而进一步形成血栓,使血管腔发生堵塞,进而致病。暴饮暴食、过劳、激动、便秘和大量饮酒等均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诱因。患者主要表现为持久且剧烈的胸骨后疼痛以及心前区疼痛,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会出现发热、上腹部疼痛、胃肠道不适、休克和心律失常等症状,且其能引起多种并发症。本研究发现,急诊整体性护理干预能减少心包填塞、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心律失常、迷走神经反射和低血压的发生,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综上所述,急诊整体性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