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3
刘湲 孙国芳
【摘要】目的:分析为治疗白血病感染采取阿米卡星联合头孢吡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0例白血病感染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头孢他啶+阿米卡星治疗,观察组采取头孢吡肟+阿米卡星治疗,对比两组临床价值。结果:治疗前,IL-6、hs-CRP、PCT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头孢吡肟+阿米卡星治疗白血病感染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白血病;感染;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
白血病也是血癌,是造血型恶性疾病,是某一白细胞失去分化成熟能力,在人体骨髓中发生恶性增生,侵犯多种器官及组织,使造血功能严重受损,呈现全身散发性的恶性血液性疾病,临床症状为贫血、出血、器官浸润、感染等。白血病感染是由于中性粒细胞及淋巴各细胞发生改变,病原体以细菌多见,症状严重,应采取合理方法进行治疗。头孢类抗菌药属于抗生素类,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抗菌作用强,临床应用广。本研究采取了头孢他啶+阿米卡星与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对比治疗白血病感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择我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60例白血病感染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4岁~59岁,平均年龄(39.25±1.27)岁;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2岁~61岁,平均年龄(39.41±1.15)岁。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皆为白血病感染患者;②无心衰、肾衰等严重合并症;③无意识障碍、沟通障碍等;排除标准:①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②未成年。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同意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两组均进行抗感染治疗;试验前,进行药物过敏试验。
1.2.1 对照组采取头孢他啶+阿米卡星治疗:头孢他啶,常为注射用粉针剂,用注射用水10ml进行溶解,采取生理盐水100ml进行稀释;采取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滴注时间约为20min~30min,4g/d~6g/d,2g/d~3g/d,持续治疗10d~14d,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增减剂量。阿米卡星:常见为注射液,可进行肌内注射及静脉滴注,每12h,7.5mg/kg,1.5g/d,持续治疗1周左右。
1.2.2 观察组采取头孢吡肟+阿米卡星治疗:头孢吡肟,静脉滴注,根据患者体重,常用剂量为1g/次~2g/次,12h/次,持续治疗7d~10d;对进行血液透析,产生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状患者,1g/次,24h/次;第一日为1g,后每24h/0.5g;根据患者情况增减剂量。阿米卡星治疗用法与上述一致。
进行详细用药指导;告知患者用藥方法及禁忌,避免出现不良反应;给予正确的生活饮食指导,少食多餐,以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高蛋白、维生素食物为主,戒烟、酒;提高免疫力。
1.3 观察指标
炎性因子对比: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6、hs-CRP、PCT[3]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炎性因子对比:治疗前,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白血病感染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发生突变引起的,临床多采用头孢吡肟联合阿米卡星进行治疗。头孢他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适用于全身或局部感染;头孢吡肟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与代谢进行抗菌治疗;阿米卡星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适用于菌血症或败血症,可稳定革兰阴性菌所产生的氨基糖苷类钝化酶。
本研究针对白血病感染采取了头孢他啶+阿米卡星与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对比治疗,结果显示,头孢吡肟+阿米卡星治疗,IL-6、hs-CRP、PCT水平佳。
综上所述,头孢吡肟+阿米卡星治疗白血病感染,效果明显,可在临床推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