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温汉春:不怕吃苦,为生命守住后门

时间:2024-05-13

田祥玉

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遇到困难始终冲在最前面。不管是平常日子里面对重大疾病,还是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正是因为有像温汉春一样的广大党员医务工作者冲锋在前,才换来了国泰民安、山河无恙。

2021年1月18日18点,连续在医院待了4天后,温汉春带着大包小包的脏衣服准备回家。一位同事见她眼睛浮肿、神情憔悴,忍不住问:“你都拿了那么多奖了,干吗还这么拼?”她笑着答:“我就是喜欢。”

拼命,是很多人给温汉春贴的标签,但她并不喜欢这个词儿。从神经内科转到急诊科,再转到重症医学科;从住院医师到科室主任、硕士生导师;从在广西一线抗疫再到2020年出征武汉……转眼30年,获奖无数的温汉春依然很拼,是大家公认的超人。“没那么多为什么,既然做了,就要做好,再说,我也喜欢。”

简单的“喜欢”里,有她作为一名党员、医务工作者的自觉与专注,也与她这一路来自家庭这个强大后盾的支持不无关系。

温汉春的爱人朱继金,是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与其说他们是令人艳羡的模范伴侣,不如说是事业和家庭都默契的“王炸组合”。温汉春和朱继金是广西医科大学的校友,毕业就领了证,在同一家医院工作近20年。

温汉春出生在武汉,认识她的人都说她骨子里有着武汉人的泼辣与大胆,喜欢挑战,不怕吃苦。2002年,温汉春调入急诊科,转眼就是7年,每天都连轴转,三四天才回一趟家是家常便饭,她却甘之如饴。

朱继金很心疼,建议她转到轻松一点儿的科室。温汉春说:“不,我就喜欢干急诊。”

2011年,温汉春去哈佛大学留学,回来后开始在重症医学科工作。“先生在急诊科,是在为生命打开前门;我在重症科,相当于为生命守住后门。”

父母都是医生的孩子早当家。温汉春的儿子上的是寄宿幼儿园。3岁时,他就自己去附近的米粉店吃午饭;6岁时,他自己坐一个小时的公交车去体育馆打羽毛球;7岁时,他就会做饭,吃完后再打包给父母送到医院……

以前,他也会抱怨:为什么父母不能停下来歇一歇?为什么他们不能像其他父母一样带着自己去旅游?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理解父母,而且越来越为他们感到自豪。

去年,温汉春去武汉抗疫,他们全家得到了无数人的关心和问候,这些人大多是温汉春曾治疗过的患者和家属。温汉春从武汉回到广西后,儿子说:“因为您,我得到了那么多人的关心和爱护,谢谢!”2020年,温汉春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儿子说:“您让我骄傲的,不是获得了荣誉证书,而是您做的工作关系到很多家庭的幸福!”

现在,温汉春的儿子是华南理工大学图像识别专业的博士生,研究方向与医学联系紧密。“他总跟我们说,希望AI智能醫学早日普及,这样医生就不会那么辛苦了。”

即便如此,温汉春并没有打算放慢脚步。她说:“我对自己没多大期许,就是好好做医生。尽我所能去医治患者,无论治愈的概率多大,我都会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