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3
葛鑫
奶奶出生于二十世紀初,我们的记忆里,她梳着发髻,踮着小脚,胸前总是挂个香囊。
香囊又名香袋、香荷包,是传统文化的遗存和再生。到了奶奶这里,香囊却成了一种念想,一种对儿孙健康平安的祈福。听奶奶说,挂香囊也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挂绣有梅花、菊花、桃子、苹果的,小孩则喜欢飞禽走兽类的,如老虎、豹子形状的。
奶奶皮肤白皙,说话轻声细语,虽没读过几年书,却识得诸多草药。她总会在闲时,踮着小脚,领着我们一众孙子孙女,去山上寻各种草药,然后耐心地将它们晒干碾成粉,制作成各种香料,填充她的香囊。她胸前的香囊尽管有些破旧,布的纹路也模糊得看不清了,依旧宝贝似的挂着,仿佛挂着一个信仰。和奶奶一年四季挂香囊不同,我们这些小孩子通常只在端午期间挂香囊。
距离端午还有些时日,奶奶就着手制作香囊了。那时候,我们也好奇地围坐在奶奶身边,给奶奶打下手。奶奶通常会很有仪式感地搬张小板凳,小心地打开她的“百宝箱”,眯着眼睛,对着阳光整理她的彩线、锦缎、碎布头……一会儿喊这个帮她捻根彩线,一会儿唤那个帮她拿下剪刀。那些忙于制作香囊的午后,在几十年后,还带着香气徐徐而来。
奶奶不知从哪儿弄来的五色丝线和各色锦缎布头。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物件,在奶奶手中,不多时便会变成各种漂亮的图案。不仅如此,奶奶还会制作各种动物造型的香囊。没多少文化的奶奶,每年都会用彩色丝线在锦缎上绣制神奇、博大精深的图案纹饰,缝制出各种形状、大小不等的香囊,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各种香料、草药塞进囊中。我有时就看着彩线在奶奶手中穿梭,奶奶偶尔会将绣花针往头发里擦一下,不一会儿,美丽的图案就好了。
奶奶做的香囊形状各异:圆形、方形、椭圆形、五角形、葫芦形、石榴形、桃形……多是两片相合,中间镂空,也有的中空缩口,但都有孔透气,用以散发香味。
端午节那天,奶奶早早地呼唤我们前去,让我们像雁儿般一字儿排开,然后亲手给我们挂上香囊,并在我们手腕处系上彩线,嘴里还念念有词地说上些吉利话。那种神秘的仪式感,现在想来还有些动容。
后来,奶奶年纪越来越大,眼神不太好了,手脚也笨拙了些,而我们渐渐长大,对佩戴香囊不那么热衷了。但奶奶每年依然会把香囊准备好。她说她的香囊和市面上卖的不一样,里面装有她亲自挑选采摘的香料。我们也依着奶奶,让她给我们挂好,再听她说几句祝福语。彼时的奶奶总喜欢眯着眼笑,好像完成了一个大任务。
再后来,我得知奶奶胸前挂的香囊是早些年她送给爷爷的。当年爷爷在枪林弹雨中穿梭,一直佩戴着奶奶缝的香囊,那香囊如同护身符,护佑着爷爷,九死一生。爷爷去世后,香囊便成了奶奶的一种念想。
奶奶的发髻、小脚和常年挂在胸前的香囊早随着旧日时光一起溜走了。在这样一个端午的午后,记忆化作阳光下的思念,悠长……
编辑|郭绪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