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深化产业扶贫 助推乡村振兴——榆林合力产业扶贫公司“合力模式”深度解析

时间:2024-04-24

撰文/李方园 高艳东 赵静 摄影/老莫 资料

陕西省创新“3+X”帮扶模式,于2017年5月成立省国资委助力脱贫攻坚九个“国企合力团”,实施产业扶贫。以陕煤集团为团长单位的榆林合力团,主要帮扶榆林市8个国定贫困县。按照“市级开发平台+县区扶贫项目+产业发展基金”的“三位一体”工作思路,榆林合力团“合力先合资”,成立了榆林合力产业扶贫开发公司(简称榆林合力)。榆林合力自成立以来,履行国企责任,践行陕煤担当,统筹整合产业资源,实现二、三产带动一产的长期发展,形成了“国企牵头,长期投资,以市场为导向,用科技赋能,产业造血;致力乡村振兴发力突破,与农民合心合力,实现志智双扶,共享产业增值收益,从产业根本上服务三农的‘合力模式’。”

▷陕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照乾(右二)陪同省国资委原书记邹展业(左一)检查指导工作

一、用初心书写国企担当,践行脱贫使命

榆林合力立足于地区资源禀赋,结合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总体规划,积极应对了陕北红枣秋淋撂荒、子洲黄芪无人问津、红色资源闲置散乱等产业现状,先后布局实施红枣、黄芪、甜叶菊深加工等一批产业扶贫项目,成立6个子公司,落地7个产业扶贫项目,覆盖5个贫困县,带动一大批贫困户脱贫致富。荣获履行社会责任十大杰出企业、全国精准扶贫综合案例50佳等荣誉,助推榆林合力团连续三年荣获“陕西省助力脱贫攻坚优秀企业”。

作为榆林合力团团长单位,陕煤集团开辟“绿色通道”,打破主业投资限制,打造产业扶贫新业态、新板块。榆林合力团提出“两个全覆盖”目标,由榆林合力实施产业扶贫项目的同时,大唐陕西电力、华电陕西能源等单位发挥自身优势实施产业项目,实现了8个国定贫困县产业扶贫项目全覆盖,合力团成员单位贡献力量全覆盖。此外,为带动产品销售,陕煤集团、合力团其他成员单位主动购买扶贫产品,助力消费6000万元,充分调动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三年多来,榆林合力全体干部职工,扎根陕北大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以中流砥柱之力托起致富梦。

△陕煤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尤西蒂(左一)代表陕煤集团和榆林市签订产业扶贫项目战略协议

快马加鞭未下鞍,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他们在不断谋划着、奋斗着……

二、用责任擘画一张蓝图,“造血”式扶贫开花结果

“十四五”规划要求,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在国家政策目标指引下,公司制定了“成为中国第一家以扶贫产业为主业的上市公司”的发展蓝图,及“创建行业前三甲,对标高端一流,打造数字化现代化农业企业”的战略目标。立足农村特色资源,优化产业布局,顺应市场规律,用工业化、深加工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增强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再用二产带动一产,让农民回到一产就业,让更多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让清涧红枣“起死回生”

在清涧县投资3.4亿元的红枣深加工项目,建设红枣干制和发酵饮料生产线各一条,引进全封闭、无菌化、全自动生产设备和国内最先进的加工工艺。项目建成可解决约200人就业,消耗红枣1.5-2万吨/年,给当地枣农增加6000万元左右/年的收入,沿黄一带数十万枣农将重振信心、增收致富。

让子洲黄芪“引领行业”

在子洲县投资2.8亿元的黄芪深加工项目,建设高品质黄芪饮片、提取物、大健康食品生产线各一条。已取得各项专利12个,著作权13项,注册商标176个,研发生产涵盖大健康领域的功能性食品和日化个护类产品50余款;开发了一套自有知识产权的黄芪溯源、供应链管理软件。项目建成后可解决就业200人,带动16500多户非贫困户通过种植黄芪受益。

△陕煤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严广劳(右二)陪同省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任国(右三)检查指导工作

△黄芪深加工项目

让红色资源“赶上延安”

依托榆林丰富的红色资源,打造“干部培训+党性党建教育+研学+企业管理”的红色培训基地,引进红色培训客流,拉动第三产业发展,助力扶贫产品销售,累计培训3373人次。基地运营后可完成5000人次/年以上的红色教育培训。

引进甜叶菊“提升亩产值”

为破解同一区域农副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在佳县投资8000万实施甜叶菊等植物提取物产业项目,将种植甜叶菊1.5万亩,建设安装初加工和包装、甜菊糖苷提取生产线各一条。达产后可带动600名农户平均增收1万元,解决就业100名。

呼叫中心“就业扶贫”

与米脂县政府合作,引进大唐电信,合资实施劳动力密集型呼叫中心项目。已投资2000万元,建设完成500席位,200人就业上岗,人均月收入3500-8000元。

三、用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实现高端化进阶

打造“高端化”产品品牌

品牌是打造百年企业的基准,榆林合力秉持产品特色化、产地独特化、品质化策略,注册了“陕北滋味”“天芪”“药典大枣”等百余个农产品品牌,通过在央视等大型主流媒体宣传,扩大了品牌影响力,助推扶贫产品全面市场化运营。

打破“常规化”运营规则

突破当地农产品发展瓶颈,不断打破常规,建立新规则:打破黄芪不分野生家种、只按粗细定价的常规,建立按年划分等级的新规则;打破黄芪只卖切片的常规,研发日化个护类大健康产品;打破红枣越红越大就越好的常规,把好枣的标准定为药典;打破红枣不易发酵的常规,研发出国内首款红枣发酵饮料;打破开卖场为收场租的常规商业模式,用共享经济思维做兵马俑“四号馆”产品体验区线下营销。

▽产业链延伸—子洲黄芪“全家福”

△第一款红枣解酒饮品“酣醒”

△第一款黄芪面膜

四、用行动夯实利益联结,携手农民增收致富

推动产业链在上中下游融通创新。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建立原料种植基地,为项目提取生产线提供稳定可靠的原料供应,实现一二产融合;各单位之间工艺及营销平台互补,拓宽生产销售渠道,实现二三产融合;复制推广黄芪产业模式,带动甘草、黄芩等药材发展,推动单一产业模式向育种、种植、原料收购、生产、销售、旅游等上中下游全链条融通的转变。

聚合发展,助力农民素质意识提升。思想认识不足、文化水平较低、缺乏技术是造成贫困户返贫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榆林合力坚持志智双扶原则,让农民可以在基地里学种植、在工厂学加工、在平台学电商,实现学得好、用得上、能致富的目标。

持续深化利益联结长效机制。榆林合力紧跟国家“后扶贫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坚持“四个不摘”要求,将过去救济式扶贫转变为开放式扶贫,让农户深度参与到产业的生产经营中,通过经营性收益联结、工资性收益联结、生产性收益联结等,让农户实现务工得报酬、经营得收入、租赁得租金,推进利益联结机制从以贫困户为主向非贫困户的延伸,有效地将农民与产业项目深度融合为利益共同体,激发产业发展动力。

北国枣业公司

五、用奋斗深化“合力模式”再升级,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作为一个因扶贫而生的公司,榆林合力一直坚持在吸引培育更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在已有产业扶贫项目基础上盘活用好农村资源要素上“聚焦用劲”,三年来实现了从“因扶贫而生”向“因市场而兴”的高质量嬗变,独具特色的“合力产业扶贫——乡村振兴”模式也更加成熟。

360°大数据管理决策体系建设

用大数据作为公司的核心决策依据。建立市场营销、人资薪酬、客户管理等大数据,为该公司产品研发、销售分布、产业定位、薪酬决策提供依据,基于数据客观分析后再做决策,大大减少了单凭经验及固有认知等造成的形势误判、决策失误,实现了“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数字化迭代经营,为当地乡村产业在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提供了保障。

△“药典大枣”—“秦小俑”系列

△在家门口就业—黄芪产业带贫益贫

360°数字化营销体系打造

充分利用各类新媒体在品牌建设、产品宣传中的裂变传播能力,形成自营电商、视频营销、社群营销、集团客户渠道多位一体的新零售架构。自营京东、天猫旗舰店、淘宝形象店等均已开业运营,发展视频营销商、电商代理商50余家;创新打造“中国创意文化旅游工厂”——兵马俑四号馆,用文化为扶贫产品赋能;在旅游文创渠道发力,打造产品体验区、加盟连锁店、旅游车销“三架马车”,形成线上线下立体化营销体系。

360°全供应链管理体系

和国家级孵化器成立了“天芪——思坦福大健康双创中心”,从种源优选、种植指导、云仓储、物流、产品研发等环节进行数据反馈指导,探索出更加适合陕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定位,沉淀出县域自有销售大数据。在此基础上,结合县域发展规划,深耕农村产业,依托榆林地区红色资源打造红培基地,形成红色旅游产业,让农民更加深入全面地参与到乡村经济发展,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360°开放式生态型组织建设体系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打破常规的国企人才管理方式,构建市场化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通过社会竞聘、特殊人才特殊引进等方式,打造出一支食药专业领域的高精尖人才和专业化食品研发以及市场营销队伍,形成“多元化”梯队式人才结构模型。

2021年,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的开局之年,榆林合力以助力“三农”为目标,以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基准,守正创新,履行国企担当,深化改革,打造由产业扶贫向乡村振兴延伸的“合力模式”升级版,使“合力模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服务“三农”的动能来源。

△第一个黄芪供应链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