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打造精品力作 传递中国声音

时间:2024-04-24

撰文/张瑞芬 摄影/郑飞 张瑞芬

10月12日,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新时代 新故事”—新形势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论坛在西安西影大厦举行

今年的中秋和国庆档,8天时间电影票房39.52亿元,近1亿的观影人次,年度票房冲破了100亿元。从年初因为疫情的影响电影产业被按下了暂停键到全国电影院有序恢复营业,整个电影行业重拾了信心。面对新的市场环境,观众对优质电影内容也变得更加渴求了,在新的市场形势下讲好中国故事成为最值得电影人看好和努力的方向。

***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展形象的使命。他特别强调,展形象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电影作为人文交流与合作的重要载体,曾被称为铁盒子里的“大使”,是促进国与国之间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用电影艺术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是电影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和任务。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海报

新时代呼唤新故事,中国电影人最核心的就是讲好中国故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经过一代代电影人的不懈努力,实现了类型电影的开拓,电影票房连连创新高。进入新时代,电影产业具有国际视野、国家战略、民族情怀的电影作品,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电影从业者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参与中国文化,更深度地交流。2020年对中国电影界是一次大考,电影业进入后疫情时代。如今,蓄力已久的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吹响了破冰的号角,激励着电影界更加精益求精地搞创作,把更好的精品力作奉献给观众。

10月14日,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与传播论坛”在西安西影圈子—艺术体验中心举办

融汇古今 走向世界

面对历史和未来,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让电影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这是电影人当下的责任和使命。

世界电影届对我国和民族形象的认知,及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都影响着中国故事国际化的表达和传播。在中国获得优异票房成绩的电影在国际市场票房却不一样。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国内破50亿元的票房,但在北美只有300多万美元。

在这样的国际语境下我们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准确传达我们民族的精神文化内涵,这就需要基于人类普遍认可的生命体验和情感认知以及百年来欧洲文艺电影和好莱坞类型片所总结的经验,还有与之相配的世界。比如《地久天长》这样一部非常有情怀的文艺电影就是用类型片的讲述方式来诉说中国故事;荣获第39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高奖的《塬上》也是探讨全人类都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世界本身就是多个民族的集合,也是世界多样性的体验,它的丰富性就在于它的独特性。单一强调某个民族的独特性,并不能打破文化壁垒,而民族独特的文化表达和传递一定是基于被人类社会一致认可的共同情感以及生命体验之上,用成熟的类型化讲述方式讲出的故事才可能被全人类接受。

2020年《姜子牙》电影海报

◁2016年《百鸟朝凤》电影海报

◁2020年《我和我的家乡》电影海报

◁2019年中国与伊朗合拍的电影《石榴的故事》拍摄完成

◁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中共铜川市委宣传部等联合摄制的电影故事片《塬上》斩获第39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高奖—圣乔治金奖最佳影片等多项大奖

“影视陕军”突起 表达中国故事

近年来,在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的大势下,“影视陕军”推出了一大批反映时代主旋律、具有鲜明的创新精神、能够体现国家水准和陕西文化的精品佳作,其中一大批影视作品获得了国内外重要奖项,影视剧创作生产数量和质量双双突破发展,为中国影视发展不断作出陕西贡献。

西部电影曾经的贡献,是用西部、陕西的元素讲了中国西部的故事并被世界所接受。这些电影之所以成功,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西方人对于东方知之甚少,当西部电影走到他们面前时,给他们一种新的题材和影像甚至类型的新惊喜,于是有很多影片让他们是这样认知中国的。西部电影在当时传达了人文理念的精神,视频语言也非常现代化。《红高粱》《老井》等,形成了西部电影的突破。陕西的电影发展,即我们从《塬上》《雪狼犬》还有《拨浪鼓咚咚响》《老墙》等一批新电影,是在传承精神又是在人文理念上赋予了一种新的形态,这些电影特别注重当下真正的人和自然。

寻找共通性和一致性,电影要关注人类共同面临的社会话题、生存问题,在创作上力求最真实地接近现实生活,用人文精神等来探讨人性和社会。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电影成为一种精神的对话、灵魂的对话;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中国的电影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表达,才有可能拍摄出一批可以走出去的经典作品。

文化自信 提升思想价值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信心。

电影作为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自觉肩负起相应的文化责任和时代使命。中国电影在推动产业前行的同时,还要不断提升电影创作的思想文化价值,以优质的作品引领社会风尚,以文化主体的创新提升电影的思想深度,使之参与到中华文明的现代化进程中来。作为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的重要阵地,电影在文化强国的伟大进程中有其独特的贡献。

今年国庆档期票房最高的是《我和我的家乡》,就是直面我们今天的生活了,直面我们脱贫攻坚的战役,直面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对我们家乡的眷恋。电影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实现了统一,就出现了我们近几年来连续获得高票房的价值。

弘扬文化自信,电影需要“润物细无声”的表达。挖掘好题材,看得很透,看得很深,从而才能传得很远。《秋菊打官司》是根植于我们土地的,是我们最能说清楚的身边故事,该片荣获第49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等多项大奖。所以我们一定要挖掘好独特的题材,提高核心竞争力。

▷2016年《斗鼓》电影海报

中国电影不仅是人们的消遣娱乐工具,还肩负着用光影传播文化自信,用光影助力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西安,作为中国电影的重镇,曾创作出代表华语电影在世界影坛最高成就的众多影片。同时,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也承载着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使命。在全球化的今天,加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变得尤为重要,电影凭借着超越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的独特视听语言,成为国际交流与传播极为重要的表达工具。

▷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电影海报

◁电影《半个月亮爬上来》媒体见面会, 该影片荣获2020年世界民族电影节最高奖项“最佳故事片奖”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西安)执委会供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