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竺可桢“死脑筋”

时间:2024-05-13

张朝武

抗日戰争时期,竺可桢任浙江大学校长,立校训“求是”,要求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他自己也身体力行,严格执行学校制度。

1949年2月7日,时任浙江省主席的陈仪找到竺可桢,介绍郁达夫之子郁飞到浙大借读。听明陈仪的来意后,竺可桢一脸微笑,以借读之人太多为由,婉拒了陈仪。

郁飞得知信息后,暗自思忖:难道是因为陈仪的面子还不够大?经过慎重考虑,他决定找当时最有名的胡适来帮忙。可是胡适听明白郁飞的来意后当场便拒绝了,郁飞一急,当时便昏倒在胡适家的客厅里。要说,这胡适也是性情中人,看郁飞如此好学,心一软,便给郁飞写了举荐信。

拿着胡适的举荐信,郁飞如获珍宝,当即去找竺可桢。谁知竺可桢看了信后,生气地撕毁了胡适的举荐信,开口骂郁飞:“你这后生真有意思,你以为我竺可桢是这样的人吗?”说完这些,竺可桢就向郁飞下了逐客令。

一段时间后,竺可桢的大儿子竺津从浙大附中毕业,报考了浙大史地系,差五分没有达到录取标准。负责招考的老师让竺津私下里找父亲求情,谁知竺津的求情换来的却是断绝父子关系……

竺可桢为何如此无情?原因很简单,他是一位正直不阿的知识分子,如果你让他带头违反校规,这简直是在用刀割他的肉啊!

事后,郁飞知道竺可桢和儿子的恩怨后,由此前的不解,慢慢转化为对竺可桢的尊重和佩服!

校长是大学的魂,什么样的校长带出什么样的学生,正是竺可桢的“死脑筋”,使得浙大后来成为一流的学府,并被英国近代科学史家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