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刘邦生死观给人的启示

时间:2024-05-13

赵倡文

刘邦在带兵征讨黥布的过程中身负箭伤,班师回来后伤势不断加重,吕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急忙请良医来给刘邦看病。

刘邦问医生:“你说说我这病还能治好吗?”

医生说:“你这病不算什么!能治得好。”

听着医生的回答,刘邦嬉骂医生道:“你别骗人了,想当年我一介布衣起兵造反,之所以能取得天下,一切都是天命呀!一切都是上天在主管的,包括命也如此。寿命到了,就是名医扁鹊来了也治不好的。”于是,刘邦拒绝了医生的医治,并赏给医生50斤黄金把他打发走,安心等着自己大限的到来。

刘邦对生死看得很淡,吕后却心急如焚,趁着刘邦身体尚可,赶忙问刘邦的身后事:“陛下百年后,萧相国也死了,谁能接替他?”刘邦说:“曹参可以。”吕后又问:“那曹参以后呢?”刘邦说:“王陵可以。然而王陵稍为憨直,陈平可以帮助他。陈平智慧有余,然而难以独任。周勃稳重厚道,缺少文才,但能安定刘氏天下的一定是周勃,可以让他做太尉。”说完这番话不久,刘邦就安然辞世。

生老病死是再正常不过的自然规律,然而,并不是所有人在大限即将来临时,能像刘邦那样去恬然面对,于是便生出许许多多的烦恼事来,走也走得不安稳,由此看来,刘邦面对死亡时的态度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一是有了刘邦的生死观,就不会上当受骗。有生意人说,生活中小孩和老人的钱最好赚。小孩子的钱因何好赚姑且不说,老人的钱好赚,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由于老年人对死亡的恐惧和对健康长寿的渴望,好多人抓住了老年人的这个心理,便想出种种手段欺骗老年人,把老年人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养老钱骗走。

二是有了刘邦的生死观,就不会胡吃乱补。历史上,皇帝大多短命,好多都是怕死吃丹药吃出了毛病,就连唐太宗李世民也没能例外。英明一世的李世民到了晚年也怕死,于是便让一个印度的方士为他炼制长生药。刚好此时李世民患有风疾症,这种病大概只是神经性头痛之类的小病,可由于怕死,李世民等长生药炼成后,便迫不及待地服用起来。谁知吃了這长生药,李世民的病情不但未见好转,反而加重。李世民又遵方士之嘱加大服用剂量,结果严重中毒,于次年五月暴亡,年仅51岁。当今社会人们不会再去吃丹药了,但社会上的补品还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有人便把补品当作药品,甚至食品吃,结果越吃病情越重者大有人在。

三是有了刘邦的生死观,就会选择有尊严地离开。正如“花无百日红”,总有凋落的时候一样,人的生命也不可能如希求中的那样长生不老。面对不可避免的生命凋亡,好多人在恐慌之余,选择了过度治疗,癌症患者不分青红皂白地进行化疗、放疗,心脏病患者动辄就要放好几个、甚至十几个支架,以至于种种治疗带来的痛苦远远超过了疾病带来的灾难,让生命失去了应有的尊严。死即死矣,有何可惧!刘邦拒绝医生的医治,选择有尊严地离开,不再去承受医药带来的痛苦,真的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刘邦的生死观带来的益处还有很多,比如趁自己脑袋还清醒时把后事交待清楚,不给自己和家人留遗憾;比如看淡了生死,就不会去苛求医生,医患关系就会得到很大改善,等等。若是有了刘邦那样的观点,我们就可以活得快乐些、走得洒脱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