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3
专家介绍:
张斌,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生物统计及流行病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是美国统计协会、数理学院、世界华人统计协会成员;曾多次获得国内外奖项,于2010年、2012年和2014年分别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和数理学院颁发的青年优秀研究员奖。张斌教授曾担任美国卫生研究所基金大型研究项目的独立研究员、主要研究员等职务。
说起癌症,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就是肺癌、胃癌、乳腺癌、皮肤癌等被报道的较多的癌症。可是结直肠癌却很少被人提起并重视。然而,一个被大家忽略的事实是,在全世界或者中国,无论男女,结直肠癌在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和因癌病死亡数都高居第三位。在男性中仅次于前列腺癌和肺癌,女性中仅次于乳腺癌和肺癌。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每年近一百四十万的新增病例,大约七十万人每年死于结直肠癌。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大城市,如北京,结直肠癌已经成为上升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仅次于肺癌而排在各种恶性肿瘤的发病第二位,超越了胃癌、肝癌等疾病。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以40至70岁最为常见。其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以中国为例,男女两性发病比例约为2:1。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结直肠癌的年轻化趋势也日益明显。结直肠癌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健康。如何有效地防止结直肠癌的发生、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除了合理有效的治疗(如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等)以外,早期发现、早期诊治对于结直肠癌患者来说更为重要。
结直肠癌有迹可循
在中国,多数患者初次就诊时结直肠癌病变就已进入中晚期,因此耽误治疗,大大降低了生存率。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国人对该疾病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对该病引发的相关症状未予以充分重视。由于患有结直肠癌的人经常没有太多的临床表征,患者通常不会把自身出现的症状与结直肠癌联系在一起,仅仅满足于某些错误的初步诊断,如“痔疮”、“肠炎”、“痢疾”等,而未行进一步的检查。因此结直肠癌的筛查和诊断才显得尤为重要。
简单来说,结肠和直肠都是人体内很重要的一段肠管,他们是人体消化道的末段,其作用是吸收经过小肠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和其他一些物质,并将这些残渣最终变成粪便,排出体外。
因此结直肠癌俗称大肠癌,是发生在结肠和直肠的癌症。虽然结直肠癌患者常常表征不明显,却也不是无迹可寻。下面列举一些可能的常见迹象和症状,希望可以给读者进行参考。
1.便血
肿瘤表面与正常肠黏膜不同,在与大便摩擦后易出血。因此便血也成为结直肠癌早期最典型的症状之一,但由于肿瘤所在的部位不同,便血出现的时间和性状存在差异。轻者仅表现为偶尔有少量出血,须经过实验室测试才知道有少量出血,重者可表现有粘液血便、粘液脓血便或鲜血便,常被误诊为痢疾或痔疮出血而贻误了确诊时机。由于癌所在的部位的不同,出血量和性状各不相同,长期出血可产生继发性贫血。少数患者在粪便排出后,随之排出较多量的滴状新鲜血液;有时会出现混有粪便的粘液血便或脓血便。有时候便血的颜色会变暗,以至排出绛紫色或黑紫色的大便,便血出现的时间也相对较晚。据相关报道,直肠癌病人中88.5%有便血的症状。
2.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频繁
以直肠癌最为突出,包括排便时间、次数、便条形状的改变。由于肿瘤的刺激,直肠癌的患者排便规律将发生改变,大便次数会增加,而每次排便不多,甚至没有粪便,只是排出一些粘液、血液,同时伴有排便不尽感,有些患者会出现便条形状改变,比如便条变细等。结肠癌患者排便习惯改变不如直肠癌患者明显,便秘是结肠癌患者较常见的症状之一,有的患者可在便秘后出现腹泻,或便秘与腹泻反复交替,或仅为大便开始时干燥而末端变稀。部分患者以腹泻为首发症状,同时每日排便次数增多,可为粘液血便、粘液脓血便或为溏薄的稀便,可伴有里急后重感。应当指出,其中有些症状在其他疾病中也很常见,因此如果你有上述症状应进行全面体检。如果没有其他原因(包括旅行、生活环境变化或服用药物等)而常常发生便秘腹泻等肠功能紊乱,且正规治疗两周以上仍无效时,应当引起注意,可能是大肠癌的早期征兆。
3.不明原因的腹痛
结直肠癌最早期可伴有腹胀、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之后会出现便前腹痛。有时会出现腹部隆起,伴有局部压痛。部分病人以定位不确切的持续隐痛为首发或突出症状。当大肠癌合并糜烂、梗阻或继发感染,由于相应的肠段蠕动增加和痉挛,可出现明显腹部绞痛。有些病人表现为典型的不完全性肠梗阻性腹痛,即阵发性绞痛,持续数分钟,自觉有气体窜过疼,接着有排气,然后疼痛突然消失,当这种症状出现在老年人时,应考虑大肠癌的可能性。
4.腹部包块
近五分之一的结肠癌病人在确定诊断时可触及腹部包块。腹部包块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结肠癌腹部包块一般质硬,形状不规则,有的可随肠管有一定的活动度,晚期时肿瘤浸润严重,肿块可固定。
5.不明原因出现乏力、贫血、体重减轻等
当癌肿造成的长期慢性失血超过机体造血的代偿功能时,病人即可出现贫血。一般来说,病期越晚,出现贫血的频率越高,贫血程度越严重,但贫血并非一定属于晚期表现。长期贫血、营养不良和局部溃烂、感染毒素吸收所引起的中毒症状,导致病人消瘦、精神萎靡或全身无力。晚期还可出现黄疸、腹腔积液、水肿等肝转移征象。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及早发现及早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改变膳食结构便可有效预防
我国大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地理分布特征为:沿海东部地区比内陆西北地区高发,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最高,也就是经济发达地区发病率较高,城市较农村高,大城市较小城市高。但农村也有高发区。这主要与膳食结构有关。
在结直肠癌众多的致病因素中,我们能够改变的是饮食习惯,饮食中高动物蛋白、高脂肪膳食,少纤维素都可能有致癌或协同致癌的作用。过少纤维素的饮食可使粪便量减少,以致使粪便中协同致癌物浓度提高,与结肠粘膜接触的时间明显延长,致癌物质与结肠粘膜长期接触,就可能导致癌变。
我们提倡多吃含纤维素多的蔬菜水果。作者所在团队近期对上海男性健康的研究表明,多吃蔬菜水果,尤其十字花科(如西兰花),洋葱类蔬菜和柑橘类水果会降低得结直肠癌的概率。此外,运动和吸烟对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有着直接的关系。肥胖病患者和吸烟者罹患结直肠癌的概率也大大增加。
什么样的人应该进行结直肠癌体检
据有关资料统计,直肠癌的误诊率为30%,为什么会造成这么大比例的误诊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症状和很多常见病症状相似,比如最容易被误诊为内痔出血、息肉出血、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直肠炎症等。另外一个原因是病人警惕性不够,仅限于部分检查结果,或检查到“痔”就不再作进一步检查,对直肠内发生的癌前病变,如息肉、溃疡等未能及时治疗,而发展成癌症。
那么什么样的人应该进行结直肠癌体检呢?尽管任何年龄都可能罹患结直肠癌,但90%以上病例年龄大于50岁。所以通常讲50岁以上的人应该开始例行的体检,以及时发现可能的癌变。由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普通人40岁后可进行肛门指诊及便潜血检查,50岁后每5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但30~40岁以上有消化道症状者、大城市的中老年人、有大肠癌家族史者或膳食结构不平衡的白领人群都属于大肠癌高危人群。建议高危人群从40岁起,每3~5年接受一次肠镜检查。
在中国超过60%~80%的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事实上,结直肠癌如能早期发现和治疗,术后生存率还是很乐观的。结直肠癌共分为四期,一期患者的临床治愈率约为80%,二期和三期患者的治愈率为60%,而四期患者的治愈率只有20%左右。因此,提高警惕、加强早期筛查是非常重要的。也许那些平时被你忽略的小症状就是隐藏着的健康杀手,每个人都要引起重视。
你有可能患上结直肠癌吗
诱发结直肠癌的因素有很多,如饮食习惯、遗传、结肠炎症等。下面介绍一些被大家普遍接受的诱发因素。如果这些诱发因素都被你占全了,那就要提高警惕,赶紧改变生活习惯、积极预防疾病了。
1.饮食因素
在大肠癌发病中饮食因素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多项研究结果表明,结直肠癌的发病原因多为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和纤维素摄入不足。危险因素包括: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动物蛋白、食物中亚硝胺及其衍生物含量高;摄入过量酒精;油炸食品;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等。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国人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脂、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在菜谱中日益增加,这也是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不断上升的原因之一。
2.大肠的某些良性病变
慢性溃疡性肠炎的患者得结直肠癌的概率比一般人群高,这是因为肠道内的反复炎症,对肠道粘膜细胞是一种慢性刺激,这种刺激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粘膜细胞的生长失去控制,发生恶变。同样的道理,有肠息肉者的发病率比无息肉者高出数倍。
3.遗传因素
据估计,约20%的大肠癌病人中遗传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大肠癌。研究发现,大肠癌患者的子女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2~4倍,约10%~15%的大肠癌发生在一级亲属中有大肠癌病史的人群中。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