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心理干预的随机调查研究

时间:2024-05-13

洪奕娇 孙理 夏国琴 王淑敏 俞银华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心理干预的随机调查研究。 方法 随机抽取某综合性医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共参与的597位医务人员,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研究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状况以及职称等基本信息。采用一般健康问卷(GHQ-12)、症状自评量表进行筛查。 结果 参与调查问卷为597份,有效问卷回收55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63%。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良检出率较高(25.50%),年龄30岁以下、女性、临床科室、专业技术初级职称、大专和未婚的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状况较严重。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不良高于社区人群与其他职业人群。 结论 对于医务人员我们应积极响应,关注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让社会加大对医务人员的关爱及关心,从而促进义务工作者的身心健康,缓解工作压力、改善工作情绪、提高工作积极性。

[关键词] 综合性医院;调查研究;医务人员;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 R19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8)29-0135-04

A study on the random investigation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f medical staff in general hospitals

HONG Yijiao SUN Li XIA Guoqin WANG Shumin YU Yinhua

Department of Prevention and Healthcare, Zhejiang Provincial Tongde Hospital, Hangzhou 31001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random investigation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f medical staff in general hospitals. Methods A total of 597 medical staff from April 2016 to May 2017 in a general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Using the cross-sectional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respondents, including basic information such as age, gender, education, marital status and professional title, was collected and studied. Screening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GHQ-12) and the Symptom Checklist. Results 597 copies of questionnaire was included in the survey. 553 copies of the valid questionnaire were collected, and the valid questionnaire recovery rate was 92.63%. The detection rate of poor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edical staff was higher(25.50%).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edical staff who were under 30 years old, female, from clinical department, with professional technical junior title, with th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of junior college and unmarried was more serious. The rate of poor mental health of medical staff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mmunity population and other occupational groups. Conclusion For medical staff, we should respond positively, pay attention to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edical staff, and let the society increase the care and concerns for medical staff, thereby promoting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volunteer workers, alleviating work stress, improving work mood and improving work enthusiasm.

[Key words] General hospitals; Investigational study; Medical Staff; Psychological health

近年來,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患者对医院的高标准化和期望值不断升高。医务人员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群体,长期从事救死扶伤,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种高应激的工作性质使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承受的压力巨大[1]。有研究发现,约15%的医生处于亚健康状态,而有40%左右的医生长期处于工作倦怠[2]。特别是综合性医院的医务人员,不仅承担着工作中责任压力,而且还担负着带教及科研工作,这种高标准的工作形式,长时间更容易导致巨大压力。据统计,国内医生患抑郁症的几率为25%~30%,为普通人群的4倍多。因工作压力大等原因,患抑郁症的医生自杀风险性更大,男医生为普通人群的3.4倍,女医生则高达5.7倍[3]。由此可见,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尤为重要,故应积极的防范医疗意外的发生,也是一门尤为重要的课程。本院是一综合性医院,为提高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素质,特为医务人员制定解决方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某综合性医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共参与的597位医务人员,分别为本院消化内科、手术室以及ICU重症监护室,调查科室内所有的医务人员,共计597名,不包括进修生及临时工。所有调查对象都没有精神类疾病。

1.2方法

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研究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状况以及职称等基本信息。采用一般健康问卷(GHQ-12)、症状自评量表进行筛查。用一般健康问卷(GHQ-12)筛查出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医务人员。

1.3 评价标准

自评量表(SCL-90)参考指标SCL-90由90个项目组成,分别评定总均分及10个因子分,分别为躯体化(somatization)、人际关系敏感(interpersonal)、强迫症状(obsessive)、焦虑(anxiety)、抑郁(depression)、偏执(paranoidideation)、恐怖(phobic anxiety)、敌对性(bostivity)、精神病性(psychotism)和其他。每一项均采用5级评分法(无=0,轻度=1,中度=3,偏重=4,严重=5)[4]。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用Epidata软件录入,并用SAS 9.1.2软件导出数据,统计分析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干预对心理健康不良人员的效果。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参与调查问卷为597份,有效问卷回收55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63%。选取的553名调查对象,其中男201例,占36.3%;女352例,占63.7%;年龄18~46岁,平均(32±16)岁;学历:中专137例,大专272例,本科128例,研究生16例;已婚者330例,占59.7%;未婚者223例,占40.3%;护士(师)176例,占31.8%,主管护师87例,占15.7%,主治医师231例,占41.8%,主任医师59例,占10.7%。见表1。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良检出率较高(25.50%),年龄30岁以下、女性、临床科室、专业技术初级职称、大专和未婚的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状况较严重。

2.2综合医院医务人员SCL-90各因子分与国内常模比较

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SCL-90各因子分与国内常模进行研究对比,在躯体化、强迫和恐怖这3个因子中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抑郁这3个因子中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偏执、敌对性和精神病性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见表2。

2.3不同年龄段SCL-90评定结果比较

综合医院医务人员SCL-90对于不同年龄段的评定结果分析,除偏执、敌对性和精神病性因子外,<30岁和31~46岁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讨论

目前,国内外对于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研究,发现漆隽玮等[5]的研究证明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常模。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和患者法律意识的提高,医护人员作为特殊职业群体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常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以致影响服务质量[6]。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良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和职业职责,而且会潜在的威胁医疗保健的质量及病人的安全,明显增加医疗错误[7,8]。特殊岗位如发热门诊医护人员躯体化、抑郁因子得分明显较高[9]。医务人员心理健康不良的危害较大[8,9]。此外,严重的抑郁会导致医生自杀行为增多[10]。现阶段的研究证明,与常模及其他职业人群比较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11]。文中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SCL-90各因子分与国内常模进行研究对比,在躯体化、强迫和恐怖这3个因子中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而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抑郁这3个因子中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偏执、敌对性和精神病性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综合性医院的心理健康不良情况低于全国常模。医务人员的工作是一项有着高度责任心和严谨细致心的耐性工作。

文中除偏执、敌对性和精神病性因子外,<30岁和31~40岁年龄段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可能与缺乏应激环境的应对能力有关,可能是因为这个年龄是一个“社会角色”比较突出的时期[12]。应对方式作为应激与健康中介机制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13]。消极的认知方式[14]在这个年龄段工作的医务人员,不仅应面对家庭生活的压力,还应面对工作中带来的压力,这种双重压力严重影响着医务人员。有研究发现,男、女性在一些因子分上有差异,但不同研究结果之间往往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15,16],这可能和女性自身生理特点、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等一系列原因有关[17]。

心理健康状况干预的研究,在病人、教师、国企职工、外企员工、大学生等群体应用广泛并被证实有很大的效果[18]。量表评价心理干预是否有利于减轻焦虑抑郁程度,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将筛查出的心理健康不良(≥3分)的医务人员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0例。实验组第一阶段采用团队心理辅导的方式,每月一次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团队心理训练。第一阶段结束自评量表评价团队干预后的心理健康情况。用一般健康问卷(GHQ-12)进行筛查。筛查出心理健康状况仍然不良者继续留在实验组,进行第二阶段干预。第二阶段采用个体心理干预。建立个体心理健康档案、设立心理健康热线与心理健康邮箱,提供个体心理健康服务如运用放松疗法进行个体心理健康干预,工作人员全程追踪。第二阶段结束后评价干预效果。用一般健康问卷(GHQ-12)进行筛查,仍低于3分者,说明干预无效,建议到精神卫生专科就诊。

心理压力是指个体在工作、学习、生活等适应过程中的身心紧张状态[19]。护理工作的高风险带来的压力,如护患纠纷、职业暴露风险等[20-22],医师的工作是替病人诊疗,大部分医师认为自己掌握了解医学知识,对自身的心理健康很少重视,或者意识到也会长期忽视,而调查发现有心理疾病的醫务人员每年数量还呈增加的趋向,有必要引起重视[23-25]。而医疗工作本身就是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共同完成治疗工作,本身也是高标准、高风险的服务行业,加重的职业压力对医务人员的心理素质提出严峻的挑战性,负面情绪常使医务人员患得患失,特别是女性工作者,常值夜班,体力透支,生活不规律,极容易导致负面情绪的产生。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情绪在心理疾病中具有核心作用,消极的情绪及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工作绩效,对自身健康更不利,如不及时疏导和调整,会影响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6]。医务人员被要求既要有扎实的医学理论还必须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才能适应医疗工作的需要[27]。可见,医院职工有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应对方式以避免心理疾病的发生[28]。为患者提供人性化关怀、人文化服务,让他们感到舒心愉快,是医院文化的外在体现[29]。若不能及时干预,不仅不利于其身心健康,还影响工作质量,留下很大隐患[30]。

总而言之,医务人员长期处于救死扶伤、精神高度紧张的工作环境,这种高应激必须使他们承受巨大心理压力,我们应积极响应,关注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让社会加大对医务人员的关爱及关心,从而促进义务工作者的身心健康,缓解工作压力、改善工作情绪、提高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Randall R Ross,Elizabeth M Altmaier. Intervention in occupational stress[J]. London. Tousand Oaks.New Delhi:SAGE Publications,1994,2(32):1-2.

[2] 孙元林,许晶,刘晶.医生的工作状态与对策[J].医学与哲学,2005,9(26):49-52.

[3] 杨廷忠,刘晓林.心理压力公共卫生问题与预防对策[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3):201-209.

[4] 張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7-20.

[5] 漆隽玮,苗元江.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综述[J].中国卫生事业2008,2(236):126-127.

[6] 绳宇,石琴,李树贞,等.在护理技能教学中实施小组学习方法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531.

[7] Schwenk TL,GorenfloL DW,Leja M.A survey on the impact of being depressed on the professional status and mental health care of physicians[J]. J Clin Psychiatry,2008,69(4):617-620.

[8] Fahrenkopf AM,Sectish TC,Barger L,et al. Rates of medication errors among depressed and burnt out residents[J].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BMJ,2008,336(7642):488-491.

[9] 刘景红,陈晋利,马凌霞,等. SARS流行期间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心理干预[J]. 家庭护士,2006,(2X):4-6.

[10] 李永鑫,李艺敏,白杨. 医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32-33.

[11] 黄永兰,王高华,肖祖芬. 综合医院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J]. 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1):1-2.

[12] E Frank AD Dingle. Self-reported depression and suicide attempts among U.S. women physicians[J]. Am J Psychiatry,1999,156(12):1887-1894.

[13] 胡敏予,周昌菊,肖水源. 长沙市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1997,(4):192-195.

[14] 郑晓华,舒良,张艾琳,等.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在长春的测试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2):60-62.

[15] Smyth KA,Williams PD. Patterns of coping in black working women[J]. Behav Med, 1991,17(1):40-46.

[16] 赵国秋,王义强,徐琴关,等.中学教师与医护人员职业心理紧张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4):157-159.

[17] 任泽娟,李林,胡娅丽. 青年护士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J]. 护理研究,2014,2(5):78-79.

[18] 喻荣彬,高建飞,李建树,等.某医科大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0):1278-1279.

[19] 沈渔.精神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243-263.

[20] 安津萍,赵运果,蒋学忠,等.85名综合性医院医务工作人员心理状况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7):1230-1231.

[21] 刘克善.心理压力的涵义与特性[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34(1):102-106.

[22] 曹力,鲁曼华.医院常见的护患纠纷及其防范[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5):88-89.

[23] 李海华,胡振龙,尹欢,等.重庆市合川区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3):7-9.

[24] 苏爱华,李婷,孙承乐,等.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调查及干预措施[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5):41-42.

[25] 王娟娣.对护理人员心理卫生现状及心理调适技术的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1):96-97.

[26] 周一刃.医学院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6):94-96.

[27] Ilmarinen J,Tuomi K,Eskelinen L,et al.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s of the Finnish research project on aging workers in municipal occupations[J]. Scand J Work Environ Health,1991,17(Suppl 1):7-11.

[28] 张艳,孙月吉,刘启贵,等.大连市4所综合性医院480名职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0):90-101.

[29] 朱士俊,李泽平.医院文化与人本管理的理论及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2):705-708.

[30] 林仲贤,丁锦红.心理测验的含义及其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522-523.

(收稿日期:2018-05-2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