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东部沿海地区中老年居民骨密度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4-05-13

张燕敏 胡慧雯

[摘要] 目的 本研究对东部沿海地区中老年居民骨密度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防治骨质疏松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月城市周边社区人群共300例相关资料,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形式调查中老年人的一般资料及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测量研究对象骨密度(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并分析其与糖代谢指标、脂代谢指标及肝功能指标的关系。 结果 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患者的BMI逐步降低而Ca、P及ALP水平逐步升高,且差异显著(P<0.05),而各组间腰围、腰臀比、收缩压和舒张压、FBG、HbA1C、AST和ALT无显著差异性(P>0.05)。 结论 东部沿海地区中老年居民骨密度与BMI和Ca、P及ALP水平密切相关。

[关键词] 东部沿海地区;骨密度;现状调查;影响因素;骨代谢

[中图分类号] R58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8)29-0132-03

Investigation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of middle-aged and elderly residents in eastern coastal areas and analysis of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ZHANG Yanmin HU Huiwen

Medical Center,Xiangshan County First People's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Xiangshan 3157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tatus of bone mineral density(BMD) in the middle and old aged residents in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Methods 300 cases of community population in urban and surrounding areas from Jan 2015 to Jan 2017 were collected in this research.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lifestyle and eating habits of the elderly were investigated by face-to-face questionnaire. Bone mineral density(bone mass normal group, osteopenia group and osteoporosis group)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levels of BMI, Ca, P and ALP in the norm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e bone mass reduction group and the osteoporosis group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P<0.05).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waist circumference, waist to hip ratio, systolic and diastolic pressure, FBG, HbA1C, AST and ALT among these groups(P>0.05). Conclusion Bone mineral density are closely related to BMI serum Ca, P and ALPconcentration in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

[Key words] In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Bone density; Current survey; Influencing factors; Bone metabolism

骨質疏松症及骨质疏松骨折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其发生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1-2]。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的骨骼疾病,其特点是骨质减少,骨组织的细微结构被破坏,使骨的脆性增加,骨折的危险性增加[3]。已有研究发现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与性别、年龄、种族、地区、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4]。骨密度(bone minaral densitometry,BMD)测量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和相对准确性尚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5]。本研究对东部沿海地区中老年居民骨密度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防治骨质疏松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所属地区2015年1月~2017年1月城市及周边地区社区人群3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形式调查中老年人的一般资料及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纳入标准:有一定的文字阅读能力并且意识清楚,年龄超过40岁;研究对象自愿参加;无神经系统疾病或认知功能异常;排除恶性肿瘤患者、心脏衰竭患者、肾衰患者、严重的肝脏疾病患者;排除并发有影响钙及维生素D吸收的消化道疾病患者;排除长期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者;排除严重的心、肾功能异常者;排除其他先天性骨质疏松者。骨量正常组男51例,女49例,年龄46~67岁,平均(57.9±8.6)岁;骨量减少组男50例,女50例,年龄46~68岁,平均(57.1±8.6)岁;骨质疏松组男52例,女48例,年龄45~69岁,平均(57.8±9.6)岁。各组研究对象在性别比例、平均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调查方法

调查人员为接受统一培训并考核合格后的人员。调查采用统一的问卷,并向调查对象介绍相关的调查内容确保受试对象对调查相关的事项及内容充分理解。调查形式为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和调查现场的现场观察。现进行场调查时调查人员在每个调查记录后均对填写的内容和调查的资料进行全面客观的审核,有不确定事項应重新询问整改落实。

1.3 骨密度测定与分组

本研究采用超声骨密度仪(韩国奥思托 SonoST 3000超声骨密度仪)测定研究对象腰椎L1~L4、L总、Wald三角及股骨颈的骨密度,结果以g/cm2表示。依据WHO在1998年制定的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DEXA检测结果低于同性别和年龄成人谷峰值<1个标准差的为骨量正常组,骨密度低于1.0~2.5个标准差的研究对象为骨量减少组,低于2.5个标准差的研究对象为骨质疏松组。

1.4 临床指标检测分析

取空腹肘静脉血,低速离心(1000 rpm,10 min)后分离上层血清。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糖代谢指标FBG(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Modular DPP-H7600型,试剂为仪器配套试剂)、HbA1C(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Modular DPP-H7600型,试剂为仪器配套试剂),肝功能指标AST(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采用比色法进行,操作过程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和ALT(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采用赖氏法进行测定,操作过程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和骨代谢指标Ca(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采用微板法进行,操作过程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P(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采用微板法进行,操作过程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及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采用微板法进行,操作过程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水平变化。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完成。文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存在差异采用F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各组骨密度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研究发现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患者的BMI逐步降低,且差异显著(P<0.05),而各组见腰围、腰臀比、收缩压和舒张压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不同骨密度患者糖脂代谢指标比较

研究发现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患者之间糖代谢指标FBG、HbA1C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2.3 不同骨密度患者骨代谢指标比较

研究发现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中的Ca、P及ALP水平逐步升高,且差异显著(P<0.05)。见表3。

2.4 不同骨密度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

研究发现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患者之间肝功能指标AST和ALT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4。

3 讨论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症状,给骨质疏松患者容易发生骨折,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生理和心理负担。目前我国已有一些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可以延缓骨质疏松,提高骨密度,预防锥体骨折,也可以预防非锥体骨折。但是,患者对于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普遍较差。因此制订本地区骨质疏松相关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对降低骨质疏松损害、改善骨质疏松的预防和综合防治具有重要的价值。已有研究发现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与性别、年龄、种族、地区、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本研究在对东部沿海地区中老年居民骨密度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时发现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患者的BMI逐步降低而Ca、P及ALP水平逐步升高,且差异显著,而各组间腰围、腰臀比、收缩压和舒张压、FBG、HbA1C、AST和ALT无显著的差异性。因此,东部沿海地区中老年居民骨密度与BMI和骨代谢指标密切相关。

已有研究发现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与性别、年龄、种族、地区、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但骨密度测量参数在不同的地区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6-7]。在分析沿海地区成人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时发现沿海地区OP的患病率较全国其他地区略低,在50~59岁之后,患病率明显升高,因此对于OP的预防重点应在上述人群,经常参加锻炼、接受日照、规律补钙、大的BMI和受教育程度较高是OP的保护性因素,吸烟、饮酒,既往骨折史使得OP患病风险增加[8]。以往的研究也发现年龄是T2DM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重要危险因素,而高BMI能对骨质起相对保护作用,糖、脂代谢紊乱对骨密度的影响需引起重视;此外老年女性更应注意骨质疏松风险[9],且老龄、绝经、轻体重、不运动、肾移植后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是终末期肾病维持性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10]。王志全等[11]也发现病程、BMI、HBA1c、25羟基维生素D是影响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以往的研究也证实骨密度越低,脊柱畸形指数评分越高,发生多椎体骨折的危险性越高[12],且高龄、病程长、低体质量、血糖控制差及高ALP和Hb A1c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更高,宜给予特殊关注[13-15]。骨密度的影响因素有种,如高糖、职业[16-18]等。

在分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骨密度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时也发现MHD患者骨量流失、钙磷PTH代谢障碍持续加重,透析龄、BMD的基础值、血清肌酐水平与BMD降低具有相关性,MHD患者透析早期BMD减低更为明显[19]。在对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前臂骨密度测定在诊断骨质疏松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时也发现RA患者前臂骨密度可以作为筛查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轴骨质疏松的辅助工具,高龄、疾病病程长以及抗CCP抗体阳性患者更容易出现骨密度下降[20]。本研究也证实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患者的BMI逐步降低而Ca、P及ALP水平逐步升高,且差异显著,而各组间腰围、腰臀比、收缩压和舒张压、FBG、HbA1C、AST和ALT无显著的差异性,表明东部沿海地区中老年居民骨密度与BMI和骨代谢指标密切相关。通过本研究得出的结果和结论,对本地区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有了系统的认知,这对于制定本地区内骨质疏松的预防方案和教育策略提供数据支撑,且对骨质疏松的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因此,东部沿海地区中老年居民骨密度与BMI和骨代谢指标Ca、P及ALP水平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 黄媛媛,王覃.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和治疗阈值的相關问题[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35):4347-4353.

[2] 张凯凯,刘晋闽.甲状腺功能减退致骨质疏松症的机制及治疗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7,23(6):837-840.

[3] 招文华,沈耿杨,任辉,等.骨碎补活性单体成分调控骨质疏松症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7,23(1):122-129.

[4] 及金宝,林兴喜,朱翔蓉,等.骨代谢标志物对社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髋部骨质疏松及骨折的评估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4):1625-1628.

[5] 李恒,赵曙光,刘克臻,等.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体质指数、骨转换指标与骨密度和骨折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154-156.

[6] 李小松,杜文彦.200例正常老年人性别及相关因素对腰椎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7,23(5):616-622.

[7] 齐文雪.乌鲁木齐天山区748例维吾尔族居民跟骨骨密度测定及相关因素探讨[D].新疆医科大学,2017.

[8] 杨睿斐.甘肃省成人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D].宁夏医科大学,2017.

[9] 易云平,张思伟,潘虹.老年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7,23(1):59-61.

[10] 张默,刘林林,王力宁,等.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密度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6,22(11):1446-1450.

[11] 王志全,戴芳芳.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6,22(11):1455-1458.

[12] 林顺鑫,江晓兵,沈耿杨,等.多发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骨伤,2016,29(9):836-840.

[13] 古东海,张妍,李洁凌,等.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6,23(8):921-923.

[14] 陈晓虹,沈慧,夏杰琼.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3):3299-3301.

[15] 孙琴,冯玉兰,邢学农.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3, 6(1):34-36.

[16] 吴静,陈玲,白玉晓,罗樱樱,等.不同骨量状态的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6,22(10):1283-1287,1297.

[17] 王燕侠,李佳樾,李亚梅,等.中老年医务职业女性骨密度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6,22(8):1019-1022.

[18] 吴静,周灵丽,白玉晓,等.住院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6,22(3):321-325.

[19] 胡波,李蓓睿,孙纷纷.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骨密度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8,33(1):66-69.

[20] 王昱,邓雪蓉,耿研,等.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前臂骨密度测定在诊断骨质疏松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8,24(1):52-58.

(收稿日期:2018-03-1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