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互联网+”时代网络统战工作分析与优化研究

时间:2024-04-24

◇ 文/湖南农业大学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张 扬

当前,随着以大数据、云计算、新媒体为特征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更新迭代迅速,网络“裂变”式发展,网络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互联网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新引擎,国家实力的新象征,国家安全的新疆域,大国博弈的新战场,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1],舆论传播的集散地。2018年8月2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了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8.02亿,网民数量居世界第一;互联网普及率达57.7%,超过全球平均水平;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较2017年末增加4.7%,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3%,较2017年末提升了0.8个百分点;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上网的比例分别为 48.9%、34.5%、29.7%。[2]

在新形势下,如何在日趋庞大复杂的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网络社会环境中有效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凝聚共识,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这已成为统战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互联网+”时代下,统战部门借助于网络平台信息传播迅速广泛、资源整合共享便利等优势,团结更多人、争取更多力量来支持和推动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也正成为统战工作的新课题。

一、文献研究简述

在中国知网以网络统战为主题、以核心期刊为来源进行检索,共检索出文献110篇。其中,2004年开始有了第1篇研究文献,2005-2008年没有相关文献,2009年有1篇研究文献,从2013年开始逐年增多,但增长幅度不大,每年15篇左右,2016年增至21篇,2017年截止至8月为18篇。这说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近两年对网络统战工作的研究开始逐渐升温。运用NVivo11软件中的查询词频工具对110篇文献进行分析,得出了一系列数据表,再通过查询功能中的词汇云工具对其分析,将词频数据以词汇云予以展示(见图1)。分析导出的词汇云可以发现,文献主要对“网络统战”中的社会、信息、媒体、发展、互联网、统一战线、高校、意见、政治、舆论等关键词进行了研究。

图1 文献分析“词汇云”

总体而言,网络统战研究在当前统战理论研究中仍属较新的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支撑、研究内容、采取措施等方面还亟待加强。

二、“互联网+”时代下网络统战工作的SWOT分析

本研究引入SWOT分析模型,对“互联网+”时代下网络统战工作进行研究,以便进一步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新形势下网络统战工作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以期为有效地推动网络统战工作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

(一)“互联网+”时代下网络统战工作的优势S(strengths)分析

1.网络统战具有巨大的开放性和影响力。当今社会,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地推动着整个世界的发展。手机、电脑等网络终端成为大家获取资讯、信息的主要方式。与传统的开会、信函、报刊杂志等形式相比,网络的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内容丰富、更新速度快等优势,能够充分满足统战信息的传播需求。

2.网络统战具有极强的交互性和及时性。统战工作的关键环节是加强党内外各方面人士间的沟通与联系。传统工作形式如政治学习、宣传资料学习、座谈会、联谊会等受时间、空间、参与人数、资源留存等方面的制约,在组织频次、工作效率、工作效果等方面都不尽如人意。而网络统战工作可以利用软件、程序、APP等强大的及时互动功能,有效解决统战工作对象的分布散、工作忙、交流难等问题,从而实现结合用户偏好特点进行信息推送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交流互动,实现碎片化、泛在化的学习、交流与沟通,提升统战工作的实时互动性。通过3D虚拟技术、直播、物联网等技术还能模拟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场景,增强情境感知,加强联系、增进感情。

(二)“互联网+”时代下网络统战工作的劣势W(weaknesses)分析

1.网络信息的海量性和匿名性问题。网络信息浩瀚庞杂,来自全球的信息在网络上流通,加上网络发言的匿名性、自由性、非权威性,使得网络信息中不乏虚假、非主流信息和观点。而网络监管对技术、硬件、人员的要求较高,同时受到网络民主、言论自由等影响,这给统战工作带来了挑战。

2.网络舆情存在突发性、群体极化性的问题。网络舆情容易受社会热点问题、社会事件发展进程、网民情绪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产生情绪化、偏差性的观点。碎片化、零散化的信息文本在微博、博客、QQ、微信等诸多平台上出现,人们的联结网络、人际交流、阅读习惯等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互联网+”时代下网络信息碎片化、易传播化的环境更易于舆论的形成,而某些网上匿名言论有着浓重的情绪化色彩,这容易激化矛盾,从而引发一些冲突,表现出群体极化性的特点。这对统战工作的舆情监控和管理提出了新要求。[3]

3.对网络统战工作人员要求较高。网络意见领袖对网民有较大的影响力,他们善于主动利用网络来开展社会公共议题讨论,对政府及管理者展开监督、施加压力。这给网络统战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网络统战工作者既要注重对网络意见领袖的引导,又要注重网络舆论生态的构建,并以良好的网络生态来教育引导广大网友。[4]此外,网络统战信息平台、公众号或QQ等网络社群的信息发布、维护、交互等工作需要网络统战工作者掌握网络信息收集与处理技术、善于网络沟通、具备较强文字功底、懂得页面设计及文字排版设计等专业技术。

(三)“互联网+”时代下网络统战工作的机会O(opportunities)分析

1.“互联网+”给网络统战带来了发展契机。随着“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互联网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进行着全方位全行业的渗透,“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出行”“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等“互联网+”新模式层出不穷。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微信、微博客等即时通信工具为不同群体提供了畅所欲言、表达自我、发布信息的平台,并且其规模和影响力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在这一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应顺势而行,以积极态度介入“互联网+”,利用移动互联、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推送统战信息,弘扬正能量,利用信息网络更好地化解矛盾、凝聚人心、集聚力量,营造良好的统战环境。

2.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网络统战发展的技术基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网络统战工作模式的变化、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和快速性、信息沟通的交互性和便利性、信息推送的智能型和导向性等方面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实现途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能进一步实现、适应网络统战工作的新要求。

(四)“互联网+”时代下网络统战工作的威胁T(threats)分析

1.敌对势力的挑战。一些西方国家、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极端宗教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把互联网作为渗透的渠道,利用网络媒体宣扬西方的价值观和民主制度,歪曲党的方针政策,肆意攻击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严重威胁了我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稳定。这对网络统战提出了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武器,针锋相对地进行网上舆论斗争,加强网络宣传,掌握统战工作的主动权。[5]

2.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易淡化国家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不同国家、地域、民族的人们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这使得不同文化的碰撞愈演愈烈,统战对象的思想受到史无前例地冲击,国家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有可能发生淡化。

3.网络监管和约束制度仍有待完善。网络发展非常迅猛,但关于网络监管和约束的制度、措施、机制却还不够完善,这导致网络信息存在着失真、诈骗、低俗等道德风险,其中不乏存在夸大事实、博人眼球、虚假造谣、营销诈骗、盗版侵权、暴力恐怖、低俗色情等信息。信息泛滥、无序化的现象仍存在于网络社会中,这对统战工作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三、“互联网+”时代网络统战工作优化研究

在“互联网+”时代下,我们要不断创新思维模式、改进工作方式、适应时代要求,创新性地开展网络统战工作。通过健全多维网络统战空间、引导“网络意见领袖”和网民理性表达、加强网络统战人员队伍建设、加强网络立法等多种途径,营造良好的网络统战生态。

(一).网络统战空间立体化、全面化(见图2)。通过统战网站、网络社群、新媒体等多种网络平台,打造或健全多维网络统战空间。通过打造信息发布平台、信息推送平台、交互沟通平台“三平台”来联结统战工作人员、网络意见领袖和广大网民,畅通交流渠道,加强引导,增进感情,实现各方面人群、各方面力量的对接和循环,贯通政策出台、执行落地、调查研究、成果转化、意见收集、采纳办理、意见落实、意见反馈等全过程、全环节,共建良好的网络生态。

图2 立体化网络统战空间

1、统战网站建设规范化。结合统战工作性质,利用信息技术、网站设计艺术等因素,将统战门户网站打造成内容丰富、功能完善、使用方便、简洁美观的统战工作平台。建立统战资源数据库,及时更新网站信息,将党的统战政策、统战理论、经验报道等相关统战信息资源发布在统战门户网站上。

2、微信公众号、微博统战信息资源推送科学化、智能化。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推送统战政策、统战信息,加强数据挖掘,注重分析研判网络信息,实时监测网络舆情。建立快速反应联动机制,及时介入重大事件、突发性网络事件的信息传播,将信息公正客观地传递出去,掌握话语主导权,强化统战舆论,控制和引导网络舆情,维持良好社会秩序。同时,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分析受众的阅读习惯、关注点,智能化推送统战对象感兴趣的统战信息,吸引统战对象的关注,增强统战对象的用户粘性。

3、QQ、微信群、统战网站论坛、手机APP、网络直播等交互活动多元化、常态化。开设统战论坛,将论坛建设为统战工作人员、 统战对象和关心统战工作人士交流思想、表达观点的重要平台。同时,创建统战QQ 群、微信群、博客、短信、手机APP、网络直播等多元化网络统战平台,运用3D虚拟、直播、互联网等技术模拟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场景,增强情境感知。通过多元网络统战社区实现交互常态化,及时了解统战成员的心理动向和利益诉求,积极开展政策宣传活动,定期开展相关统战主题的讨论和交流,引导他们接受和认同党的统战政策,有效吸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实现统战部门与统战对象之间随时随地的沟通交流。

2.“网络意见领袖”和网民理性表达引导化、教育化。在网络空间,“网络意见领袖”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意见往往受到大量粉丝的关注和拥护,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因此,各级统战部门要引导这一群体为网络统战工作贡献聪明才智,注重从统战工作人员和统战对象中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强化统战主流舆论,遏制统战负面舆论。争取“网络意见领袖”对统战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使他们自觉投身统战事业,并且主动做好跟帖网民的教育和引导工作。运用“网络意见领袖”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带动网民对统战工作的关注度和支持度。大力加强对网民的教育、管理和引导,提升他们的政治参与理性、社会责任感和守法自律行为,共同营造健康、文明、诚信、和谐的网络生态。

(三).网络统战队伍建设加强化。“互联网+”时代,统战工作要适应网络给统战工作带来的挑战,积极面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态势和网络统战工作的现实需要,全面提高网络统战工作者的业务能力。

1、提升网络统战工作者的业务能力。网络统战工作者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主动设置议题,因势利导,积极回应舆论热点,释疑解惑,肩负起促进网络健康发展的社会责任。要有效运用网络平台,使其成为宣传党的理论政策的喉舌,展现党的精神风貌的窗口,增强党内外人士影响力、凝聚力的桥梁和纽带。

2、通过“培训+引进”的方式切实加强网络统战人才队伍建设。要系统地加强统战工作者的网络信息技术专项培训,提高统战工作者的信息素养。优化培训内容,加强培训考核与评价,保障培训取得实效。积极选拔和引进熟悉统战工作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提高统战工作人员在网络统战信息鉴别和网络统战舆情引导和调控方面的能力,[6]培养出一支懂政治、懂技术、懂方法的高素质统战队伍,全面提升统战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四).网络立法健全化。完善网络立法,着力加快我国互联网法律法规体系及相关配套法律的完善和健全,使网络统战有法可依。加大执法力度,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营造开展网络统战工作的良好环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