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推进的阻滞因素及其破解之道——基于广西贺州市样本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4-04-24

◇ 文/贺州市委党校科研科 龚 晨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磊落、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1]。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要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新要求,并把“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写入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论述“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时,再次强调“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2]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我们党推进自身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战略举措,事关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成败。党内政治文化包含党员政治认知、党员政治情感、党员政治态度等要素,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系统工程,要从党内政治思想文化建设、党内政治组织文化建设、党内政治制度文化建设、党内政治行为文化建设等层面综合施策、协同推进。基于此,2017年7月至11月间,笔者采取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走访党务实际工作者、访谈党建研究专家、查阅新闻报道和文件资料、学术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就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问题对贺州三县二区、市直机关单位进行了调查研究。发放调查问卷625份,回收有效问卷618份,有效回收率为98.9%。走访党务实际工作者、党建研究专家30余人,召开座谈会15次,查阅500多篇相关新闻报道和学术研究文献。

一、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整体而言,97.5%的调查者认为,贺州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是非常好或较好的;绝大多数员干部的理想信仰是坚定的,积极干事、勇于担当的作风是主流,党员干部政治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显著增强。问卷显示,对“你对贺州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总体评价”的回答,选择“好”的占35.5%,选择“较好”的占61.8%,选择“差”的仅为2.7%。走访座谈表明,广大党员干部高度认可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为这有利于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堤坝,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塑造党的良好形象,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地位。但仍有少数党组织、党员干部对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没有予以高度重视,推崇圈子文化、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形式主义等庸俗文化、媚俗文化、低俗文化,少数党员干部和党组织违纪行为时有发生,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形式化、碎片化、机械化等现象严重。具体而言,主要体现为四个不足。

(一)党内政治思想文化建设的不足

政治信仰淡化、边缘化,政治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文化基因有待进一步优化。一些党员干部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习“不上心”,学用脱节、学风不正,对党的思想理论与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之间不甚了解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关于“党员干部思想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调查,35.8%的受访者认为是“宗旨观念淡薄,公仆意识错位”,30.1%的则选择“理想信仰动摇,价值取向物化”。而与此相对应的“关于少数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的各类主要原因”中,28.9%的认为是“理想信念动摇”。对“党内最关注的问题”,24.5%的则认为要“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有专家指出,一些党员干部对主流意识形态嗤之以鼻,不屑一顾。正是信念之动摇、信仰之淡薄,精神之“钙”缺失,使得封建迷信文化、特权文化、官僚文化乘虚而入。一些党员干部见利忘义、诚信缺失等政治道德失范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党员干部信奉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生活情趣低下,追求贪图安逸、奢靡享乐,对去思想化和泛娱乐化的娱乐精神等低俗文化,追捧推崇。”[3]有关数据显示,2016年,贺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案900多件,查处处级干部11人,科级干部158人,一般干部159人,其他人员574人。

(二)党内政治组织文化建设的不足

组织运行规范化科学化不足,政治生活的“四性”有待增强,党内政治组织建设文化基石有待进一步夯实。调查表明,党员干部的素质参差不齐,与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一些党员干部或缺少人文素养,或缺少科技素养;或偏重管理素养,或偏重专业素养;或偏重国内情况,或只重本土做法。党组织覆盖不到位,国有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没有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管理体系,党建工作基础不扎实。据统计,贺州41家国有企业中设立党群工作部门的仅有19家,占总数的46.3%,配套专职党务工作人员仅23人,平均每家不足1人。一些基层组织运行机制欠规范、欠科学,特别是制度过于原则,或过粗或过细,缺乏有针对性的分类标准、具体路径和评估办法。座谈反映,党内政治生活时紧时松,随意化、平淡化、娱乐化、庸俗化、形式化突出。一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认为民主就是一把手先听大家的,集中就是大家听一把手的,把一把手的意见等同于组织意图。调查显示,一些基层党组织生活走形式、走流程、走过场的“三走”问题突出,24.3%的受访者表示,“形式呆板、乏味,缺乏新意”是党的组织生活吸引力不强的重要原因;有的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建设不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差,党内政治生活制度执行不够到位,难以发挥出应有的功效。

(三)党内政治制度文化建设的不足

党的建设体制机制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的现实需求不相适应,党的制度建设有待深化。党的制度建设体系存在着碎片化、粗放化及空置化等薄弱环节,党的制度建设体系供给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一些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廉政风险隐患突出;一些单位的民主集中制执行不到位,“三会一课”执行不正常,往往是抄抄写写,应付检查而已。党的制度建设的系统性谋划乏力,高点定位、高位推进还不够,“制度随人走”现象表现突出;党的制度建设的内生动力培育不足,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的制度文化氛围不浓,制度效益、制度红利释放不明显。

(四)党内政治行为文化建设的不足

党员群体公共精神有待提升,政治参与行为规范有待加强。官僚文化、特权文化、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双面文化、人情文化、拜金文化等腐朽落后文化还占据着一些党员干部的头脑。65.7%的被调查者认为,要解决好有的领导视“一把手”为“一霸手”“一把抓”“绝对权威”的思想认识;64.4%的认为,要解决好“不倒翁”“老好人”“太平官”等好人主义问题;63.8%的认为,要解决“宗族网”“裙带网”“乡亲网”“朋党网”“金钱网”等关系文化问题;64.7%的认为民主生活会或组织生活会“相互开展批评抹不开情面,辣劲不足”。据统计,自中央八项规定制定出台至今,贺州全市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91起,其中“一把手”28起,给予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154人。一些党员干部缺乏公共精神,政治担当弱化,本位主义、利己主义观念在少数党员头脑中根深蒂固,服务指向发生偏移,公德让位于私德、利己取代利群,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凸现,“为官不为”“为官乱为”时有发生。据统计,在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中,贺州全市共立案199件,给予党政处分93人,其他处理94人。

二、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推进的阻滞因素

调查显示,贺州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情况总体上是好的,并持续向好。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还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制约,存在着价值困境、主体困境和效力困境等三大现实难题。

(一)阻滞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认知因素

一是对什么是党内政治文化缺乏理性认识。一些党员干部对党内政治文化的科学内涵、价值功能等基本问题存在“盲区”,对党内政治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党性文化的内在关系缺乏深刻认识。专家们反映,不少党员干部认为党内政治文化只是党的思想文化、政治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反腐倡廉文化的机械拼接,没有从根本上廓清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调查显示,仅有24.9%受访者能完整把握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二是对怎么样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缺乏战略认知。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使命、战略内容、战略方式等发展战略认知不清,在目标引领上缺少“靶向”,不知道该从何用力,如何发力。有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没有把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认为文化建设是见效慢的活,是难抓的潜绩,以致不乐于、不甘愿抓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工作。有的党员干部认为,这是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事情,与自身关系不大,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三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支撑不足。国内学界从文化视角对执政党的建设问题给予了热切的关照,党内文化、政党文化、党史文化、党建文化等研究日益兴起,但整体而言,党内政治文化的理论体系并没有完全成熟定型,因而,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理论支撑明显不足。党内政治文化自我们党诞生之日起就客观存在,并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党内政治文化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时间不长。因此,需要在系统总结既往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所取得的实践成果进行理论提炼,从更宽广的视野、更深入的层面、更具体的领域加以持续推进。

(二)阻滞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主体因素

一是主体认知缺陷。一些党员干部政治站位不高,政治认知偏差,政治觉悟有待提升,没有把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从关乎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关乎党的执政地位巩固的高度来认识。“对何以为官、权从何来、如何用权和为谁用权等关键问题思想认识不科学,用权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缺乏,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精神缺乏,政治意识、看齐意识、服务意识淡薄,权利权力认知、岗位角色认知、政策形势认知不当。”[4]因此,在一些党员干部中,存在着“官本位”思想、“老好人”心态、“家长制”作风、“重迷信”意识、“厚黑学”心理、“潜规则”思维等诸多不良表现。

二是主体修养缺陷。从党员层面看,一些党员干部政治文化修养不足, 政治道德修养放松。一些党员干部在党风、学风、文风上不端正,党性修养不足。“一些政治理论功底不深的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难以筑牢,不能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有的党员干部忠诚文化缺失,对党不忠诚,在庸俗风气、潜规则等各种考验面前就败下阵来。”[5]一些党员干部对革命传统教育重视不够,政治历练欠缺,党性磨练和意志考验不足。从党组织层面看,党内政治文化研究成果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有待提升,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持续性坚持不够,以致党内政治文化的引领吸引力偏低,濡化匡正影响力偏小,投射功能不足,核心价值感召力偏弱。

三是主体发展缺陷。从党员层面看,一些党员干部政治担当弱化,担当意识不强,缺乏应有的“铁肩膀”,遇事吃不了苦,遇难受不了压;一些党员干部政治本领不强,适应力、学习力、内驱力不强,存在知识恐慌、能力恐慌、形势恐慌和心理恐慌,对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认知理解不透、举措创新不力、落实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从党组织层面看,一些地方和部门党组织政治功能、核心作用有所弱化,主体责任缺失,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缺乏有效统筹、有效载体和平台抓手,以致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难见成效。

(三)阻滞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社会因素

一是传统落后文化侵染,传统心理积习作祟。80%的受访者认为,传统的封建文化、心理积习影响着党内政治文化的发展;78.5%的认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需要破除中庸之道、明哲保身等处世哲学的消极影响。座谈反映,诸如官本位、潜规则、裙带关系、小圈子等不良文化,在一定的条件下,极有可能沉渣泛起。

二是外来文化腐蚀,商品交换原则侵蚀。调查显示,85.7%的受访者认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需要抵制来自西方价值观念和错误思想的渗透影响。座谈反映,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国际敌对势力不断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文化颠覆、文化侵略与文化挤压。研究表明,外来文化的挑战,主要来自资本主义庸俗文化、西方宗教及宗教文化、意识形态三方面。[6]受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腐朽生活方式等的影响,一些党员干部思想受到侵蚀,政治价值观念发生变异,以商品交换原则代替党的宗旨,以个人主义代替党的价值观,这使得一些党员干部丢掉了党员干部应有的党性,进而降低了党员干部对党内先进政治文化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

三是不良网络文化冲击。在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传统价值观、现代西方价值和社会主义新价值观等多元价值观相互冲突碰撞,以致文化认同尤其是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呈现出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7],加之,“文化嬗变消极作用的马太效应,使得社会充斥着道德堕落、诚信失守、精神滑坡等现象”[8]这使得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客观环境更趋多元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诸如网络谣言、网络诚信危机等世界性难题不断涌现,这给党的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新考验、新挑战。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着网络焦虑、网络恐慌等不良心态;一些党员干部在信息风暴中不知所向,不知所为,不敢亮剑。

(四)阻滞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机制因素

一是责任机制构建不足。调查显示,对于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责任分工还不是很明确,缺乏建设目标和建设预期,各个基层组织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有的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对工作了解不深、参与不够;法治元素不足,依纪依规的文化氛围不浓厚。当前,一些党组织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责任的工作目标还不够清晰,在市级层面还缺少应有的顶层设计、应有的建设指导意见、应有的建设指导机构。对“基层党组织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问答,15%的受访者认为是“建设顶层设计不够”,21%的认为是“力量配备不足”,16%的认为是“督查指导不够”。

二是创新机制构建不足。习惯于传统的“我讲你听”的灌输模式,缺乏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创新方法与载体,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不足。28%的受访对象认为“本地本单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吸引力和实效性”,41.6%认为教育方式偏单一。一些基层党组织在建设中存在着抓传承革命精神、警示教育、身边典型学习等“有形”载体有办法,抓“弘扬时代创新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党的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内核心价值观”等“无形”要求缺乏具体措施。对佩戴党徽等具体行为抓得紧、抓得实,对党的意识、党员角色教育抓不严、抓不紧;对反对腐朽糟粕侵蚀的“底线”规定抓得比较到位,对固本培元、激浊扬清、提升修养等“高线”要求抓得较松较虚。

三是保障机制构建不足。协同机制缺乏统筹规划,存在政出多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等现象。座谈中,一些党员干部反映,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量大面宽,多数工作难量化,考核时主要看“两头”,一头看有没有典型,出没出亮点,一头看有没有问题,拉没拉后腿。责任追究导向不够明确,缺乏应有的严肃性、权威性;应急机制建构不足,不能有效解决好建设中出现的突发问题;党员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党员主体参与建设作用发挥不够。

三、破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障碍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观念变革,凝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思想共识

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在坚定政治理想上,党员干部面临着更为复杂多变利益关系的束缚、多元价值选择的困扰、各种各样诱惑的“围猎”,等等。这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面对的客观历史条件。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深刻把握时代特征和党情的深刻变化,将中央要求、基层实践和群众认同结合起来,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夯实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价值共识。

在价值共识上,要坚定共产主义政治信仰、站稳人民政治立场、优化党内价值取向、全面优化政治行为、提升党的形象。在价值理念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革命文化,积极践行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价值观;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特别是要强化新兴阶层、新生代党员的政治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提高各级党校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健全党内重大问题分析研判和情况通报机制,强化党的理论宣传力度,持之以恒强化党员干部理论武装,不断夯实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思想根基。

(二)坚持正确方向,强化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推进措施

从调查的情况看,广大党员干部认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对于营造良好政治生态、铸造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河南省有关课题组调查指出,98%的受访对象认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对铸造文化自信非常重要或重要。党内政治文化是党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皈依的集中体现,是党的灵魂和旗帜。坚持正确方向,是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始终牢牢把握的首要原则,这要求我们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全面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政治智慧,忠实传承革命文化精神,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要求,切实加强具有马克思主义特质的、秉持现代执政理念的、融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执政党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党内价值体系,铸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内核。

调查显示,问及“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否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时,93%的受访者认为“十分必要”或“必要”。因此,要站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全市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作出统筹安排,分类别、分层次、分领域制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对建设目标任务、方法路径、载体形式、职责分工等作出明确规定。要健全工作机制,注重发挥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宏观指导、研究决策、协调推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探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构建起党委主导谋划、组织部门牵头实施、相关部门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要严格落实责任,明确各级党委抓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主体责任,建立责任清单制度,强化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监督执纪问责,强化责任考核,对推进不力的、责任缺失的要予以严肃追究责任。要构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评估反馈机制,按照分类区别对待原则,建立评估指标体系,采取全方位、多层面、多元参与评估方式,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成效进行检验与评估。

(三)明确重点任务,完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实践路径

推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在基层生根发芽,落地开花,关键是要积极探索一条符合实际、贴近基层、贴近党员生活、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各级党组织要在现有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敢闯敢试,勇于探索。当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把重点放在加强党内思想文化、组织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的建设上。具体来言,要在以下六个方面下足功夫。一是要强化理论武装,进一步铸就党内政治文化之“魂”。坚持把加强党内教育、理论武装作为塑造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途径。二是要规范组织生活,进一步搭建党内政治文化之“台”。严格规范党的组织生活,认真落实好“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等制度,不断增强党内组织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三是要保障党员权利,进一步拓宽党内政治文化之“路”。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党内重大决策论证评估和征求意见制度,畅通党员参与讨论党内事务渠道。四是要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涤除党内政治文化之“弊”。以深入开展“走进群众、改进服务、解决难题”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五是要严肃党规党纪,进一步规范党内政治文化之“矩”。着力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提升党规党纪的执行力,强化遵守党规党纪的政治心理认同、行动认同和文化认同。六是要抓好建章立制,进一步筑牢党内政治文化之“基”。把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融入党的制度建设之中,特别是要融入到党的组织制度、选人用人制度之中,强化制度导向,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四)深化制度创新,健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体制机制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引导、规范、约束和保障。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要用一系列科学规范有效的制度与体制把我们的文化精神、价值倡导固定下来,让它们成为每一个党员应该具备的政治品德,更是每一个党员必须做到的从政准则。”[9]事实证明,只有把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纳入有效的制度机制中,才能更好地发挥持久深远的影响作用。针对当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制度体系“零而不整”、“协作不畅”等突出问题,必须推进制度创新。

对此,笔者认为一是要创新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宣传机制。在继续发挥好传统媒体作用的基础上,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建设好党内政治文化、党内先进文化网络传播阵地,健全网络信息传播体制和手段,增强大数据时代政治文化建设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二是要创新党内政治文化话语体系建设机制。围绕提升党内政治文化话语权威的主导力、内容体系的解释力、表达方式的亲和力、传播主体的示范性、运行机制的现代性,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话语表达体系,提高政治文化社会化水平。三是要创新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统筹机制。注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手段方法的协同实施、方案决策的协同执行、成果成效的协同效益,着力构建责权明晰、分级负责、科学合理、运行高效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制度体系。突出高位引领、系统配套,建立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力量整合机制,确保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各项决策、各项举措、各项活动落地见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