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3
赖小伟 陈方红 黄岩花 周宁
[摘要] 目的 观察超声声速匹配联合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在老年慢性乙肝纤维化中的评价效果及价值。 方法 选取老年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02例,设为观察组。其中纤维化患者74例,28例无纤维化。取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102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超声声速匹配技术测量不同肝部位区域速度指数,采用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测定弥散系数(ADC)值。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随着肝硬化分期的不断加重,不同弥散敏感系数下弥散系数值均出现下降,且弥散敏感系数越大,弥散系数值越小;观察组肝左叶及肝右叶被膜下区域速度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分级越高,肝左叶及肝右叶被膜下区域速度指数越高,不同分级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声速匹配联合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在不同分期老年慢性乙肝纤维化中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超声声速匹配;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慢性乙肝纤维化;弥散系数
[中图分类号] R318.0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30-0100-03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于乙肝病毒反复活动从而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最终引起肝纤维化、肝硬化等,影响患者健康[1]。而肝纤维化患者发病早期如果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将会逆转。因此,加强肝纤维化不同程度评价对指导患者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2,3]。常规方法以肝脏穿刺活检诊断为主,该方法是肝脏纤维化诊断“金标准”。但是,由于该方法具有创伤性和风险性,导致临床使用率较低[4,5]。近年来,超声声速匹配联合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在部分慢性乙肝纤维化中得到广泛应用,且效果理想。为探讨超声声速匹配联合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在慢性乙肝纤维化中的评价效果及价值,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老年慢性乙肝患者102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5年1月~2016年1月老年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02例,设为观察组。其中纤维化患者74例,无纤维化28例。其中男66例,女36例,年龄60~79岁,平均(67.1±4.2)岁,病程4~15年,平均(8.4±2.1)年。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标准[6];②均经过超声、生化指标检查确诊。取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102例,设为对照组,男56例,女46例,年龄61~76岁,平均(70.1±4.1)岁。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有影响效应指标观测、判断其他生理或病理者;②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者;③排除合并传染性疾病及意识不清或存在精神障碍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均采用超声声速匹配技术测量不同肝部位区域速度指数方法:采用美国Zonare公司生产的双子星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完成患者诊断,探头频率6 MHz,增益92 dB,检查时患者保持平卧位姿势,右手举过头顶,充分暴露肝右叶区肋间隙。然后将探头放置在第5~6肋间隙观察肝脏回声,按下zoom健,取样,嘱患者屏住呼吸,分别选择肝脏包膜下1 cm、2 cm及≥3 cm为感兴趣区域,避免肝内大的管道结构,按下Optimize键,自动计算出区域速度指数[7,8]。
采用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测定弥散系数(ADC)的方法:采用GE公司生产的signa1.5T磁共振仪进行评价,保持仰卧位姿势,头先進,先行磁共振常规扫描,检查时屏住呼吸,梯度回波FSPGR获得T1WI图像;TE2.3 ms,TR205 ms;呼吸门控获得T2WI图像,TE88.1 ms,TR6000 ms。DWI序列扫描线、层厚及间距与平扫相同,弥散敏感系数控制在100、200、400、600及800 s/mm2,每次屏气16 s,将数据经过相关软件进行处理,计算出不同分级下弥散系数ADC值,相关操作步骤必须严格遵循仪器操作说明进行[7,9]。
1.3 观察指标
(1)不同肝纤维化程度下弥散系数值。将肝纤维化分为4期,即:无纤维化(S0)、汇管区纤维化(S1)、桥接样纤维化(S2)和肝硬化(S3)。(2)区域速度指数。观察两组肝左叶及肝右叶被膜下区域速度指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及方差分析,采用(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肝纤维化程度下弥散系数值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随着肝硬化分期的不断加重,不同弥散敏感系数下弥散系数值均出现下降,且弥散敏感系数越大,弥散系数值越小。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同部位区域速度指数比较
观察组肝左叶及肝右叶被膜下区域速度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分级越高,肝左叶及肝右叶被膜下区域速度指数越高,不同分级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其典型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见图1~2。
3 讨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而我国是乙肝大国,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且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病后5年接近1/6患者发生肝硬化[10,11]。而在该过程中肝纤维化是必须经历的过程,患者如果在该时期进行有效的治疗,将有可能逆转肝纤维化。目前,临床上对于肝纤维化诊断方法相对较多,且多以超声诊断为主,该方法虽然能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但是诊断效果较差,难以动态评估患者病情变化,使得患者治疗预后较差,严重者将演变为肝硬化、肝癌等,危及患者生命。
近年来,超声声速匹配联合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在不同分期慢性乙肝纤维化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主要通过水分子的微观情况,了解肝脏组织生理和病理变化情况[12]。通常来说,当患者肝脏发生纤维化后肝脏细胞再生时将会导致胶原纤维沉积在肝脏细胞间质中,使得水分子活动受到明显的限制,从而引起病灶组织ADC值发生明显的下降[13]。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中随着肝硬化分期的不断加重,不同弥散敏感系数下弥散系数值均出现下降,且弥散敏感系数越大,弥散系数值越小。超声声速匹配也是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方法,该方法通过评估声波在组织器官中的传播速度给予组织弹性改变提供量化指标。同时,超声声速匹配主要利用数字信号处理器对通过域所获得的回声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能了解超声波在不同组织中的速度,能有效的提高成像质量,了解患者纤维化分级,从而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14]。同时,超声声速匹配诊断在使用过程中可重复性较强,通过定期加强患者超声声速匹配检查能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能从整体对患者病情进行把握,且能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本研究中,观察组肝左叶及肝右叶被膜下区域速度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分级越高,肝左叶及肝右叶被膜下区域速度指数越高,不同分级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上,慢性乙肝纤维化患者采用超声声速匹配联合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评价效果理想,能发挥不同方法优势,达到优势互补,能更加清晰地了解患者病灶部位,正确地指导患者临床治疗,提高临床确诊率,为动态调整患者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和参考[15-19]。
综上所述,超声声速匹配联合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在不同分期慢性乙肝纤维化中效果理想,能指导临床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Sandrascgaran K,Tahir B,Patel A,et al. The usefulness of diffusion-weight edimaging i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liver lesions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J]. Clin Radiol,2013,68(7):708-715.
[2] 熊伟立.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肝炎纤维化程度的临床診断价值[J]. 中国临床医生,2013,41(4):66-67.
[3] 胡兴荣,胡启托,崔显念,等. MR标准化肝脏表观弥散系数值评价肝纤维化程度及其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CT和MRI杂志,2013,11(1):58-61.
[4] 单崴,陈思争. ADC在肝纤维化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附56例报告)[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1(7):1172-1174.
[5] 李秋菊,李加慧,赵周社,等. DWI多b值水通道蛋白分子成像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的价值[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4,25(10):719-723.
[6] Klasen J,Lanzman RS,Wittsack H,et al.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 of the spleen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and portal hypertension[J]. Magn Reson Imaging,2013,31(7):1092-1096.
[7] 李秋菊,赵周社,于兵,等.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纤维化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4,25(7):502-506.
[8] 周应媛,张继明. 磁共振DWI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和活动度的评价[J]. 重庆医学,2015,44(14):1876-1878.
[9] Cece HS,Ercana,Yildiz S,et al. The use of DWI to assess spleen and liver quantitative ADC changes in the detection of liver fibrosis stages in chronic viral hepatitis[J]. Eur J Radiol,2013,82(8):307-312.
[10] Li H,Chen TW,Chen XL,et al. Magnetic resonance-based total liver volume and magnetic resonance-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for staging liver fibrosis in mini-pigs[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12,48:7225-7233.
[11] 范国华,龚建平,沈钧康,等. MR扩散加权成像在大鼠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47(2):172-177.
[12] 马春,张树华,马琳,等. 背向散射积分技术在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8(6):962-965.
[13] 吴永胜,赵夏夏,苗英,等.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在评价脂肪肝肝纤维化程度中的应用价值[J]. 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26(1):89-91,94.
[14] 王丽旻,张鸿飞,董漪,等. 先天性肝纤维化47例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J]. 临床误诊误治,2013,26(7):15-16.
[15] 张兰,石喻,卞胜昕,等. 氧气刺激的BOLD磁共振成像ΔR2*值评估鼠肝纤维化的初步实验研究[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24(3):174-177.
[16] 张倩倩,王学梅,李银燕,等.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23(6):385-388.
[17] 周昀,唐杰,张明博,等. 尿道周围前列腺组织弹性模量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IPSS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0(7):540-544.
[18] Stevenson M,Lloyd-Jones M, Morgan MY. Non-invasive diagnostic assessment tools for the detection of liver fibrosis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alcohol-related liver diseas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economic evaluation[J]. Health Technol Assess,2015,16(4):1-174.
[19] Wang HK,Lai YC,Tseng HS,et al. Hepatic venous congestion after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liver stiffness using shear wave elastography-a case report[J]. Transplant Proc,2014,44(3):814-816.
(收稿日期:2016-05-1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