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健康背景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时间:2024-05-13

竺静 王崇宇

[摘要] 目的 探讨大健康背景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和应用价值。 方法 以大健康理念为主要背景,立足于社会发展需求,对传统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其局限性进行分析,为大健康背景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发展提供思路和方向。 结果 在大健康背景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第一,明确护理人才培养目标,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第二,完善护理教学体系,拓展护理专业教学方向;第三,培养护理人才的实践能力,将教学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第四,融入大健康理念,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第五,建立以护理人才能力为基础的评价模式。 结论 以大健康理念为背景,从多方面构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从而社会输送大量专业的、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提升整体护理质量,为护患关系和谐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关键词] 大健康背景;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4;G71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31-0146-04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会医疗水平呈整体上升的发展趋势,人们的健康理念随之发生变化,大健康理念诞生。在大健康背景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1]。在全新教育理念和大健康背景下,以特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为依据,以相对科学稳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为基础,为不同类型的专业人才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制度、教学模式以及评估方式等[2],从而体现出大健康背景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和应用价值,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提供全新的方向和发展理念,以提升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1大健康理念

大健康,是指以社会需要、时代发展以及疾病变化等为依据,提出的一种全局性理念。大健康理念研究的内容主要为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也对各类影响健康的误区和相关危险因素有所关注。在该理念下,自我健康管理是一大特色,而自我健康管理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对生命全方面、全过程的呵护和指导。大健康理念不仅对个体的身体健康有所追求,同时对精神层面、心理层面、社会、环境以及道德等多方面的完全健康有更大的追求[3]。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健康理念的范畴涵盖各类与健康相关的产品、服务和信息观念与信息处理,同时也涉及到各类满足社会健康需求采取行动的组织。由此可见,大健康理念不仅倡导科学的、合理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不止步于”治病”,更应该是”治未病”,而是在正确的健康消费上更具备独到的看法,消除亚健康、提升身体素质,做好健康管理、健康维护和健康保障[4]。

21世纪是大健康理念不断发展的时代,时代的发展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提供了更佳的解决方案,这也是大健康理念发展的最大契机[5]。医药事业是21世纪的黄金产业,用冰山模型理论来看待大健康产业,那么治病救人的医疗事业就是出现在表面上的冰山,而更多的是不为人所知的保健事业,这是治未病的关键所在,也是大健康时代下的主要发展内容[6]。从该角度上来看,大健康产业无疑是21世纪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可作为其他产业突破困局的主要催化剂,这种催化作用所产生的效果几乎等同于网络对各行各业产生的影响。现如今的医学界不仅局限于单因单病的传统生物学医疗模式,而是逐渐向“生物-社会-心理-环境”的医疗模式转化,健康不仅需要医生,更需要自我管理,从而达到保护、促进健康的目的[7]。目前,以大健康为主要背景,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完善,以大健康背景为基础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必定会为社会输送大量的护理人才,最终提升整体护理水平和医疗水平。

2传统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局限性

2.1传统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培养护理人才的最终目的在于将其输送到工作岗位上,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通过对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的用人情况、用人标准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在招聘护理人员时,不仅注重护理人员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对护理人员工作中突发状况的解决能力及其与患者、患者家属的沟通能力也有相对客观的要求[8]。但以传统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出的效果来看,多数护生从事到临床工作中往往只可以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此外,社区也是护生从业的主要选择之一,相对于二级、三级医院,社区医院对于护理人员的需求量相对较大,但受到学历等因素的影响,社区医院对于受教育时间相对较短的护生招聘量仍然相对较少[9]。随着社会多元化进程不断加快,护生在选择从业时已不僅限于二三级医院、社区医院等医疗机构,在一些养老院、中医保健院以及整形美容行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量也相对较大[10]。鉴于此,传统的护理人才培养方向也可以此为方向进行转变,对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理念以及课程教学体系进行适时调整,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变化[11]。

2.2传统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

大多数学校在护生教学和培养中往往采用“2+1”或“3+2”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第1年和第2年(或第1年、第2年、第3年)参与学校的理论学习和护理操作实训,第3年(或第4年、第5年)到各个医疗卫生岗位上进行临床实践[12]。通过与医院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探讨,并对此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发现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较大的欠缺和局限性[13]。这种传统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难以对护生进行系统性的、规范性的、针对性的培训,在参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前,学校难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考前培训,造成护生的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较低,难以实现护理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对护生未来的发展也形成了阻碍和限制[14]。

3大健康背景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发展

3.1明确护理人才培养目标,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以大健康为护理人才培养背景,不仅需要护生对大健康理念有深刻的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教师需要对该理念有独特的认知与看法。在大健康背景下,若要实现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知识、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则必须要创设先决条件。在此提及的先决条件主要是指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以及优秀教师等教学队伍,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强化教师对基础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的教学能力[15]。同时,作为护生教师,需要在明确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不断创造全新的教学风格,展示自身的教学技巧,激发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16]。除此之外,在实际教学中,借助“引进来、请进来、走出去”的理念,对教师队伍结构进行重组,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护理教学中,引进更多的高素质护理人才,不断扩充教师队伍,保障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对于现有的教师队伍,要通过培训、实践等多种形式,对现有教师进行再培养,实现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方式的更新,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整体教学能力[17]。

3.2完善护理教学体系,拓展护理专业教学方向

从现代教育观和现代护理观出发来看,护理教学的最终培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和综合素质,这需要在课程改革和课程重组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护理教学体系[18]。护理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不仅需要对护理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进行重新编排,更需要在完善过程中注重提升护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以适应护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和发展需求。在进行护理教学课程体系的完善和重组时,需要遵循如下教学理念:“教学基础要精简,护理重点要突出,素质教育要加强,教学目标要强化”,这不仅仅是护理课程教学的综合理念,更是优化护理教学课程的基本原则[19]。由此可见,在护理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完善过程中,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将专业技术的基本职业素养和应用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配置。在对教学课程进行有效重组和合理排序的过程中,可重点突出护理教学的中心理念,从而建立合理化、科学化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提升教学质量[20]。

此外,以大健康理念为主要背景,对护生的教学需要融入全新的理念和观点,这也需要体现在护理教学体系的完善中[21]。例如,可在护理教学中采用交叉式的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可向护生介绍大健康理念的主要思想和实际应用价值,将大健康理念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结合,让护生对“治未病”的理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知[22]。而所谓的交叉式教学,是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这也是护生接受教学的关键,更可以为其未来从事护理工作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理论为实践提供了基础,实践体现了理论的实际价值,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孰轻孰重的关键,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实践出真知,实践的价值更加显著。因此,在完善教学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加大实践课程比例,可在护理课程中增加心理学、社会学、护理美学、人际沟通、护理礼仪等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23,24]。此外,在专业知识方面,需要重点突出护理内容和护理特色,并增加与护理工作关系密切的公共卫生知识、社区康复保健、心理护理干预以及老年晚期护理等内容。课程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提升护生的护理能力,这也需要在教学中注重评价护生的评判性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护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充分发挥护生在学习和未来工作中的主体性地位与作为,为护理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从多方面推动护理工作的发展,以临床护理为出发点,将护理延伸到社区、家庭、基层医院,倡导保健护理、康复护理、精神护理、老年家庭护理,这也是大健康理念的重要体现。最后,在护理教学中,增加社会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课程,可提升护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其人文精神与社会精神的交融,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护理专业人才。

3.3培养护理人才的实践能力,将教学和临床实践相结合

传统的护理教学模式主要以“2+1”或“3+2”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整体上体现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弊端。因此,在护理教学中,需要在传统护理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改革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护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将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在实际教学中,可采用小组责任制的学习方式,让护生获得更多的主动学习机会,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此外,可在各班级设置“护理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护生助理课程”等,不仅可让参与其中的护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护理学习,同时也可让护生享受到脱颖而出的荣誉感,激发其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在实践教学中,需要尽可能的缩小实训基地与工作场所的差距,创设多元化、合理化的实践教学基地,让护生接触更多的临床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将课程设置到医院实际工作中,由医院中的资深护理人员为护生讲解临床工作的要点和重点,从而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无缝对接[25]。

3.4融入大健康理念,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在教育教学课程不断改革的当今社会,大健康理念也逐渐融入到护理教学改革中,护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逐渐趋于现代化和多元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向护生讲解大健康理念的内容和实际价值。在大健康背景下,护理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医疗护理,更重要的是“治未病”,是对健康的全面认知。所谓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不仅是指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更是指教学理念的多元化,将大健康理念融入到护理教學中,让护生对疾病之外的护理有所了解并认可,这也是护理教学发展的关键一步。

3.5建立以护理人才能力为基础的评价模式,全面评估教学质量

传统的护理教学模式仅对护生的成绩进行考核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常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因此,在大健康背景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重建需要以护理人才能力为基础和核心,建立适宜护生学习的评价模式,突出技能考核,制定专业的考核手册,体现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的有机结合,从而更加全面、更加科学地对教学质量实施有效评估。在考核中,进而建立阶段式的综合考核制度,即在学期末和毕业前建立综合能力考核方式,将考核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试相接轨,让护生在掌握基本技能和理论的同时,也可为职业资格考试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将考核成绩纳入到护生的毕业总成绩中,可提升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护生进入到临床实习阶段,需要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和技能考核,护生进入医院实习后,需要坚持与各实习单位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对护生的情况进行阶段性、综合性、系统性的评价,突出护生的临床工作能力。

4 总结

综上所述,大健康是当今时代发展和应社会需求的产物,现代医学模式和大健康理念对护理人才的培养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在护理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从教师队伍、学习队伍以及整体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上进行改革与创新。在不违背大健康理念的条件下,以专业性质为基础,以护理行业的实际应用价值为出发点,以健康服务为教学主题,实现教学思维的改革、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体系的重建。在大健康背景下,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策略,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在循环往返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科学、合理、自主的学习模式和实践模式,提升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为其将来从事护理工作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龙泳伶,龙雪梅. 大健康产业视野下基于基地建设的医药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14,27(2):30-32.

[2] 尹永田,陈莉军. 协同创新视域下的护理学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护理研究,2016,30(16):1979-1981.

[3] 王日军,刘云霞,王桂云,等. 现代职业教育转型背景下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发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3):2729-2731.

[4] 段艮芳,何海艳,何梅. 护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3(1):115-116.

[5] 闫春生,郭晓娜. 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护理学专业英语分级教学改革探讨[J]. 经济研究导刊,2014,12(6):95-97.

[6] 段功香,万艳平,王蓉,等. 跨文化护理背景下的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 当代护士旬刊,2016, 11(1):1-3.

[7] 孙立波,于蕴波. 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男护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1(16):76.

[8] 王再超,胡慧,熊振芳,等. 湖北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与保障机制创新[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3):124-126.

[9] 宁国强,曹小川,张水平,等. 大、中专层次面向基层的社区护理人才培养研究与应用[J]. 今日健康,2015,17(11):470-471.

[10] 杨建辉.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2015,21(36):103-105.

[11] 林琳,赵小玉. 协同创新中心在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四川养老与老年健康协同创新中心”为例[J].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4,9(6):673-674.

[12] 张毅,周梦舟,穆杨,等. 基于“721”模式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研究[J]. 大学教育,2015,11(8):15-16.

[13] 曾理斌,刘海兰. 新医改背景下医学院校医疗保险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6(2):7-10.

[14] 张耀华,段晓华,简世平. “专业导师+能力导师+企业导师”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探索[J]. 当代职业教育,2014,7(1):48-50.

[15] 刘勇.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科技教育,2013,10(29):191-192.

[16] 舒兵,朱天高,李志国. 高职校企合作”双融共育”教学体系的构建[J].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3,12(4):98-102.

[17] 李和平,张广红. 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7):11-24.

[18] 张智. 政产学研”四位一体”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28(479):108-109.

[19] 曲中堂,邱烈,謝庆娟,等. 医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才培养模式探究[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22(5):1-2.

[20] 丁娜尔. 新医改背景下浙江省县级综合医院卫生人力资源配置调查研究[D]. 杭州师范大学,2015,23-24.

[21] 张宗扬,谭燕,林静,等.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J]. 中国现代医生,2016,54(9):124-127.

[22] 程琳,张培华.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13,31(23):81-82.

[23] 沈玉洁,邹春晴,丁元林. 改革实践教学 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27(6):58-59.

[24] 张荣芳,朱秀敏,李杏杏,等. 工学结合、医教协同模式下构建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 卫生职业教育,2016,34(4):70-72.

[25] 曾贵峰,雷迅文,罗丽芳,等. 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健康评估实践教学的探索[J]. 卫生职业教育,2014,32(22):67-68.

(收稿日期:2016-07-0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