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金字塔模型的护生应用层软技能培养途径研究

时间:2024-05-13

李敏 吴晓春 王利红

[摘要] 目的 将金字塔模型应用于护理软技能,为提高护生软技能水平提供参考。 方法 根据金字塔模型中的应用层软技能内涵,在以往培养基础上增加培养途径,并在入学后、入学1学年后分别测量2014级大专护理专业学生应用层软技能培养现状。 结果 2014级护生应用层软技能总体和六个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软技能金字塔模型,增加护生应用层软技能的培养途径,有利于护生应用层软技能提升。

[关键词] “熊通成”软技能金字塔模型;护生软技能;应用层软技能;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05-0126-03

护理软技能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促进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得到更好应用的个人内在品质和人际间的交往技能、管理技能[1]。据调查我院护生护理软技能的水平较低[2],究其原因在于目前我院护理软技能的培训内容狭窄,方法单一,主要是关于沟通技能的培训,且培训方式主要以单纯的授课为主,提示护理教育者需要不断研究,探索能适应新时期护理改革发展需要的软技能培养途径。熊通成的软技能“金字塔模型”由应用层、修炼层、天赋层三个层次[3]组成,本文将该模型应用于护理软技能,以阐述护生软技能的培养途径,旨在为提高护生软技能水平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9月随机抽取我院大一护理新生707例,其中女678例,男29例;年龄17~19岁,平均(18.0±0.7)岁;2015年9月随机抽取大二护理学生687例,其中女667例,男20例;年龄18~20岁,平均(19.0±0.6)岁。

1.2 方法

根据“熊通成”软技能金字塔模型中的应用层软技能内涵,增加、完善护生应用层软技能的培养途径,并在前后测量护生应用层软技能培养现状。问卷包括沟通技能、人际技能、分析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6个维度。回答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按照“极差”到“极强”分别赋1~5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生对自己应用层软技能越肯定,反之越低。预调查显示量表信效度良好。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14年9月调查时,发放问卷707份,回收有效问卷690份,有效回收率为97.6%。2015年9月调查时,发放问卷687份,回收有效问卷651份,有效回收率为94.8%。由表1可以看出,在完善护生应用层软技能培养途径前后,各维度得分均有所提高,六个条目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软技能“金字塔”模型中的应用层软技能最接近于硬技能,是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或行为时体现出来的,主要包括沟通技能、人际技能、分析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修炼层软技能主要包括责任心、成就动机、服务意识、自信力、承受压力能力、全局意识、道德;天赋层软技能主要包括直觉、美感、个性特质、性格。人的能力成长具有关键期和敏感期,不同层次软技能的形成也具有不同的关键期和敏感期,青年阶段是应用层软技能培养的黄金时期,而我院在校护生正处于青年阶段,故我院护理教师采用了以下途径,对提升护生护理软技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3.1 沟通技能的培养

沟通技能是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核心技能之一。有效的护患沟通可以促进护患间的良性沟通,使彼此得到最大程度的理解和信任[4]。就目前我院现有的教学而言,缺乏具体的沟通实践指导内容。因此我们在讲授《基础护理学》以及内、外、妇、儿等临床课程时增加了具体情境演示[5]、角色扮演等方法,如如何与不合作患者沟通,如何平息愤怒患者的情绪,让同学们互相转换角色,体验患者感受,并讨论和体会采取何种语气、语调、语速能让患者更容易接受。课余时间还让班干部组织学生观看相关教学视频,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能,又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对学生沟通技能的学习起到重要的模范带头作用,因此提高教师的沟通能力,也可以提升护生的沟通能力。

3.2 人际技能的培养

人际技能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能,是处理生活中思想、感情、行为表现的技能。人际技能不仅影响着个体的情绪、生活、工作,甚至影响组织气氛、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关系[6]。因此,让学生充分认识人际交往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是首要任务。同时,努力营造大学生人际交往环境,营造和谐的宿舍交往环境[7],积极引导宿舍人际冲突,了解原因并结合大学生特点,创造特定文化氛围;营造和谐班级环境[8],良好的班风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能使每一个同学能与其他同学和谐相处,消除人际冲突,并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到加强班级建设的活動中,如小组制办板报、集体比赛、开展主题班会、文艺体育活动、学习竞赛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讲座、演讲、辩论赛、经验介绍、大合唱、玩游戏、排练小品等,或者游戏+讨论相结合;营造和谐校园环境[9],让校园文化以浓郁的文化氛围与学术积淀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人际交往辅导课程[10],也可有效地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引发的心理障碍,纠正人际交往中的羞怯、交流恐惧、社交回避、孤独感、信任、接纳等交往等缺点。

3.3 分析能力的培养

分析能力是指把一件事情、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单独进行剖析、分辨、观察和研究的一种能力。随着护理学的迅猛发展,护生不仅要牢固掌握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临床实践中灵活应用已学过的知识,将知识转化成为善于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一些逻辑性、发散性较强的课程如《正常人体功能》以及实验课,只有让学生理解原理和正常机制后,才能够解释体内各种生理现象,单凭“灌输”式上课,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证。因此,授课教师推行了“启发式”教学模式[11]、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12]、在实验课中采用探索性教学方法,培养分析能力指出学习重、难点,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和余地,以便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总结,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组织能力的培养

组织能力是指开展组织工作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首先要遵循活动自主原则,鼓励学生,畅抒己见,勇于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表达出来,既可确定最佳的活动方案,还可以寻找自身思维的优势和不足,增长经验,提高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应加以鼓励和引導,在指导中必须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不断锻炼他们,增强他们的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另外,让同学正确对待问题,而不应害怕在实践活动中出现安排不够完善、组织不够严密、程序不够流畅等,明白学生干部只有在具体活动中发现错误、完善不足,才能更好地促进自己、提高自己,才能让学生通过不断的活动组织和活动参与,不断提高自我综合能力,不断完善自我,强化自我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锻炼自我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树立自信心和创新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组织在学校教育、管理、服务中的作用。

3.5 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团队协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之上,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教学团队对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系统整合与规划,改变了传统训练模式中以学生个体为单位展开单个学生的实践教学模式,采取以学生小组为单位的实践教学模式,指导全班学生通过团队协作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在此过程中导入团队协作的技巧。但在组成团队开展团队工作时,应注意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强弱,以“强弱结合、共同进步”的原则进行分组。强弱结合,即团队中有核心力量,各成员更可踏实地各司其职,不但小组能在规定时间内更好地完成任务,更能带领相对较弱的成员尽快赶上来,达到协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现代大学生大都有鲜明的个性和特长,如果能因势利导,将学生的个性转化为团队协作能力提高的动力,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特长和主观能动性,就既能促进他们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优越性,又能让他们在彼此协作的过程中增进友谊,反过来又促进了团队间的协作。

3.6 创新能力的培养

首先,学校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创设有利于创新思维形成的教学环境[13];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如在《护理学导论》中,在讲到护理职业暴露时,为减少针刺伤的发生,必须在以后的工作中改良创新技术,这就需要创新,同时还向同学展示了已有的改良创新技术[14],让他们认识到了这些新技术的优点,激发他们的兴趣;改革课程体系,从课程角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15];统一认识,为创新能力培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如我院刚刚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既表扬了创新创业的优秀学生,又达到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效果。

综上,护理软技能培养应贯穿护理人才培养全过程。护理软技能训练应该从新生入学开始,有计划贯穿护理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全程软技能训练,不只局限在某一门课程、某一种途径、某一阶段,应该渗透到所有专业教育课程里,才能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满足患者的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付艳芬. 护理软技能测评工具的构建研究[D]. 重庆医科大学,2008:1-99.

[2] 李敏,刘义成,吴小飞. 采用“金字塔模型”护理软技能问卷调查高职护生结果分析[J]. 护理学杂志,2015,30(21):58-60.

[3] 熊通成,曾湘泉. 关于软技能若干问题的研究[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5):8-12.

[4] 曾凯,李丽,龙艳芳,等. 医学院校沟通技能教学现状的量化评估[J]. 护理学杂志,2009,24(24):73-75.

[5] 王广旭. 情境教学模式在高校就业指导课中的应用[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32(4):136-138.

[6] 宋华,何学敏,宗雪红. 高校教师人际技能提升对策分析[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5,17(2):18-20.

[7] 丁剑.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2010.

[8] 宋艳,赵明家. 高校和谐班级构建的思考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2013,(2):169-170.

[9] 蔡建芳. 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发展[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7(7):60.

[10] 蒋丽琼. 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辅导策略[J]. 经贸实践,2015,7(9):181.

[11] 魏建峰,刘芳,张静,等. 启发式教学在组织学双语实验教学模式中的探讨[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8(8):172.

[12] 周丽琴.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护理临床带教中的作用[J]. 中国临床护理,2013,5(1):71-73.

[13] 蔡向忠,王秀红,李银生. 改革仪器分析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1):168-171.

[14] 刘美鲜. 结肠造瘘口护理的改良创新措施[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1(S1):270-271.

[15] 于双成. 基于医学创新能力培养的医学方法学课程群构建研究[D]. 吉林大学,2013.

(收稿日期:2015-11-2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