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 文/许 昊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渝中区委党校教师)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政府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人民主权为本质,以人民民主为基础,以宪法法律为行为准则的政府。是否让人民满意,能否做到让人民满意,是检验政府的唯一标准。
要做到人民满意,科学的政绩考核制度非常重要。在“十二五规划”中,第十六篇的第三节提到了要实行综合评价考核,指出:“ 加快制定并完善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和具体考核办法,弱化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评价考核,强化对结构优化、民生改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综合评价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各级政府领导班子调整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里的活动,不是脱离人的“物自体”,而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卢卡奇在理解马克思的历史观时也指出:“历史的本质在于它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历史是实体,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客观历史过程;历史又是主体,是人类自己的能动创造。”[1]马克思曾经提到,人民群众是历史剧的剧作者同时也是剧中人。人民群众生活在自己创造的历史中,同时自己演绎历史。人是社会的前提和社会的产物。社会的主体是人,所以脱离了人来谈社会也是不现实的。没有人民群众就没有社会、没有政治、没有现存的一切生产关系。所以,在政府工作的过程中不能脱离人民群众。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自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权力属于人民的宗旨就一直没有改变过。所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百姓是国家的根本,人民安居乐业则国家太平,人民满意是政权的生存之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中共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所以政府行使权力的出发点应该是为人民服务,以考虑人民的需要、长远的社会发展为立足点。
领导干部在任期内所做的决策应该是表达人民权力和权益的。所有的权力都是代表人民而行使的,不能只以GDP的数据来衡量领导干部的功绩,而应是做了多少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的,能真正让人民群众受益的实绩,人民群众是评价领导干部合格与否的最好评委。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状况、经济规模、人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及价格总水平变化的一个基础性指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究竟是处于增长还是衰退阶段,从GDP这个数字的变化便可以观察到。GDP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变化情况和综合国力的重要工具,是制定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承担义务多少、发挥作用大小的重要参考。它仅仅是一些数据,但是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却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因为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希望自己的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所以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很看重GDP数据。这也使得GDP数据一度成为我国政府官员升迁的主要考核指标。
“最近,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时间活动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加强制度建设的通知》提出坚决叫停违背科学发展、盲目铺摊子上项目的行为,坚决查处制造假情况、假数字、假典型,虚报工作业绩的问题,坚决纠正唯国内生产总值用干部问题。”[2]不仅如此,2013年12月6日,中组部印发了《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这是针对之前全国普遍存在的“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考核制度而提出的。据新加坡邓永恒教授的研究,我国政府官员靠GDP增速升迁的比例比靠强化结构优化,民生改善而升迁的高许多,这也不难理解,GDP是直观的数据,只要重点去抓这方面的工作就可以立即看到成效,而去注重改善民生,节约资源,则需要长远的眼光,需要长久的时间才能看到成效,对于想快速升迁的官员来说,这是不划算的,但是就是因为这些政绩工程,使得百姓的呼声被淹没,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只注重眼前利益的政绩观必然与我们一直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相违背。《通知》的提出,为政绩考核树立了新导向。
“一二五规划”里提到:“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改善民生是全国从上到下都应贯彻的工作目标。
以重庆为例,重庆是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且属于欠发达地区,重庆需要发展经济,据统计,2013年前三季度,重庆的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4.3%,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43.1%,进出口总额增长20.5%,可以看出,就去年而言,重庆确实抓好了发展经济这一方面,但如果一味的只注重发展经济,只看GDP的数据,那重庆这个生态屏障就有可能被打破。改善民生才应是第一要务,教育、医疗、就业、社保、住房、环保等民生事业应该全面推进,将有限的公共财力用到这些群众最直接的民生需求上,在这方面,重庆市委、市政府决定,集中力量办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22件民生实事,一件一件的清清楚楚的为人民解决民生问题。
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观、不关注民生、不制定长远科学的计划,只注重立即见成效的经济效益,这种只会使干群关系越来越差,让群众的心越来越远,要让人民群众始终紧紧围绕在党的周围,领导干部必须心系群众,要真正的关心群众的疾苦、真正的为群众排忧解难。民生是一个动态的问题,需要长效机制,每个时期人民切实的需求不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有了较大改善,民生需求的水平也不一样,政府必须要以人为本的将为人民服务的工作长久的来抓,尽力而为的解决目前人民急迫的事,长远的计划可持续发展的工作计划。要做倒既解决民生实际问题,又可以持续提升民生整体水平,一方面抓实具体民生项目、另一方面又着力建立完善长效机制。使得整个政府工作都是从以人为本出发,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3]要实现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像目前这样将经济发展建立在环境污染的基础上是不行的。近几年城市发展导致的环境污染代价太大,整个中国都笼罩在“雾霾”中。对于现在的环境现状,应及时进行改革,将生态效益纳入到考核、评价体系中,并且提高其在考核指标中的比例,切实将环境保护纳入到政绩考核中,让官员们愿意将资源和时间用到生态文明建设上来,给整个社会营造一个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怎样看待政绩,秉持什么样的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重要体现,不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仅科学发展无从谈起,而且还会急功近利、欺上瞒下,只主动眼前利益,只抓那些容易出成果的“显绩”,不考虑长远发展,不顾及全局得失,只会损害所有人民群众的利益。要使群众满意,需要科学的政绩观,需要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需要侧重于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考核机制。这样的考核机制要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官员在任期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好与不好,要用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来评判,还要经得起历史检验。
[1]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P6)
[2]吴杭民.党员文摘[J]2014 01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人们出版社,2012.P3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