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3
夏志成++++++章柏平
[摘要] 目的 探讨保护性肺通气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80例重症胸部创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通气法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保护性肺通气法治疗。 结果 观察组患者通气8 h以及通气24 h的PaO2、PaCO2以及PaO2/FiO2与对照组患者同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以及病死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保护性肺通气能够明显改善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保护性肺通气;重症胸部创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辅助呼吸
[中图分类号] R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1-0148-02
为了探讨保护性肺通气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选择2009年3月~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重症胸部创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保护性肺通气对照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重症胸部创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根据AIS-90评分标准,胸部创伤AIS≥3;所有患者的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随机将8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35例,女5例,年龄34~51岁,平均(44.7±5.7)岁,肋骨骨折超过5根30例,连枷胸13例,中等量以上血胸27例,合并休克21例,气管以及支气管裂伤的例数6例,发生胸骨骨折5例。观察组中男33例,女7例,年龄33~52岁,平均(45.3±5.3)岁,肋骨骨折超过5根31例,连枷胸12例,中等量以上血胸26例,合并休克患者20例,气管以及支气管裂伤的例数7例,发生胸骨骨折的患者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首先给予患者积极的胸部创伤处理,对于多根肋骨骨折的患者使用胸带包扎固定,对于胸骨骨折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处理,进行内固定;对于气管以及支气管损伤的患者进行手术修补,使用胸腔引流术处理患者的中等以上血气胸患者;同时给予输血补液治疗患者的休克症状[2]。
同时给予患者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微循环,减少组织损伤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用量为每天40~80 mg,持续治疗4~7d后减量。使用东莨菪碱消除患者的肺小管痉挛,扩张患者的支气管,给予患者应用相应的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3]。
所有患者入院确诊为重症胸部创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后立即行气管插管,使用以PB760呼吸机辅助呼吸,使用的模式为SIMV+PVS+PEEP。在一开始给予纯氧,待氧合好转后,调节氧气浓度。两组患者给予不同的通气方式。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的潮气量为(10~15)mL/kg,PEEP为3~10 cm H2O,I∶E=1∶1.5~2.0,f为(12~16)次/min。观察组患者给予的潮气量为(6~8)mL/kg,PEEP为5~15 cm H2O,I∶E=1∶1.0~2.0,f为(18~20)次/min。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对待。
1.3 考察指标和疗效评价
分别记录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机械通气8 h和24 h的动脉血的PaO2、PaCO2、pH情况及氧合指数(PaO2/FiO2)。同时记录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时间、治疗效果及病死率。
疗效标准包括显效:指经治疗后患者的全身情况明显好转,患者的动脉血分析相关指标恢复正常,氧合指数升高到300 mmHg;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全身情况好转,PaCO2<80 mmHg,氧合指数有所升高,但未达到300 mmHg;无效:指经治疗后患者的全身情况未见好转甚至出现恶化情况,患者的氧合指数没有变化甚至出现下降的情况。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4]。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 SPSS17.0 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多组间采用方差分析 ,两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通气前后血气分析及氧合指数情况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有效率以及病死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治疗效果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重症胸部创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ne,ARDS)是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5],该疾病的病死率极高,超过50%以上[6]。导致该疾病的常见因素包括严重的休克、感染以及严重创伤等。在患者出现严重的胸部创伤后极易出现多处肋骨骨折、连枷胸、血气胸、休克等,进而炎症因子损害患者的肺组织,造成肺组织水肿、通气功能下降等,最终导致急性的呼吸窘迫症。
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首先要积极处理患者的原发病,然后进行强氧治疗来改善患者的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7],使用的主要手段为呼吸机辅助呼吸,该方法可以减少患者的自主呼吸,防止患者的呼吸肌出现疲劳,如果在疾病发生的早期即给予患者积极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可以提高重症胸部创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愈率和生存率[8]。endprint
但是,在呼吸机辅助治疗中不同的通气方式对患者的临床症状的改善有所不同[9]。常规方法是使用较大的通气量来治疗,导致患者的气道压力增大,容易引起患者肺部损失以及气压伤,进而导致患者的预后不良。为了解决这一棘手问题,相关学者通过不断地探索研究,提出肺通气的原则应为“小潮气量,最佳PEEP”[10]。在本研究也发现通过保护性的肺通气的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观察组患者的肺通气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有效率以及病死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保护性肺通气能够明显改善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草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4):203-204.
[2] 郑勇,黄进启,谭远光. 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62例[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9,16(3):191.
[3] 乌立晖,徐志飞,孙耀昌. 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治疗策略[J].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4,29(4):324-326.
[4] 郑勇,黄进启,谭远光. 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62例[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9,16(3):191.
[5] 陈洪波. 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90例[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8):59-60.
[6] 付明磊. 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9例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1,8(24):145-146.
[7] 邢莉.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复张策略的研究进展[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5):2451-2453.
[8] 李守渡,高春民. 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6例的诊治与预后[J]. 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18):3595-3596.
[9] 彭木开. 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0):169.
[10] 母春华,李薇薇,高家敏. 严重胸部创伤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4例临床分析[J]. 中国综合临床,2010,26(1):76-77.
(收稿日期:2013-05-21)endprint
但是,在呼吸机辅助治疗中不同的通气方式对患者的临床症状的改善有所不同[9]。常规方法是使用较大的通气量来治疗,导致患者的气道压力增大,容易引起患者肺部损失以及气压伤,进而导致患者的预后不良。为了解决这一棘手问题,相关学者通过不断地探索研究,提出肺通气的原则应为“小潮气量,最佳PEEP”[10]。在本研究也发现通过保护性的肺通气的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观察组患者的肺通气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有效率以及病死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保护性肺通气能够明显改善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草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4):203-204.
[2] 郑勇,黄进启,谭远光. 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62例[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9,16(3):191.
[3] 乌立晖,徐志飞,孙耀昌. 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治疗策略[J].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4,29(4):324-326.
[4] 郑勇,黄进启,谭远光. 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62例[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9,16(3):191.
[5] 陈洪波. 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90例[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8):59-60.
[6] 付明磊. 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9例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1,8(24):145-146.
[7] 邢莉.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复张策略的研究进展[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5):2451-2453.
[8] 李守渡,高春民. 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6例的诊治与预后[J]. 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18):3595-3596.
[9] 彭木开. 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0):169.
[10] 母春华,李薇薇,高家敏. 严重胸部创伤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4例临床分析[J]. 中国综合临床,2010,26(1):76-77.
(收稿日期:2013-05-21)endprint
但是,在呼吸机辅助治疗中不同的通气方式对患者的临床症状的改善有所不同[9]。常规方法是使用较大的通气量来治疗,导致患者的气道压力增大,容易引起患者肺部损失以及气压伤,进而导致患者的预后不良。为了解决这一棘手问题,相关学者通过不断地探索研究,提出肺通气的原则应为“小潮气量,最佳PEEP”[10]。在本研究也发现通过保护性的肺通气的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观察组患者的肺通气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有效率以及病死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保护性肺通气能够明显改善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草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4):203-204.
[2] 郑勇,黄进启,谭远光. 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62例[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9,16(3):191.
[3] 乌立晖,徐志飞,孙耀昌. 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治疗策略[J].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4,29(4):324-326.
[4] 郑勇,黄进启,谭远光. 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62例[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9,16(3):191.
[5] 陈洪波. 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90例[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8):59-60.
[6] 付明磊. 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9例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1,8(24):145-146.
[7] 邢莉.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复张策略的研究进展[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5):2451-2453.
[8] 李守渡,高春民. 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6例的诊治与预后[J]. 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18):3595-3596.
[9] 彭木开. 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0):169.
[10] 母春华,李薇薇,高家敏. 严重胸部创伤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4例临床分析[J]. 中国综合临床,2010,26(1):76-77.
(收稿日期:2013-05-21)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