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毛泽东关于伟大建党精神思想内涵的论述研究

时间:2024-04-24

齐卫平

[摘  要]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百年奋斗实践的历史产物,凝结着中国共产党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心血,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境界。毛泽东不仅以身体力行的毕生实践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作出了光辉榜样,而且以丰富的思想形成伟大建党精神内涵各要素的理论阐述。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代表了中国的命运、中国共产党人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人勇于奋斗到最后一滴血、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是一个重要问题等方面为理路,展开对毛泽东论述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内涵研究,有助于深刻认识伟大建党精神的精髓要义,从而为奋斗新时代新征程的实践中更加自觉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提供精神动力。

[关键词]毛泽东;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命运;人民利益;勇于奋斗;党性

[中图分类号]  A8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23)05-0011-08

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创建中国共产党时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成为流淌在中国共产党血脉中的红色基因,贯穿党一百多年奋斗实践的全过程。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杰出代表,毛泽东不仅以身体力行的毕生实践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作出了光辉榜样,而且以丰富的思想展开伟大建党精神内涵各要素的理论阐述。从毛泽东大量的相关论述中可以感知,***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对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作出的凝练性概括,建立在党的百年持之以恒的实践基础上,有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厚积淀的思想渊源。研究毛泽东精辟论述的丰富思想,对深刻认识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价值和精髓要义,在奋斗新时代新征程的实践中发扬光大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人

坚持真理代表了中国的命运

1962年1月,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历史上常常有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事实:“我们党在一九二一年成立的时候,只有几十个党员,也是少数人,可是这几十个人代表了真理,代表了中国的命运。”这个论述把掌握真理与改变命运直接相联系,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也鲜明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扭转乾坤的奥秘所在。真理指引航向,理想照耀征途;真理决定命运,理想绘就前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伟大建党精神树根立魂,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体现信念的坚守。伟大建党精神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执着,形成中国共产党人代表中国命运的根本力量,演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的历史逻辑。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先进中国人探寻真理、追求理想的结果,是近代中国革命拨正前进方向、选择正确道路的收获。毛泽东青年人生轨迹的改变与中国共产党创建这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相联系,因缘于真理和理想的追求。他在党内和会见外宾的讲话中回顾自己的经历,曾数十次谈到五四时期从一个小学教员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情况,说“因为中国当时的情况实在太惨无人道,三座大山压在我们头上。我小学教师当不成了,就走上了共产党这条路”,“我原来是个小学教员,过去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个共产党,也没有想过要进共产党。后来被压迫的环境迫使我们成立了共产党”。这样的选择体现出探寻真理、追求理想的志向。正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力量驱动,激励着那个时代许多先进知识分子毅然放弃舒适生活而走上革命之路,毛泽东就是其中的一个杰出代表。1959年5月,毛泽东会见外宾时说:“我们只相信真理。我们都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我都没有见过,相信他们,就是因为他们有真理。”如果我们把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寻找救国救民道路视为探寻真理、追求理想的历史过程的话,那么,中国共产党就是代表真理的先进力量形成的標志。“一九二一年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就改变了方向,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就改变了方向。我们共产党是中国历史上的任何其他政党都比不上的,它最有觉悟,最有预见,能够看清前途。”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最有觉悟”“最有预见”和“能够看清前途”的政党。

毛泽东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品质。他指出,共产党人“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只有靠真理才有用,“才能争取革命胜利,其他都是无益的”。“所谓真理就是在我们斗争实践中被证明了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东西,它适合人民的要求,使我们取得斗争的胜利”,“认识了的真理就一定要坚持”,“凡是真理都应该坚持”。“我们相信真理,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只要真理在我们一边,我们就什么都不怕。”谁掌握了真理,谁代表着真理,既不是由哪些人说了算的,也不是靠自己标榜就能成立的,关键是坚持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统一,从具体实践中形成正确的认知,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在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实践中形成伟大建党精神。

毛泽东论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相统一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认同马克思主义就是普遍真理,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深入发展中,不断增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思想和行动自觉。毛泽东指出:“中国的党一贯遵守马列主义的原则,因为它是普遍的真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一定要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客观实践中得到检验,“证明是真理,这才算是真理,不然就不算”。在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奋斗历程上,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另一方面又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自觉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深入发展,发扬光大伟大建党精神,为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提供了有力保证。

毛泽东强调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必须随时修正错误的思想。他指出:“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看,真理和错误构成矛盾的统一体,真理排斥错误,但不等于掌握了真理就隔绝了错误的发生。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作为普遍真理的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终结真理,发现、认识、揭示和运用真理永远处于发展的动态过程。从党史看,中国共产党发生错误的症结可以主要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脱离客观实际,二是脱离人民群众,两个原因互为因果,脱离实际必然脱离人民,违反人民利益必然脱离最大的实际。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人“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又随时准备修正错误,没有什么行不通的”,“犯了错误就要改正,叫作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把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与修正错误相联系,深刻揭示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对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大意义。

毛泽东指出了为真理和理想而不懈奋斗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他指出:“实现共产主义是空前伟大而又空前艰巨的事业。不艰巨就不能说伟大,因为很艰巨才很伟大。”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以实现共产主义为远大理想,决定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根和魂,守住这个根和魂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追求、揭示、笃行真理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事情,既需要长期探索的付出,又面临曲折性和反复性的磨炼。实现远大理想的事业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可以完成的,既要经历漫长的奋斗过程,又要付出艰辛努力。党的事业“空前伟大”和“空前艰巨”不仅代表着它的无比神圣,更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把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贯穿于历史实践的全部奋斗过程,伟大建党精神代代相传是党的事业长期性和艰巨性的必然要求。

***总书记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历史实践表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就是不断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守真理的过程。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两个结合”实践的过程中孕育滋养,把“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置于伟大建党精神内涵的首要地位,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代表中国命运的机理。毛泽东关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辟论述,鲜明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恪守的准则,为深刻认识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二、中国共产党人

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

1925年12月,毛泽东在为广州创办的《政治周报》撰写的发刊词中,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要革命的问题,他简明扼要地回答:“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这个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为两个核心词语的答案,对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的根本问题作出了明确阐述,为确立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奠定了思想基础,包含着伟大建党精神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内涵的思想因子。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身上得到鲜明体现。从历史资料可以明白一个道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绝非偶然,一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决意从事建党活动,目的就是为了彻底改造中国,把遭受苦难的中国人民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社会中解放出来。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就以改造社会的志向表达了心系人民的情怀。1921年暑假中,他寄居在湖南湘乡驻省中学学生宿舍自学,立志做一个改变社会的革命青年,表示“我将以一生的力量为痛苦的人民服务,将革命事业奋斗到底”。这样的志向和情怀,决定了毛泽东把自己的人生全部奉献给伟大事业的奋斗轨迹。

毛泽东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他指出:“从前我当小学教员时,只是靠教书吃饭,没有想到要搞共产党,共产党是后来因为人民需要才成立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毛泽东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他指出:“没有中华民族,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奋斗的方向,是使中华民族起死回生的完全正确的方向。”总之,“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共产党并不要谋求自己的私利,它所谋求的只是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全民族的利益、劳苦大众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坚持的“就是一个原则,为中国人民服务,为中华民族解放!”这些突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直接论述,鲜明揭示了伟大建党精神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内涵之义,谋人民幸福、谋民族复兴的思想充溢其中。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内含着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逻辑关联。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成为中国共产党各种革命精神生成和发展的内在元素。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话语表达在毛泽东的论述中有丰富的体现。第一,指出为人民服务就是福祉人民。“我们工作的目的是为共产主义,具体讲就是平时说的为人民服务。”“要让历史证明,我们不仅能够领导好革命战争,而且也一定能够领导好和平时期的经济建设,让全国人民过上好日子。”第二,指出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来源。“我党没有人民,便等于鱼没有水,便没有生存的必要条件。”“我们没有别的本钱,只有一桩,就是老百姓。”因此,必须充分相信人民群众,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向人民学习;必须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向人民群众汲取无穷力量;必须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刻也不脱离人民群众。由此确立党的群众路线和优良作风,使中国共产党与其他任何政党形成显著区别。第三,指出谋人民幸福、求民族复兴关系到能否赢得民心,决定着党的事业兴衰成败。中国共产党人“生根于人民之中,他们是人民的儿子……总是以群众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因此他们就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这就是他们的事业必然获得胜利的根据”。“老百姓拥护共产党,是因为我们代表了民族与人民的要求。”第四,指出党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以满足和实现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一切问题的关键在政治,一切政治的关键在民众,不解决要不要民众的问题,什么都无从谈起。”“我们采取的行动,必须符合公众最大的利益。”是否符合人民利益是检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不正确的标准。这些围绕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形成的话语,闪烁着伟大建党精神的光芒。

***总书记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弄清楚我们党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伟大建党精神是认知的思想源头,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担当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实践积淀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历史经验。初心使命是回答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的思想和行动遵循,毛泽东关于中国共产党人一切都是为了人民利益的精辟论述,突显了中国共产党鲜明答案的思想意蕴,为深刻认识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财富。

三、中国共产党人

勇于奋斗到最后一滴血

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方针》报告中指出:“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斗争。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我们要为大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奋斗到最后一滴血!”这样的论述,为伟大建党精神中“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内涵作出了历史的诠释。

近代中国,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不幸遭遇,注定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是一场血与火交织的抗争。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实践中进行的一切斗争和付出的一切牺牲,都服从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统治把中国人民推进黑暗的深渊,决定了近代中国风云激荡的救亡图存伟大斗争呈现出一部创造苦难辉煌的艰辛历史。“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他们壮烈牺牲和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作出厚实的铺垫。毛泽东颂扬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一系列论述为读懂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认知。

毛泽东把英勇斗争、不怕牺牲概括为中国共产党坚定的意志、品质和风骨。他指出,共产党人“不准备付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就不是一个自觉的和忠诚的共产主义者”。英勇斗争、不怕犧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素养。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报告中指出:“革命坚决、斗争勇敢,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宝贵品质……为了党的、无产阶级的、民族解放和人类解放的事业,能够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1938年4月9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第三大队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鼓励学员们要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牺牲一切”,“要有为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牺牲自己贡献生命的决心!”1965年5月,毛泽东上井冈山重游故地时激动地说:“为了创建这块革命根据地,不少革命先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牺牲时都只有二十几岁呀!没有过去井冈山艰难的奋斗,就不可能有今天”,并作词《念奴娇·井冈山》,其中有一句“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告诫说“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这感慨万千的追忆,烘托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中国共产党人大无畏气概。

毛泽东强调,革命就是斗争,奋斗就会有牺牲。他指出:“干革命就不要怕困难。”“只要了解困难,不怕困难,有牺牲精神,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毛泽东经常鼓励红军战士们不要怕困难,“不要怕暂时受挫,要看到光明”。1937年10月23日,毛泽东为陕北公学成立题词,其中提出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指出:“我们面前的困难是有的,而且是很多的,但是我们确信: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中国共产党的话语中,说到“困难”总是与“克服”的词句相搭配,说到“挑战”总是匹配“战胜”的词句。“要有不怕任何艰苦,不怕牺牲,向前迈进的决心,革命的过程,像在波涛汹涌的江河中行船,懦弱的人常常会动摇起来,不知所措。”在毛泽东看来,没有挫折和失败,就不会有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

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以共产党英勇斗争、不怕牺牲换来的。1945年6月17日,毛泽东在延安召开的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上发表演说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意志从来没有动摇过,“不怕死多少人,不怕牺牲”,“中国自有共产党以来,在二十四年里,单共产党人就死了几十万”。1958年12月,毛泽东撰文指出:“中国人民为了消灭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花了一百多年时间,死了大概几千万人之多,才取得一九四九年的胜利。”1959年3月,毛泽东在会见外宾时说起自己的家庭中两个兄弟、妻子、妹妹、弟弟的独生子都被国民党杀死,大儿子在朝鲜战争中牺牲,“我的家庭这种情况,说明中国成千上万的家庭有多少人被杀害”。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外宾到中国访问时盛赞毛泽东伟大,说读《毛泽东选集》受益匪浅。毛泽东回答说:“这是血的著作。《毛选》里的这些东西,是群众教给我们的,是付出了流血牺牲的代价的。”这个谦逊的回答表明,毛泽东视个人的著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总结,凝结着全体共产党员和中国人民的心血,展现了以流血牺牲赢得胜利的历史品貌。

***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在一百多年不懈奋斗中,“为了人民、国家、民族,为了理想信念,无论敌人如何强大、道路如何艰险、挑战如何严峻,党总是绝不畏惧、绝不退缩,不怕牺牲、百折不挠”。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展现的伟大建党精神,以热血和生命锤炼出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毛泽东论述党的历史常常动情,关于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辟论述,对深刻认识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底蕴和强大力量具有重要启迪。

四、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

是一个重要问题

1941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关于增强党性问题时发表讲话强调:“党性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这次会议决定由王稼祥起草关于党性问题的决定。7月1日,中央政治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党性与精神密不可分,伟大建党精神作出“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内涵揭示,体现把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党性紧密相联系的思想逻辑。

党性是一个政党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树立组织内部成员基本修养的规范,成为党员党性锤炼的准则。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体现政治品格、思想境界、价值追求、行为准则和作风操守的综合性要求,因此也是精神秉持的圭臬。毛泽东把忠诚于党与忠诚于人民相统一,对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持什么样的党性作出了精辟论述,为全党进行党性锻炼提供了思想和行动指南,在中国共产党形成伟大革命精神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毛泽东指出:“对党的事业,对人民的事业,要忠心耿耿。”他表示:“我搞革命是为了无产阶级事业。”1927年10月15日,毛泽东在井冈山酃县(今湖南省炎陵县)水口叶家祠主持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带领新党员宣读“牺牲个人,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的誓词,把对党忠诚注入新党员的靈魂。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组织成员的先进性,党员的政治身份重于个人身份,对组织的忠诚是讲政治首要条件。忠诚于党必须正确处理党的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做到坚持党性与发扬个性相统一。毛泽东指出:“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主要是解决个人与党的关系、局部与全体的关系。”“党性就是普遍性,个性就是特殊性。没有一种普遍性不是建筑在特殊性的基础上的……党性是共同的性质、普遍的性质,全党每一个人都有的性质。”这种共同性质、普遍性质体现在对党的纲领、原则、路线方针政策等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共同遵循和统一行动。“一致的行动、一致的意见,集体主义,就是党性。我们要使许多自觉的个性集中起来,对一定的问题、一定的事情采取一致的行动、一致的意见,有统一的意志,这是我们的党性所要求的。”这些党性和个性辩证关系的论述,把党放在首要位置,为共产党员的忠诚观奠定了理论基础。

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者从来就认为无产阶级的事业只能依靠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政党,脱离了群众就不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了。”因此,对党忠诚必须对人民负责,忠诚于党必须不负人民。毛泽东强调,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我们所有的党组织,从上到下都必须遵守我们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原则,这就是不脱离群众,同群众的需要和愿望息息相通”。“力量的来源是人民群众。不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哪一个也不行。”要求“多做与人民有益的工作”。毛泽东党建学说中群众路线的思想极其丰富,树立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体现的就是把对党忠诚与不负人民相统一的党性原则。毛泽东强调:“联系群众永远不会失败。”在领导历次整党整风中,毛泽东都把反对主观主义、克服官僚主义作为重要内容,他甚至把脱离群众视为“是一种罪恶”,要求全党远而避之,坚决杜绝。这些论述把坚持党性鲜明地寓于人民性之中,揭示了脱离人民性就背违了党性的深刻思想。

***总书记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心学”需要一辈子研习,党性需要不间断锤炼。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思想自觉和行动遵循贯穿党的奋斗全过程,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中国共产党党性锤炼的历史实践。对党忠诚和不负人民相统一的党性坚守,使党的事业与人民的事业水乳交融,使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干成了其他任何政党干不成的事。事实证明,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没有辜负人民。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为战无不胜的伟大政党的重要原因。毛泽东论述中国共产党人锤炼和坚持党性的思想,成为感悟伟大建党精神力量的知识路径。

五、结语

毛泽东关于伟大建党精神思想内涵的丰富论述表明,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创造性生成和继承性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伟大建党精神”虽然是***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首次提出来的,但这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概念。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中国共产党创建之时,发扬光大于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伟大实践的整个过程之中。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一百多年奋斗构建起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荟萃了以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为标识的伟大精神,为各个历史时期党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和领导伟大社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力量支撑。历史川流不息,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使伟大建党精神成为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始终发扬光大,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久经考验而基业长青的密钥所在,是党确保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战略大计。伟大建党精神在传承发展中形成丰富的思想表达,而毛泽东的精辟论述则为我们构建了一座内容全面的伟大建党精神话语库。向历史汲取力量,深入学习毛泽东关于伟大建党精神思想内涵的论述,有利于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新征程奋斗中,更加有力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本文系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体系建构研究”(20&ZD01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贾  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