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冬春季宝宝需防貌似感冒的七种病

时间:2024-05-13

朱本浩

感冒是冬末春初宝宝最为常见的上呼吸道疾病,发热、鼻塞、流涕、打喷嚏又是感冒的常见症状。可是有一些疾病却打着感冒的“幌子”,实际上是比感冒严重得多的疾病,应注意鉴别和防治。

过敏性鼻炎发生过敏性鼻炎时,鼻塞、流涕、打喷嚏症状“刹不住脚”,而且无论是抗生素还是清热解毒的中药对此症状都毫无改善。如果以上症状都存在,又逢春暖花开之季,反复发作超过2个月以上,基本上可以判定宝宝得的不是感冒,而是过敏性鼻炎。

防治措施首先要远离过敏原。户外的过敏原主要是花粉,因此,在春季空气中飘浮有大量花粉时,要避免在上午5~10点间外出。加强锻炼,增加机体抵抗力,也可针对过敏原到医院做脱敏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常在冬末春初流行。常以普通感冒形式出现,表现为体温中度增高、头痛、肌痛、全身不适等。1~2天后感觉一侧或两侧耳垂下酸痛、肿胀(腮腺肿大),张口、咀嚼困难,是该病的显著特征。

防治措施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是最佳的预防方法。感染该病时,对腮腺肿痛较严重的宝宝可采用中药治疗,高烧不退时可服用退烧药。宝宝在患病期间要多喝开水,勤用凉开水漱口,宜吃流质半流质饮食,忌酸味食品。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婴幼儿多发。前期表现为发热、头痛、流涕、怕光、眼结膜充血。3~4天后体温升高,皮肤逐渐出现玫瑰色斑丘疹,先从耳后发际开始发出,渐及前额、面颊、颈项、躯干及四肢,最后发至手掌及足底;皮疹出齐后逐渐褪去,留有色素沉着。出疹期间全身症状加重,体温更高,达40℃左右,出现精神不振、嗜睡或烦躁不安现象。

防治措施接种麻疹疫苗是最佳预防办法。在出疹期间要保证宝宝足够营养(易消化而富有蛋白质和维生素),保持眼睛和口腔等的卫生,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又不能让宝宝直接吹风。患麻疹的宝宝应严格隔离至出疹第5天后,以防传染给其他人。

流行性脑膜炎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疾病,呼吸道飞沫传播。最初症状是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红、浑身酸痛等,与感冒类似。病菌侵入血液后,表现为突然高热、头痛、寒战、呕吐;皮肤出现淤点、瘀斑为本病特征,主要分布于肩、肘、臀等易于受压的部位。

防治措施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注射流脑疫苗。避免让宝宝与有发热或严重头痛的病人亲密接触。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避免带宝宝到人多拥挤的地方。平时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晒太阳。

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冬春季多发。多数宝宝出现发热、头痛、畏寒、咳嗽、全身不适、食欲缺乏等症状。咳嗽初期为干咳,后转为顽固性剧烈咳嗽,无痰或伴有少量黏痰,特别是夜间咳嗽较为明显,婴幼儿表现为喘憋和呼吸困难。

防治措施主要靠增强体质。多带宝宝开展户外活动,进行身体锻炼。患病期间让宝宝多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还要注意宝宝的饮食和营养,鼓励宝宝多饮水,吃一些营养丰富而又易消化的食物,宜少食多餐。

猩红热是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表现为发热、咽炎与皮疹。宝宝全身不适,咽痛明显,影响进食。在发热的第2天左右出疹,在全身皮肤潮红的基础上可见到针尖大小的点疹。同时舌面有白苔,舌质发红,很像草莓,故称为“草莓舌”。

防治措施治疗首选青霉素。急性期患儿应卧床休息,较大儿童用温淡盐水含漱;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宜;皮肤保持清洁,对瘙痒严重者可给予炉甘石洗剂外搽。

水痘由疱疹病毒引起。春季多发,多见于半岁至4岁宝宝。病初有轻度发热、流涕、咳嗽等不适感,似感冒症状,1~2天后,皮疹可依次从躯干、頭部、面部、四肢出现,不高于皮肤,数小时后变成为丘疹,再变透明饱满的水痘,之后变浑浊,最后变干瘪。水疱周围皮肤发红、发痒。1~2天后干枯结痂,痂落后不留疤痕。

防治措施接种水痘疫苗可预防本病。感染发病时,无并发症的不需特殊处理,对症治疗即可。如剪短宝宝指甲,戴连指手套,以防抓伤;勤换内衣,消毒水洗浴,减少继发感染;局部或全身可使用止痒镇静剂。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