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清明螺 抵只鹅

时间:2024-05-13

石柱国

俗话说:“清明螺,抵只鹅。”清明前后正是食螺的大好时节。

田螺,又叫螺蛳、黄螺、田赢,是一种柄息在湖泊、池塘、水田、河沟和小溪中的腹足纲动物,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各地均產。其壳略呈圆锥形,壳面光滑浑网、螺掩宽大,肉质嫩腻甘美,食起来特别清甜爽脆,而且极易吮吸离壳,一经烹煮,其味鲜美无比,是堪与法同蜗牛平分秋色的美食,因而赢得古往今来不少美食家的赞誉。

田螺是水乡最易得的“荤菜”,随便在水田河边都能摸到一把,得来全不费工夫。只要加点食盐、辣椒、酱油,一煮即成,无论是下饭或饮酒都是一碗好菜。

田螺之所以被称为美食,不仅仅是因其肉质鲜美细嫩、味香可口,而且在于其肉质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据营养学家研究分析,田螺肉的蛋白质含量比牛肉高,并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田螺肉中的脂肪含量仅有1.2克,远远低于瘦猪肉及牛肉的含量;田螺肉中还含有丰富的钙质,每百克螺肉中含钙高达254毫克,约为黄豆的3.7倍,鸡肉的12倍,牛肉的194倍,猪肉的226倍。因此,田螺是中老年人饮食补钙中一种不可多得的佳品。

国人食螺历史悠久。1984年广西桂林在甄皮岩洞穴人类遗址中,就发现有不少螺化石,而且顶端都已被敲打成洞,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已有食用田螺的经历。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清明节食过田螺后,对其肉质鲜美赞不绝口,曾写下“白玉盘中一青螺”的赞美诗句;清代诗人董伟业在一年清明时,于扬州食过糟田螺后诗兴大发,便写下了《扬州竹枝词》:“清明时节气清和,滥贱刀鱼人市多,最是酒杯禁不得,菜花天气卖田螺。”

各地食用保鲜田螺的烹调特色与食法不同。苏州水渠遍地,是田螺柄息的好地方。苏州人嗜螺成癖,清明前后,每天必食。苏州人有句口头禅:“蹄髈(猪蹄)笃笃,螺蛳缩缩。”将田螺与蹄髓相提并沦,可见其爱螺之深。

无锡的“田螺塞肉”是清明时的节令名菜,它是将螺肉挑出,除去腮、胃、肠,然后洗净,和五花肉一起剁成肉茸,加入姜末、细盐、黄酒等拌成肉馅后,逐个塞人螺壳里,人笼蒸熟后,取壳挖出肉球拌以佐料食之,其味鲜美无比。

上海人食螺的方法与苏州人、无锡人基本相似,只是油水要重一些。上海人喜欢吃“糟田螺”,是海派名肴。烹调时将剪去螺尾的田螺放进锅里,置在旺火上,倒人猪油烧热,放人糟卤汁、姜末、蒜末炒出香味,再加热水、白糖、酱油、味精烧开,焖炒10分钟左右,即可出锅。吃时用牙签将螺肉剔出,淋上麻油,香味浓郁,鲜嫩可口。

广东人更是将吃螺视为一种时尚。清明前后,在市场上选购一些个体较大的田螺,洗净、剪尾、剔出肉。烹制时,加入盐、油、酱、醋、糖、姜、蒜等佐料,还要加些新鲜紫苏叶。成菜人口肉质滑嫩,咸中带甜,鲜而不腥,余香满口。

此外,还有重庆的“麻辣田螺”,长沙的“辣味田螺”,桂林的“薄荷酿田螺”,南宁的“汤汁田螺”,杭州的“焖炒田螺”,芜湖的“芙蓉炒田螺”(又名“雪里嵌银”),安庆的“辣味螺狮”和“焖炒田螺”,等,都是有名的地方小吃,深博食客称赞。

田螺因肉鲜味美,不仅受到国人的喜爱,连“老外”也视为佳肴。法同人就将田螺与蜗牛同列为席上名馔。在巴黎几家华人餐馆,都把田螺作为东方名菜,成为非常抢手的佳肴,每天都是宾客满座,就餐者有华人也有法国朋友,食后无不交口称赞。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