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3
邱园园
自卑是指一个人由于生理或某些心理缺陷而轻视自己,总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的一种心态。如果再受到周围人的轻视、嘲笑或侮辱,自卑心理就会加深、扩大,甚至发展到嫉妒、愤怒和忧郁等。
第一个提出自卑学说的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医学家阿特勒。他认为自卑感的产生是由于幼年时感到自己瘦小体弱,需要安全保护,并且一举一动都受大人控制的结果。因而自卑感人皆有之。如果让自卑感继续发展,则会产生自卑情结;若进一步恶化,可导致精神障碍,如抑郁、焦虑、强迫症等。一个人在自卑的同时,往往有寻求补偿的愿望,如以优越感的补偿作用来维护自我尊严。但优越感作为一种心态,如果处于不恰当的地位;则可发展成为自大自傲、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自卑的胖姑娘
一位女学生由于长得胖了点,同学中有人叫她“胖姑娘”,讽刺她“缺乏形体美”,因而产生了自卑心理,于是采取控制饮食的办法来减肥,这在心理学上叫“补偿”。刚开始节食时尚能忍受,当减到每餐只吃50克时,胃提出抗议了,老唱空城计。这个姑娘平时喜吃零食,见了美味佳肴就垂涎欲滴,于是节食与饥饿、减肥与嘴馋之间产生了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她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放开吃,满足口馋之欲,食后则用手指挖喉咙,把吃进去的食物吐出来。但呕吐总是难受的,日久产生条件反射,一见食物就厌恶,严重时竟滴水不进,产生明显的抑郁感。
由自大转向自卑的大学生
李某是某大学二年级学生,近来感到学习困难,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自以为患了神经衰弱,要求出具证明申请休学一年。在检查中发现他情绪抑郁,对学校生活不满。谈心中了解到他来自农村,在小学、中学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颇得老师赞赏,也是家里的宠儿。考入重点大学后更是踌躇满志,期望一显身手,目标是各科成绩都夺魁首。但事与愿违,他发现强中还有强中手,虽日夜发奋苦学,考试成绩还是达不到他的目标,于是自卑感油然而生。尤其使他苦恼的是,同学们嘲笑他讲话中带乡土音,吓得他不敢开口说话,终日沉溺于自卑、忧郁、沮丧、嫉妒等不良情绪之中。他想不出别的补偿办法,就求助于休学,实质上是回避矛盾,逃避现实。
心理学家认为,青年和老年是产生自卑情绪的危险时期。青年好胜心强,如果性格不够开朗,遇上困难而又不能正确处理,就会产生自卑情绪;老年人体力衰退,遇事力不从心,自我对比则有“想当年”的感触,而与中青年对比时又有“人老珠黄”之叹;加上社交减少,生活比较孤单,如果不乐观豁达,很容易自卑。
对于有可能产生自卑情绪的人,建议试用如下几种方法来寻求解脱。
正视自卑 自卑是自我怜悯的一种心理反应,在正常人中也会有,不一定都是病态心理。问题在于有了自卑感怎么办,是恐惧、紧张、嫉妒,或流泪和抱怨,还是面对现实,客观分析,善于补偿?当然应该采用后者,否则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善于补偿 自卑不一定都是坏事,只要善于自我补偿,就可能成为激发奋斗的动力。阿特勒自幼驼背,行动不便,从小就有严重自卑感。5岁时患了一场几乎丧命的重病后,他决心学医。他的生活目标是克服死亡的恐惧,后来终于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前述那位神经性厌食的姑娘,采取了不合理的补偿方法,结果身心俱伤。倘若她能运用运动、体育锻炼等正确方法来减肥,结果可能完全两样。
正确审视 一个人要正确审视自己和别人。前文提到的李某在大学读书时好高骛远,这是童年时期自高自大的继续。由于不能正确审视自己,一下子跌进自卑的深渊。其实,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正确地审视自己和别人,可以克服自卑感。
置身于群体中 自卑者常孤独、抑郁,所以一定要主动地把自己置身于群体之中,参加社团活动。在活动中开阔视野,发现别人的优缺点,同时也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这对逐步克服自卑情绪大有好处。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