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研制成功等

时间:2024-05-13

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研制成功

据国家科技部公布的消息,由第三军医大学邹全明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历经15年的攻关,在世界上率先研制成功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日前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国家一类新药证书,是一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发明。

幽门螺杆菌是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等多种上消化道疾病的罪魁祸首,而且与胃癌密切相关,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因子。据分析,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超过6亿,每年导致胃癌死亡约20万人。如何预防和根治幽门螺杆菌对人体的危害,一直是国际医学界的难题。邹全明教授等人通过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在世界上最先完成了幽门螺杆菌Ⅲ期临床试验,有超过5 000人受试。研究结果表明,该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预防幽门螺杆菌的保护率为72.1%。

专家介绍,这一研究成果对预防和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重大意义,标志着我国原创性疫苗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对今后新型疫苗的研发具有借鉴意义。目前,有关后续研发工作已列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

心肺复苏省略人工呼吸环节

在最近召开的第14届中国心律学论坛新闻发布会上,与会专家一致建议心肺复苏急救省略人工呼吸环节,改用单纯胸外按压复苏技术,以提高复苏成功率。

心肺复苏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患者所采取的抢救措施。经典的心肺复苏方法是每做15次胸外按压,交替进行2次口对口的人工呼吸。但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正确有效的胸外按压尤其重要。通过正确的胸外按压,可以保证重要脏器,特别是大脑的供氧,达到人工呼吸的效果。正常人呼吸时肺的潮气量在500毫升左右,而有效的胸外按压可以使肺进气量达到300-400毫升,基本可以维持人体的氧需求,因此人工呼吸可以省略。同时,人工呼吸方法不容易掌握,反而会延误实施胸外按压。美国研究显示,单纯胸外按压复苏成功率为57%,经典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仅为20%。《柳叶刀》杂志2007年公布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注册研究成果也显示,单纯胸外按压的复苏成功率是经典方法的2倍。据悉,美国心脏病学会已经在2008年3月修改了心肺复苏指南,取消了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新法治疗颈椎病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轻症病人可以通过理疗、锻炼,使症状获得改善,重症病人则必须通过手术矫正。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椎间植入自体髂骨融合术是治疗颈椎病的常规手术,但固定融合的同时也会导致脊柱的生物力学发生变化,加速临近节段椎间盘的退变,并且还存在植骨和内固定器械相关及供骨区慢性疼痛等并发症。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脊髓组主任医师王贵怀、杨俊等人.近年来开展人工颈椎间盘植入治疗颈椎病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一套手术治疗颈椎病的新方法。他们先在显微镜下微创摘除患者脱出的椎间盘和增生的韧带组织,完成脊髓充分减压。然后再植人人工椎间盘。既能提供脊柱稳定,又能保证手术节段颈椎的活动度。尤其是在脊髓和神经根的保护方面,比非显微技术更具优势。目前,他们已成功为16位颈椎病患者实施手术,共植入人工椎间盘18个。经过术后平均17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神经脊髓功能满意改善,植入物与自身椎体融合良好,未发现假体移位,颈椎过曲、过伸运动和生理曲度、手术节段颈椎活动良好,无神经功能障碍。

“蛋壳”矫正畸形脊柱

腰椎后凸畸形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需要进行脊柱矫正手术。传统的脊柱矫正手术从前方入路开刀,摘除后凸的椎体,然后进行植骨融合,手术创伤大,患者失血多。近日,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原解放军九五医院)骨科中心采用先进的“蛋壳”技术,成功为1例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实施了脊柱矫正手术。

患者家住福建省莆田,30多年前因重物砸伤及脊柱,导致腰椎后凸畸形。一个半月前又不慎扭伤腰部,导致疼痛加重,不能行走。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接诊后,李平生副院长组织专家对患者病例进行会诊讨论,考虑患者腰椎后凸畸形比较严重,手术难度较大,决定采用国内先进的“蛋壳”技术为其施行脊柱畸形矫正手术。该院骨科中心何向阳副主任亲自为患者主刀,手术过程中,专家首先掏空患者病椎体的松质骨形成“蛋壳”,然后通过上下椎体椎弓根钉加压矫正内固定并植骨融合,全程历时3个小时顺利完成。术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正常,没有出现截瘫、大小便失禁等症状。经过半个多月的精心护理,腰椎后凸畸形获得满意改善,康复出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