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3
陈 斌
我家附近有个“街心花园”,每天上下班骑单车路过时,总是看到有许多人在花园里。有一天我休息,怀着好奇心理也来到街心花园。
说是“街心花园”,实际上是居民小区的一个绿化地带。“花园”内有花草,也有石凳石桌,供人们休息、弈棋、打扑克用。这里三人一群、五人一堆在弈棋、打扑克、谈天说地侃大山;在一块较宽阔的空地上,对对舞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在翩翩起舞。花园的另一角,人们在打太极拳、做广播操,或脱了鞋、穿着袜,在鹅卵石铺就的路上行走;用手拍打树干,脚翘在石凳上手在膝盖上用力往下按……一片热闹的娱乐、锻炼景象。我看着看着,忽然发现一个“问题”:这里老年人特别多,中年人比较少,青年人凤毛麟角。什么原因呢?
问到这个问题,老年人七嘴八舌讲个不停。归纳起来,不外乎三个原因。一是老年人离退休后有的是时间,早晨又醒得早,闲来无事,于是涌向街心花园,一来呼吸新鲜空气,二来锻炼身体。第二个原因是,老年人在离退休之前,有一种“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无奈只得搁浅在沙滩上”的心理感受;一旦离退休,“人走茶凉”的心态油然而生,于是来到街心花园寻找“知音”,发发牢骚,以求得心态平衡。第三个原因是,夫妻虽然做了几十年,但都是晚上夫妻。早晨一起床,急急忙忙准备上班;下班回家,匆匆忙忙买菜做饭。晚饭后看电视,休息日搞搞卫生,整理房间。离退休后老夫老妻整日在家,每天24小时四目相对,以前不太关心的事情,现在关心起来了,而两个人的看法、意见不可能永远是一致的,于是发生摩擦,引起争吵。不如离家来到街心花园,可以减少与老伴的摩擦。此外,在街心花园里丧偶老人的比例甚高,他们有的是时间,缺少的是交谈的对象,于是来到街心花园打发时间,同时也打破“与世隔绝”的状态。
“街心花园”多老人,除了锻炼身体这一原因外,从心理角度来讲,是老年人力求摆脱孤独的一种表现。因为人到老年,体弱多病,耳聋跟花,行动不便,影响了社会活动及与他人的交往,容易产生孤独感。从心理上来看,老年人常有一种“人老不中用”的自卑心理。从家庭居住条件来看,几千年来三代同堂的家庭结构已发生了彻底改变:子女成家后分门立户,与老人分居。即使住在一起,白天子女上班,孙辈在校读书;下班回家,晚饭后子女回自己房间,关上门看电视,辅导孩子读书,让一对老人看电视以打发时间。现在居住条件改善,单元房足不出户,左邻右舍水电相通,彼此却极少往来,老年人不感到孤独才怪呢!
要减少老年人的孤独、寂寞,社会应为老年人提供娱乐活动场所,成立“老年活动之家”。老人自身不妨从以下几点做起:
1对离退休后的空闲生活和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要有心理准备。有心理准备的老人比没有心理准备的老人较少产生孤独感觉,即使出现孤独心理,程度也比较轻。
2离退休以后要尽快建立起新的生活方式,以适应新的社会角色。这样有利于减少孤独感。
3跳出“菜篮子、炉子和孙子”的家庭小圈子,多参加社会活动,干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样,既会感到自己“老有所用”,又不会为失去原来的社会角色而感到空虚、忧伤。
4跳舞打拳、弈棋玩牌、结伴旅游……既能丰富离退休后的生活,又能排除孤独、寂寞。
需说明的是,若孤独感明显,并发展到抑郁寡欢、消极厌世等心理障碍或精神障碍时,就应该去“精神卫生中心”诊治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