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3
杨 昆
癌症患者自杀事件,不少医院都有发生。某大学附属医院,去年跳楼患者4例,全部当场死亡;某肿瘤医院5年来跳楼人数近20人,仅一例抢救过来;某大型三甲医院,五成以上癌症晚期患者产生过轻生念头
当一个人知道自己患了癌症并且已经到了晚期,对死亡的恐惧和疾病的疼痛会让他们变得异常脆弱,有些人无法承受这种压力而选择自杀。如何加强这些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避免可能出现的自杀行为?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走访了我国著名肿瘤专家、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导师何裕民教授。
四成癌症患者有自杀意念
一位57岁的胃癌患者患癌后精神处于崩溃状态,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为了不拖累家庭,他选择了上吊自杀……
一位62岁的老人得知自己患癌后,神情落寞,郁郁寡欢,整日唉声叹气,精神恍惚,也不配合治疗,病情急剧恶化。一天早上,老人趁医生、护士和病友不注意,悄悄一人出走,与一辆疾驰而过的汽车相撞
“我们在多年来的临床工作中发现,大约有四成癌症患者会有自杀的意念。许多患者得知自己患癌后思想压力巨大,出现恐惧、失望等情绪,最终导致自杀。其实,真正的罪魁祸首并非疾病本身,而是病人心理负担过重,以致引发心理危机。而此时,科学合理的危机心理干预往往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何教授语气沉重,开门见山。
三大原因引人关注
据介绍,癌症病人的自杀有很多原因。但主要是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折磨,还有部分是经济因素。
1精神因素:突然得知自己得了癌症,对任何人都是个极大的刺激。有些癌症病人不能正确认识癌症,以为得了癌症就意味着死亡,心理接受不了,感到生不如死,最终选择自杀。
2肉体因素:晚期癌症患者承受的巨大痛苦是超乎想象的,长期服用止痛药会上瘾,而且人体会产生抗药性,必须不断加大药量。这时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极差,如有些膀胱癌患者,切除膀胱后每天带着尿袋生活,他们觉得这样活着没有尊严,不如死了。
3经济因素:家里穷,治病已经花光了钱还欠很多债,患者心理压力很大,觉得连累了家人尤其是子女,还不如早点了结。有一位60多岁的阿婆,住院多次,一天子女在病床前因为经济原因当面争吵,当天晚上阿婆就跳楼了。
心理干预让患者走出生命沼泽
“要站在病人的角度给病人帮助,让病人把所思所想说出来,才能真正帮助病人走出沼泽。”何裕民教授告诫说。
据何裕民教授介绍,癌症患者的心理危机干预一般分为两类情况:一是确诊初期,忽然惊悉自己思了癌症,陷入了心理危机状态,需要予以干预。类似情况还包括治疗一阶段后,发现治疗失败或又见复发、转移等。不过,后者的干预通常要简单些。二是经过了痛苦漫长的治疗,情况不见好转,患者身心疲惫,陷入漫长而难以自拔的心理危机状态。前者称为急性心理危机干预,后者则称作慢性心理危机干预。当然,对那些尚不知情的患者没有必要干预,以免画蛇添足,反添其乱。
一些癌症患者虽经积极治疗却未见好转,有的则进入了晚期阶段,基本上康复无望。这时的危机干预,何裕民教授细分为两类情况:一类是真的到了绝对晚期,任何措施都已回天乏力,病人最需要的是晚期的临终关怀。另一类情况是虽不乐观,但还不至于严重威胁生存:应对措施得当,病人还是能够带癌长期生存的。对后一类患者的心理干预问题,何裕民教授认为主要是“二个目标”的问题:
一是调整期望目标。这一阶段的肿瘤患者往往把期望目标定得太高。总想彻底治愈,身上完全没有癌细胞。其实是不现实的!现在癌症治疗目的已从过去不顾代价彻底杀死癌细胞,转向强调有效控制或基本控制其发展。对这些晚期患者,我们要强调:活着就是成功!目标的调整,对这类患者走出心理危机非常关键。
二是帮助设定近期最低目标。比如说,孩子还有几个月要考大学了,承诺帮助他一定活到能看到孩子考上大学;实现了,再一步一步调高目标。在这一延续过程中,很多人不知不觉中度过了5年、10年,走向了接近康复。须知,人有明确追求时,诱发出来的生命潜能常是巨大的。有可以实现的短期目标,就有生存下去的渴望与动力,就可能产生奇迹。
活生生的病例是患者信心源泉
33岁的李先生5年前查出鼻咽癌。看到诊断结果后,他首先是不相信,继而又感到怨恨,老天太不公平,为什么偏偏这样对待我。之后感到无比悲伤,人生旅途刚刚开始,父母养育之恩还没有报答,而自己就要离开这个世界。
李先生上述心理变化大约持续了一个星期。期间他对医生的话根本听不进去,拒绝一切治疗。这时,医生请来已康复20年的鼻咽癌患者与他交谈,告知鼻咽癌的治疗进展,使他树立抗癌信心。几天后,李先生走出恐癌阴影,开始配合治疗。而漫长的治疗过程让他十分焦虑,放疗的副作用开始动摇他的信心。这时心理学帮助了他。经过心理干预,李先生就像变了一个人,除了主动配合医生治疗,还与其他患者谈心,帮助他们渡过心理难关。康复以后,李先生系统地学习了心理学知识,并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资格,如今经常从事癌症患者的心理咨询工作。他告诉记者:“要战胜癌症,首先从战胜恐癌心理开始”。
邀请已康复的肿瘤患者与住院患者交心座谈,或者为新病人介绍身患同种癌症的病人,让他们单独沟通,这种以成功的抗癌事例为患者树立信心的方法,已经成为上海市科学保健康复协会帮助患者疏通心理的“常规武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