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冬令进补有误区

时间:2024-05-13

郭随章

传统养生讲究进补,而冬季更是进补的最佳时机。但冬令进补也要避免误区,否则会引起许多副作用。

体质不虚也大补老人在广告的诱惑或儿女们提供的补品面前,总觉得身子骨不那么硬朗了,该补补了。但吃了一些补品以后,非但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觉得心烦意乱,甚至出现鼻子出血等现象,这就是身体不虚而滥补而造成的。“补”要对“虚”,不“虚”的人进补可能会生病。因为补品是有药性或偏性的,如人参补气,当归补血,燕窝养阴,鹿茸温阳,各有所长。人参补气可提高气虚的抵抗力,但如果上了年纪,身体仍然比较强壮,吃了反而容易生疮、上火。有些人工作压力较大,常感疲倦、不适,就买些鹿茸和人参进补,结果是适得其反。其实,因工作压力造成的疲劳感受,多属于中医“气郁”,而非气“虚”,是不适合用补品的。

不辨类型随意补一些人稍有头晕、乏力、气短等症状,就要求医生开补药进补。这里要提醒的是,进补须辨阴阳,阴虚补阴,阳虚补阳。每个人的体质、性别、年龄不同,虚实也不同。而且“虚”还分为不同类型。阳虚者(吹风易受凉、畏寒怕冷、面色苍白)应温补,进一些燥性药物或食物,如鹿茸、红参、羊肉、狗肉等;阴虚者(易上火,口干、舌头上没在舌苔)可以吃一些沙参、麦冬、枸杞等药物。若体质无明显偏阴或偏阳的,则基本上不需要补,最多也就是吃一些不偏温不偏凉的药物或食物,如西洋参等。但不宜过多,要适可而止。

名贵药品能大补有人喜欢用名贵的中药大补身体,如常服用冬虫夏草,上万元一斤。其实效果还不如十几块一斤的枸杞子、麦冬。在众多的冬令补品中,人参是最常用的、最受欢迎的药物,但由于产地的差异,种植和加工炮制的方法不同,人参价格差异很大,也并非越贵越好。人参有温热、寒凉、平性三类,朝鲜红参、吉林红参、石柱参等偏温,适用于形寒怕冷、四肢不温、五更泄泻、头晕目眩、动则气喘等症状的阳气虚患者;西洋参、皮尾参药性偏凉,既可补气,又可养阴,适用于咽干口燥、便秘伤津、内热较重、舌质偏干等气阴两虚患者;生晒参、白参、糖参等药性平和,阳虚、阴虚及气虚的患者都可以用。因此,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合理选购和服用。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安全,一般没有副作用,也不需要懂得太多的医学知识,容易掌握。服食方法多样,可根据自己的口味,在进行滋补调养的同时享受美味佳肴,故深受人们的喜爱。但食补也具有局限性,补益力缓,虽也有寒热温凉四性,但其偏性要弱得多。故对于有明显虚弱症状或疾病的人,需要用力峻药专的药补,否则难以奏效。因此,“药补不如食补”是片面的。食借药威,药助食性,相互配合,补益功效才会更强。

进补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以辨证用药、少量、多次、经常为原则,这样才能使药物作用逐步渗透到内脏器官,即所谓“药气渐渍,熏蒸五脏,积聚为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