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没想到“熊孩子”真病了

时间:2024-05-13

李蕙君

儿子一直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上学了我们才接到身边。班主任多次跟我们反映,孩子特别好动、顽皮,上课还总学猫叫、做鬼脸。我们觉得孩子欠管教,带在身边好好管管就好了,直到班主任多次提醒,我们才带孩子去医院,结果孩子得了“妥瑞症”。尽管医生说有很多孩子会自愈,但我依然很自责,我该怎么做能帮助孩子呢?济南:熊倪

妥瑞症,听着似乎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实际上据统计,6至12岁儿童患妥瑞症的发生率约1/200,它的中文名字是抽动秽语症。

妥瑞癥不影响智力

妥瑞症是一种神经生理性疾患,目前尚未找出明确的原因,但多数研究提出妥瑞症的症状和多巴胺以及组胺浓度相关。患者于孩子时期发病,并且在十一岁左右到达症状的巅峰期,有三分之一患者的症状会在成年之前消失。虽然说是妥瑞症,但是这种疾患既不影响智力,也不会致命,更不会传染。

妥瑞症的孩子可能会出现下列不由自主的声音和动作:反复清喉咙、吸鼻子、咳嗽、打嗝;大吼、发出动物的叫声;转头、眨眼;肩膀抽搐、忽然地弯曲手指、大力地甩手、踢腿、伸手戳人、抖脚;重复短句子或是脏话;用多个角色的语气自言自语;扮鬼脸、吐痰……这些反复且突然出现的行为让人感到困扰,也时常让人吓一跳,而事实上最困扰的人就是妥瑞症的孩子本身,因为他们有可能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

压力越大症状越严重

患妥瑞症的小孩常因发出无法控制的声音、做出反复性的动作,被视为捣蛋鬼。周遭的人们也很难理解孩子怎么了,于是他们会开始帮孩子的行为作出诠释,包括:“你是故意的吧?”、“你家的孩子怎么这么调皮?”、“这种不乖的小孩只要打就会乖了”等,但是这些诠释对于妥瑞症的孩子和家长来说,却是更大的压力。一旦面临压力,他们大脑的“刹车系统”就更难控制,于是症状便会越来越严重。长期处于压力和舆论之下的孩子,产生行为与情绪问题的机率更高。

其实,患有妥瑞症的孩子,多半到了青春期,症状会逐渐消失。在日常生活中,家人应以平常心和妥瑞儿相处,旁人更须对此症状有所了解,给予最大的包容。

别刻意指责孩子的“调皮”举动

一旦确诊为妥瑞症,医生会根据症状严重性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症状较轻微者,通过日常生活的调整就可获得改善。在饮食方面,避免刺激性、含有咖啡因的食物,以免脑部神经兴奋,进而影响其学习,有效减缓孩子的发病症状。

此外,鼓励培养孩子进行规律运动。因为除了药物与认知行为介入之外,适当的肢体活动能够使妥瑞症的孩子们因为专注于活动中而减少抽动的发生。同时因为妥瑞症的孩子时常伴随感觉统合失调中的过度敏感状况,因此也可以借由隔绝掉那些让孩子不舒服的感觉刺激来减少压力,或者是利用需要负重或是深压的活动,包含按摩、帮忙家务等,提供让孩子能够更稳定平静的感觉刺激。在心理层面,父母要将小孩当做正常人,别刻意指责孩子做出的那些举动,但也不宜忽略症状的出现,可以让孩子了解自己的状况,学习如何消化这些症状所带来的情绪。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