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3
张华+林淑彬+林惠芳
眨眼、耸鼻、撅嘴、做鬼脸、点头、耸肩、吸鼻、清嗓子等,莫小看儿童做这些小动作,却可能是抽动障碍的表现。对于5-10岁的儿童而言,虽然神经疾病不会损伤脏器,但也会因为其他孩子的嘲笑而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
爱挤眉弄眼其实是抽动障碍
在幼儿园里,仔细观察,总会发现那么几个行为特殊的孩子,总爱挤眉弄眼,好像是在扮鬼脸,但实际上却是一种不自主的“习惯动作”。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康复科主任医师常燕群说,这种情况男孩明显多于女孩。
常燕群介绍,抽动症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头、颈、肩部肌肉,可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抽动,如眨眼、耸鼻、撅嘴、做鬼脸、点头、耸肩等,也可表现为发声抽动,如吸鼻、清嗓子等。
爱抽动可能与心理因素有关
从严格意义上讲,抽动障碍,是指以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特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抽动症状可因紧张、焦虑、生气、惊吓、兴奋、疲劳或者玩电脑、看电视时间过长而加重,或在放松、情绪稳定的情况下减轻,甚至消失。
常燕群认为,引起儿童抽动症的原因,目前考虑跟孕妈妈在孕期曾有过高热、难产史,或新生儿出生后有窒息或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等病史有关。孩子自身的一些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鼻炎、各型脑炎等,或者是在养育过程中,孩子受到某些精神刺激,如家长过于严厉、家庭关系不和、被忽视等,也可诱发抽动症的发生。
不过度关注,不责备很重要
专家提醒,爸爸妈妈在日常的养育过程中,要注意多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一旦怀疑有上述抽动障碍的表现时,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请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治。
如果孩子确诊是抽动障碍,应积极配合医生。常燕群说,抽动障碍治疗前应确定治疗的靶症状,即对患儿日常生活学习或社交活动影响最大的症状,比如点头、耸肩等,治疗原则是药物治疗和心理行为干预并重。此外,家有抽动障碍患儿,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
1.不过度关注,不责备:对于孩子的这种抽动症状,家长不必责备孩子,因为越责备,他就感到越紧张,那么不自主地抽动也就越频繁了。
2.向老师说明孩子的情况,让同学能多点理解和帮助他,尽量不要因为他的一些抽动表现而责备、嘲笑或歧视他,使他能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消除自卑的心理。
3.鼓勵孩子多点融入集体,避免过分保护或回避社会交往。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受到歧视,干脆不去上幼儿园,其实,这种回避的方式,反而是不利于孩子康复的。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点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多点跟同龄的小伙伴一起玩耍,并教他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