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性措施及对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影响

时间:2024-05-13

许岩

摘  要:目的  探究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对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5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接受免疫检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49例)与观察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免疫检验,观察组患者在临床免疫检验中强化质量控制。观察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可靠性和准确性以及两组患者的检验误诊率、免疫检验问题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检验结果可靠性、准确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检验误诊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免疫检验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免疫检验工作中强化质量控制效果显著,可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检验结果;检验误诊率

中图分类号:R4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7-0-03

临床免疫检验,具体是指借助免疫学方法分析受检者各项免疫指标,继而分析机体实际状况,并判断患者现阶段是否存在免疫疾病;而免疫结果的准确性,会对临床诊疗结果产生直接影响[1]。临床免疫检验是一种优质的免疫学检验手段,借助免疫检验可明确患者是否有免疫缺陷,继而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传统的免疫检验工作,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不足,继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需对免疫检验工作进行质量控制[2]。为探究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对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产生的影响,选取2020年8月~2021年5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接受免疫检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5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接受免疫检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式分為对照组(49例)与观察组(5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6例,女23例;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47.39±9.52)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6例,女25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7.56±8.6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郑州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意识清晰、精神状态良好;②神志清楚。

排除标准:①交流障碍者;②对临床检查和干预工作存在抵触心理者;③依从性差者;④伴有急慢性感染者;⑤患有躁狂、抑郁、癫痫等精神疾病者;⑥患者或家属不同意且不配合此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临床免疫检验方法。前期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叮嘱其检验前一晚禁饮食,检验当日上午抽取4 mL静脉血作为检验样本,将其置于抗凝管并进行离心处理,分离血清后借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各项免疫指标进行检验。

观察组患者对临床免疫检验实施质量控制。免疫检验是一项临床常规工作,可为疾病的基础诊断和后续治疗提供参考,所以免疫检验质量的高低至关重要,可对检验结果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可见,需在临床免疫检验工作中对检验质量进行相应控制,可以有效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疾病的后续治疗进行指导。①完善质量控制及考评机制:严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为依据,建立免疫检验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免疫检验各项工作流程以及具体的执行标准。同时还需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小组长负责检查免疫检验中心的日常工作,每周五做一次工作总结,总结本周检验缺陷发生情况,准确制定质量改进策略[3]。②强化人员培训:定期组织免疫检验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将免疫检验流程、质量控制措施作为重点内容,全面提升其专业技能水平。在此期间还需加强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旨在提升其质量及安全意识。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强化和各科室的沟通,树立主动服务意识,随时听取各科室物品使用建议,对以上信息进行总结,并将总结结果在会议上反馈,以此为根据来改进质量措施[4]。③质量控制具体措施:检验前质量控制,严格遵循操作程序收集免疫检验标本,确保采血体位正确并且合理控制采血时长;得到标本后严格以标本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存储方式,例如对热不稳定的标本应即刻冷冻,避免对标本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保证检测环境,严格控制检测环境温度值和湿度值,尽快处置装备温度值和湿度值报警装置出现的不正常情况。样本采集和送检,要求各科室在样本采集前做好配合,协助医护人员正确采集样本,严格控制采集后的样本,确保样本有效性。为提高样本的检验准确性,需剔除条形码不完整、出现溶血现象的样本,同时还需指导和纠正做法不合格的医护人员,确保样本采集规范性大幅提高,继而保证样本合格率。强化对标本质量的管理和干预,严格检测收入的标本,若标本已经出现溶血现象或者是标签及条形码粘贴错误,必须拒绝收入标本,并准确指出标本不合格原因,和标本收集人员取得联系后要求其再次收集标本,保证标本合格后送检[5]。检验中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检测环境温度值和湿度值,尽快处置装备温度值和湿度值报警装置出现的不正常情况。所用的检测试剂必须是正规公司生产,确保检测试剂盒处于有效期内,禁止使用过期的试剂盒,严格以检验要求合理选择检验方法,保证检验流程顺利开展,继而提高检验结果准确度[6]。定期对检验人员开展专业训练,提高其操作规范性,降低检验失误的发生,继而保证各项操作的规范性。日常做好检验仪器的养护工作,检验前仔细且全面检查各项设备,确保其稳定工作。检验后质量控制,强化监测工作,检验完成后要求检验人员反复确认,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与临床医师良好沟通,认真听取其意见,及时发现检验工作中的不足并改正。所有的检验仪器和设备必须要定期维修及校准,需定时养护酶标仪、移液器等仪器,确保所有仪器保持较好精准度[7]。④工作检查:科室所有人员协同构建并完善检验科工作评价体系,确保对每周检验科工作检查和评价;将仪器清洁、消毒等工作作为重点检查内容,定期展开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落实质量管理措施。详细记录每周检查结果,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和总结检查结果,讨论检验科室存在和出现的风险,提出针对性、规范性的解决措施;及时补充,便于下一阶段质量管理措施的展开。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8]。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此次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两组患者检验误诊率、免疫检验问题发生率[9]。误诊率=误诊例数/总例数×100%;检验问题发生率=问题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检验结果可靠性和检验结果准确性分别为96.07%和92.15%,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检验结果可靠性(79.59%)和检验结果准确性(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检验误诊率、免疫检验问题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检验误诊率、免疫检验问题发生率分别为1.96%和3.92%,对照组患者的检验误诊率、免疫检验问题发生率分别为10.20%和16.32%,两组患者的检验误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免疫检验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免疫检验是临床重要的检验工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会对疾病诊断造成直接影响,而准确的免疫检验结果,可帮助医师及时确定致病因子,继而制定对应的治疗方案并实施[10]。临床免疫检验属于检验科重要工作,其检验水平的高低和检验科工作质量之间有直接关系,而检验项目较多且复杂,操作过程较繁琐;在实际检验过程中,免疫检验会受内外源因素的影响,导致检验准确性出现误差。其中内源性因素以体内物质较为多见,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假阳性;而外源性因素主要以人为因素为主[11]。

近年来诸多因素的联合推动下,我国检验质量控制工作持续发展,对免疫检验质量控制也提出较高要求,要求在临床免疫检验工作中,需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开展各项工作,并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仔细查找原因并改进,继而确保免疫检验结果更准确。质量控制属于优质模式,以检验科工作现状为基准,在质量管理期间有效解决检验科存在的不良事件,同时规范消毒、灭菌等各项措施,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同时提高检验科工作质量[12]。研究发现[13],免疫检验结果对临床疾病诊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检验过程中会受诸多内外源因素的干扰而导致检验结果准确性遭受影响,所以在临床检验过程中开展质量控制至关重要,是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根本和关键。诸多临床研究证实,为保证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需开展并做好以下几点工作:①免疫检验人员与临床各科室人员需强化沟通,确保临床人员详细了解免疫检验项目,继而提高自身对标本采集的规范性。②标本采集所用管需和输注药物管严格区别开,避免药物融入其中,对标本结果的准确性产生直接影响。采集结束后及时送检标本,检验前再一次核对患者信息,确保标本标识准确无误。③为提高免疫检验操作规范性,医院还需定期培训检验人员,确保其规范开展各项操作,提高检验工作质量,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14]。

本研究结果示,观察组患者的检验结果可靠性为96.07%,准确性为92.15%,对照组患者分别为79.59%和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在临床免疫检验工作中强化质量控制的效果和价值。分析原因:检验科是医院特殊且重要的一个工作科室,而检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措施的顺利开展。近年来,我国各类疾病临床患病率逐年攀升,但治疗前的检验工作要求较高,由此说明免疫检验工作质量至关重要[15]。观察组患者的检验误诊率为1.96%,对照组患者的检验误诊率为10.20%;观察组患者的免疫检验问题发生率为3.92%,对照组患者的免疫检验问题发生率高达1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质量控制是典型的责任制模式,可细化免疫检验工作内容,合理分配工作人员各项任务,明确各自职责,增强工作人员责任意识的同时确保各项工作合理、有序开展。设立组长,可确保其从细节加强对免疫检验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保证检验质量的同时减少误差发生。与常规管理模式相比,质量控制的实施更有利于均衡分配工作,具体职责落实到个人,可保证免疫检验工作顺利且规范化开展;第一时间明确质量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可完善免疫检验工作,提高整体检验质量[16]。

综上所述,在临床免疫检验工作中强化质量控制效果显著且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魏曼.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性措施对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Z1):208.

[2]郑锦仁,赵淑珍,李静,等.检验工作中免疫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与质量控制探讨[J].临床检验杂志,2018,7(2):231-232.

[3]夏凤琼,林明春,肖礼红.探析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性措施对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影响[J].临床检验杂志,2020, 12(1):115-116.

[4]徐小婕,张婷.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性措施对于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的影响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2019,15(4):58-59.

[5]许世琴.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性措施对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7,25(7):65-67.

[6]马涛,张月玲,庞世超,等.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性措施对于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 32(2):185-186.

[7]吴志东,丁睿.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性措施对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2):85-86.

[8]闫玉珠,王冀邯,赵和平.六西格玛质量管理规则在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项目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20,35(2):148-152.

[9]喻允朝.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性措施对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影响探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9(2):71-72.

[10]郭霞,张丽梅,李明.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性措施对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作用分析[J].糖尿病天地,2020,13(2):172-173.

[11]吴兴勇,徐洪林,刘越,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与纤维化四项联检的临床价值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9,26(8):1329-1331.

[12]张维红.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在临床免疫检验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措施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15(28):5386-5387.

[13]王江峰.探讨揭示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方法在临床免疫检验过程中的实际应用价值[J].国际感染病学,2020,9(3):43.

[14]冉桥生,蒋栋能,项贵明,等.6δ质量管理在临床免疫检测项目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0,27(5):892-897.

[15]何春容,刘华伟,傅爱军,等.六西格玛质量管理在某院新引进生化系统性能评估及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9,26(12):2145-2150.

[16]陸军,李建立,王涛.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性措施对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影响探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8, 23(A1):9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