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3
李宁
摘 要:目的 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采用膈肌起搏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收治的50例COPD患者进行治疗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选择常规方案展开疾病治疗)和研究组(选择常规方案+膈肌起搏器展开疾病治疗),每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呼吸困难、胸闷乏力、气促、心悸)改善时间、血气指标[氧分压(PaO2)、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变化情况以及感染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参加研究期间,均未表现出脱落情况。研究组患者呼吸困难、胸闷乏力、气促、心悸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患者PaO2、pH、PaCO2水平同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aCO2水平低于常规组,PaO2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pH同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膈肌起搏器治疗方式的有效应用,可使COPD患者呼吸困难、胸闷乏力、气促、心悸等临床症状及PaO2、pH、PaCO2等系列血气指标得到显著改善,与此同时显著降低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总体预后水平显著提升,充分表明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膈肌起搏器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膈肌起搏器;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血气指标;感染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011(2022)-6-00-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作为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体现为持续进行性加重气流受限方面,于晚期会呈现出步态稳定性下降以及平衡稳定性下降等情况[1]。该病患者通常会表现为呼吸困难,咳痰、咳嗽以及痰量较多,若治疗不及时,会诱发呼吸衰竭,甚至出死亡。近年来,COPD发病率显著增加,传统治疗方案,主要针对呼吸系统相关功能障碍进行治疗,主要包括患者深呼吸主动训练以及呼吸手法被动训练,但该方案难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膈肌起搏器治疗方式的有效应用,可通过改善呼吸肌肌肉运动状态,而使患者步态缺陷以及平衡缺陷有效改善,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3]。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收治的50例COPD患者进行治疗研究,旨在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膈肌起搏器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收治的50例COPD患者进行治疗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选择常规方案展开疾病治疗)和研究组(选择常规方案+膈肌起搏器展开疾病治疗),每组25例。常规组男19例、女6例;年龄49~79岁,平均年龄(66.25±2.25)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5.25±0.23)年。研究组男20例、女5例;年龄51~81岁,平均年龄(66.29±2.27)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5.28±0.26)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以及家属均知晓此次研究,并顺利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2]关于疾病诊断标准,患者均符合,并且表现出肺气肿体征;②一般资料齐全;③年龄分布范围为49~81岁;④患者肺功能分级为Ⅱ~Ⅳ级;⑤1个月内未选择对本次实验研究造成影响的药物进行治疗。
排除标准:①存在心肝肾器质性疾病者;②存在沟通、交流障碍者;③哺乳期、妊娠期孕妇;④伴有严重造血系统疾病者;⑤伴有肺部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⑥呈现出较差依从性者;⑦正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⑧呈现出酗酒或者药物依赖现象者;⑨病理诊断不明确者;⑩近1个月内选择镇静安神类藥物进行治疗者。
终止试验标准:①呈现出现系列严重不良事件现象,通过临床医师判别后,将病例临床试验停止;②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临床试验期间,表现出其他可能对临床症状以及体征造成影响现象,医生有权将临床试验终止,并且视为无效病例处置;③对于临床治疗试验方案,在实施期间表现出的偏差严重,患者呈现出较差依从性;④对患者在实施临床试验过程中,对于临床试验受试对象不愿继续,对主管医生提出将试验终止要求。
脱落标准以及处理原则:①针对患者在实施临床试验期间,对于本次研究,所有患者自愿退出,或者主动向主管医师提出将知情同意书撤回意见;②治疗依从性较差;③无法配合坚持完成临床治疗;④研究人员针对病例病情、病因以及脱落情况展开详细、清晰记录,并且对于病例相关数据均保存,创建档案,以供后期数据分析。
1.3 方法
1.3.1 常规组
选择常规方案展开疾病治疗,依据患者病情,对患者给予祛痰、抗感染、平喘、氧疗、止咳、营养支持、水电解质平衡、血常规以及血气分析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主要利用鼻罩实施机械通气,设定S/T机器模式,控制12~14 cm H2O吸气压力。通过对患者治疗情况进行了解,逐渐增至20 cm H2O对患者进行治疗。将呼吸压力进行逐渐提升,确保由2.0 cm H2O逐渐增至4~6 cm H2O。无创正压通气实施。具体在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期间,主要利用鼻罩双水平气道展开对应治疗。治疗期间,对患者吸痰情况以及咳痰情况严密观察,就正确呼吸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期间,保持15 min暂停,对患者给予排痰以及饮水。在患者病情表现稳定后,通过对其具体情况进行了解,予以撤机。10 h/次,1次/d,共实施为期20 d治疗。
1.3.2 研究组
选择常规方案+膈肌起搏器展开疾病治疗,对于常规方案同常规组保持相同,此外添加膈肌起搏器展开治疗,对患者仰卧位采取进行协助,分别在患者胸大肌上部以及胸锁乳突肌外缘下1/3的位置,准备膈肌起搏器正负电极进行放置。采用40 Hz生理频率联合2.5 Hz超低频电刺激合理展开膈肌功能康复治疗,30 min/次,1次/d,共实施为期20 d治疗。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呼吸困难、胸闷乏力、气促、心悸)改善时间;②比较两组患者血气指标[PaO2(氧分压)、pH、PaCO2(二氧化碳分压)]变化情况;③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
1.5 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结果导入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参加试验研究期间,均未表现出脱落情况。研究组患者呼吸困难、胸闷乏力、气促、心悸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患者PaO2、pH、PaCO2水平同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aCO2水平低于常规组PaCO2,PaO2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pH同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25例患者完成治疗后,表现出感染患者1例,常规组25例患者完成治疗后,表现出感染患者8例,研究组感染發生率(4.00%)明显低于常规组(32.00%)(字2=4.878,P=0.027)。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呼吸系统多发病以及常见病,呈现出较高致残率以及病死率[4]。诸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会表现出气道受限现象,从而表现出进行性发展情况,同患者自身因素以及环境因素表现出相关性。当前未明确此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分析该病同吸入有害气体、颗粒、肺部炎性反应以及肺内氧化应激存在相关性。此外对于COPD患者而言,其体内炎性细胞会对胆碱能神经受体进行刺激,从而导致其受体分布呈现异常变化现象,进而导致此种疾病出现。此种疾病病程较长,并且反复发作,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显著影响,对家庭造成的经济负担较为沉重[5]。就病理变化进行分析,主要因为慢性气道炎症而呈现出持续气流受限现象,还可合并步态异常、运动障碍以及易跌倒等系列表现[6]。如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并且病情严重后,会呈现出全身效应现象,主要表现为步态异常、心血管并发症、骨质疏松、肌肉功能障碍、体质量减轻、营养异常等系列症状方面[7]。
运用传统治疗方法,无法对患者病症状态进行显著改善,获得效果有限[8]。无创正压通气实施,因为COPD治疗时间较长,并且部分患者在发病时合并表现出呼吸衰竭情况,从而导致其同单纯性COPD患者比较,表现出更严重气道阻塞程度以及痰液黏稠度。长时间单一选择无创正压通气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会导致患者呈现出气道干燥现象,临床表现为痰痂等系列症状,导致治疗所需时间有所延长。患者气道呼吸中痰液清除难度以及脱机难度也均有所增加。对此选择更为有效方法展开疾病治疗,对有效改善患者病症,提升其疾病康复以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在此种情形下,膈肌起搏器获得广泛应用。膈肌起搏器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以及探索,如今技术比较成熟,可获得显著效果。诸多研究表明针对COPD以及系列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采用膈肌起搏器进行治疗后,可获得理想效果[9]。但是因为部分医生以及患者表现出较差的配合度,所以导致临床应用受到限制。伴随人们针对膈肌起搏表现出认知度增强,可使此种方法应用率显著增加[10-14]。
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呼吸困难、胸闷乏力、气促、心悸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这表明膈肌起搏器的有效治疗,可使患者呼吸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并增加患者肺活量,与气道阻力进行对抗,从而避免呈现出呼气末肺泡塌陷情况,进而更好的改善了肺通气换气功能,缓解呼吸肌疲劳,使呼吸系统疾病症状得到有效改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aCO2水平低于常规组,PaO2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pH同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因为膈肌起搏器治疗方式的有效应用,可使肺通气增加,并使膈肌细胞抗疲劳能力以及膈肌细胞收缩能力显著提高,从而促进氧分压提升以及二氧化碳分压降低,对患者病情康复发挥明显效果。研究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这表明膈肌起搏器治疗安全性显著,可充分避免感染出现。以上结果充分证明膈肌起搏器运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中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膈肌起搏器治疗方式的有效应用,可使患者呼吸困难、胸闷乏力、气促、心悸等临床症状及PaO2、pH、PaCO2等系列血气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并可显著降低感染发生率,促进COPD患者总体预后水平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艳,张力,蔡志芳.膈肌起搏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机依赖患者脱机中的应用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 27(7):109-111.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1,44(3):170-205.
[3]曹俊霞,徐金静,孙慧.体外膈肌刺激疗法联合促排痰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3):381-383.
[4]易小莉,甄新现,李仕雄.无创呼吸机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8):10-12.
[5]黄权,卢家泉,张利君,等.膈肌起搏器联合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运用效果探讨[J].家庭生活指南,2021,37(1):161,163.
[6]朱永刚,朱秀华,王银龙,等.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11):1346-1350.
[7]蒋艳丽,周淼.培土生金法联合体外膈肌起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21,41(6):889-892.
[8]范子英,周春蘭.体外膈肌起搏器在重度及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中的运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5(6):41-44.
[9]Abrahamsen CS,Lang-Ree HM,Halvorsen K,et al.Patients with COPD: Exploring patients coping ability during an interdisciplinary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programme:A qualitative focus group study[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2021,30(9/10):1479-1488.
[10]罗伶俐,石榴,陈志军,等.膈肌起搏治疗对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21,39(2):163-166.
[11]曹洪丽,郑海彬,刘自金,等.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平衡及步态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5):581-584.
[12]成国华,粟光辉,欧阳辉,等.呼吸训练联合膈肌起搏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优化肺康复模式研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9, 36(12):1476-1480.
[13]姚剑坤,欧阳细瑜,盘德辉,等.体外膈肌起搏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观察[J].吉林医学,2019, 40(9):2016-2018.
[14]冯戬云,江洁慈.中西方医学的桥梁——以治疗慢性呼吸障碍肺病为目的,详细探讨刺激肺经穴位与现代体感神经反射过程的关系[J].中医学,2020,9(2):145-17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